浅析三颂与九歌之不同.doc
5页浅析三颂与九歌之不同摘要:《诗经》中的《三颂》与楚辞中的《九歌》都是祭祀之文,但 由于产生时代背景和地理环境不同,使两者在祭祀对象、创作意旨、艺术 表达等方面产生不同取向,形成迥异的艺术风格,各具特色关键词:祭祀对象创作意旨艺术表达《诗经》和以屈赋为杰出代表的楚辞开启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浪漫 主义两大光辉传统,虽然《诗经》和屈赋在各自庞杂博大的文学系统中存 在一定的题材交叉、相仿或相似,但是,由于他们各自根植的社会历史发 展状况、民俗心理和语言表述存在一定的差异,故而,其作品便呈现处迥 异的内容侧重和艺术风格,《三颂》与《九歌》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意义的 一组《三颂》与《九歌》究其内容均是祭祀之声《诗经》是:“颂者,鬼 神、宗庙、祭祀、歌舞Z斥”(朱熹《诗集传》),而《九歌》原本就是沅 湘间的百姓“歌乐鼓舞以乐九神”(王逸《楚辞章句》),后经屈原整理成 为极富楚地特色的饲神、娱神之作,但是,质相近形相远,无论祭祀的对 象、祭祀所采用的音乐类型、语言表达等,均可谓泾渭两判可以说,《三 颂》与《九歌》各具特色,营造出不同的地域风情,给予后世无限遐思先秦之时,祭祀在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国语》即有:“国之大事,惟祀与戎”之语,然而九州之地,依傍的山川地 理不同,发展程度各异,不可能有整齐划一的文学形式呈现,反映在《三 颂》与《九歌》中的首先就是祭祀对象的大相径庭。
《三颂》承载的主要是周人的基本思想观念,作为周王朝意识的代表 作,《三颂》反映着周人受天之命乂以文徳守之的“敬天保民”思想,为 “宗庙Z音”《颂》大肆渲染的是祖德,将祖先作为楷模,如《周颂》Z 中的《昊天有成命》《维天之命》便是较典型的地反映着敬天与文德的观 念《昊天有成命》首先表现了对上天的虔敬,但却没有仅仅停留在对天 的称颂和崇敬,更多的是渲染着周王的谨守天命和明德保民《维天之命》 即“太平告文王也”可以看做其与《昊天有成命》互为补充,赞颂上天与 祖先Z德“纯”,是对上天、祖先的许诺、回告,和对天下力•民的宣言, 侧重在对人王以德明天命的说明而《九歌》则呈现着相去甚远的图景《九歌》之中共祭祀十种神, 其中包括天神:东皇太一、东君、云中君、大司命、少司命;地祗:湘君、 湘夫人、河伯、山鬼;人鬼:国荡《九歌》所饲神灵,俱为天地山川河 岳Z神,为自然神对于神灵的崇拜,从原始图腾到自然神,再到祖先遥 拜祭祀,是每个民族历史进程中都通行的事情而当代表北方文化的典籍 《诗经》的《三颂》已经开始对祖先的功德推崇赞扬时,楚地却因为地处 偏远,发展迟滞,仍保留着繁盛的巫蛊传统,停留在对自然神的歌颂与祀 告之中。
)不同的文化心理孕育不同的文学形式,反映在《三颂》与《九歌》之间,就是创作意旨的不同《诗经》是周王朝编辑的具有文学意义的教科书,是周王朝“以徳政 而有天下”,以礼法统治人民、维护政权、推行宗法、等级、分封等制度 的文学体现而《颂》作为其中的宗庙祭祀所用舞曲,在对先祖的颂扬中 突出表现的是“周人受天之命而经略天下与以徳服人,具有良好的道徳形 象这样两个方面”的意旨,即统治意识、王朝意识的创作侧重如《周颂思文》,《毛诗序》就评价说:“后稷配天也”,所谓“万物本 乎天,人本乎祖”,由此可知“文武之功起于后稷”,天祖合祭,以示尊祖, 更重要的是张扬周人先祖们功德奕世,其得国乃势之必然;另一方面,这 一创作乂包含着周人之徳可以与天匹配,承天之徳以福泽下民的意义,为 周王朝通知争正统和顺乎时意寻求有力佐证,突出人德人治而《九歌》作为祀神曲,其创作意旨与《三颂》有着显著区别因屈 原放逐于沅湘之间,政治上颇不得意,美好的理想不得实施、实现,所以 采沅湘祭祀之声,立言而托己意王逸有云:“《九歌》者,屈原之所作也 屈平放逐,窜伏其域怀忧苦毒忧思沸郁出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其 词鄙陋,因为九歌Z曲上陈事神Z敬,下见己Z冤结,托Z以风谏。
故其 文意不同,章句杂错,而广异议焉正因欲“下见己之冤结,托之以风谏”的心声所趋,《九歌》的篇章 中多见苦闷惴恻情怀,即使在男女关系的纠葛中,也渗透着此种感受例 如《湘君》《山鬼》《大司命》等篇章中,情景交融的美妙诗境中,以人的 思想感情去刻画神,与浓郁的人情味中穿透着屈原强烈的忠君的美好意愿 和理想不得施展的苦闷与失落而这和《三颂》中张皇始大的昂扬颂赞前 贤之神是绝然不同的《三颂》与《九歌》的创作意旨存在迥异的取向,一个如黄钟大吕般 恢弘,一个似江南曲调般婉转低回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意旨,客观地决 定两者在创作手法上表现出一定的差别三)《诗经》和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作为中华文学史上现实与浪漫主 义的两大肇始,在艺术风格上各有独特之姿,《三颂》和《九歌》分属《诗 经》与《楚辞》重要的组成不封,虽同为祭祀之音,但艺术呈现却别而不 同《三颂》秉承了《诗经》“六艺”的传统作为“宗庙之音”,《三颂》 音韵缓重,气势宏大,并且有赋比兴的显著痕迹,整体上依然呈现和反映 《诗经》的特色如《周颂•维清》《鲁颂•泮水》等,在宗族亲和、行教 化、观民俗、宣导民情意识中融汇赋比兴手法,体现着现实主义的熠熠光 彩。
《九歌》的艺术表现与表达上便可看到许多不同于《三颂》之处:在 祭祀Z余有许多关涉爱情的描写,如《湘夫人》《少司命》,生动传神Z中 带着亲切深刻,这和《三颂》庄严而不苟言笑的艺术姿态迥然相异——《三 颂》是怀着崇拜与顶礼的敬畏之情写祖先神,庄重沉稳,《九歌》则是以 人的思想感情去塑造自然神,带着浓郁的自然气息和人情味这是决然不 同的两种艺术传达,是不同历史和人文背景下渐进的文化和艺术的反映总Z,《三颂》和《九歌》虽同为祭祀神明Z文,但因祭祀对象、创 作意旨、表现手法的不同,而存在艺术上迥异的风格参考文献:[1] 游国恩,著•游国恩学术论文集[M]•中华书局,1998.[2] 李笑野,著•先秦文学与文化研究[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3] 张志岳,著•先秦文学简史[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4] 袁行需,主编•中国文学史(一卷)[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