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城镇供水设施改造及建设.doc
22页全国城镇供水设备改造与建设“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〇一二年五月前言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对于增强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和《全国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2006-2020年)》的要求,为提高市政公用服务水平,加速推动城镇供水设备改造与建设,保证供水水质,让民众喝上放心水,住宅城乡建设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编制了《全国城镇供水设备改造与建设“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以保障城镇供水水质、扩大公共供水范围、降低供水管网漏损为目标,明确了“十二五”时期的建设任务,提出了保障《规划》实行的详细举措,是指导各地加速城镇供水设备改造建设和安排政府投资的重要依照规划基准年为2010年,规划期为2011—2015年,远期展望到2020年十二五”时期《规划》范围为全国设市城市、县城和要点镇(包含全国要点镇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确立的要点发展的非县城建制镇),到2020年规划范围扩展到全国设市城市、县城和其余建制镇目录一、现状与问题..........................................-1-(一)城镇供水现状.............................................................................-1-(二)“十一五”进展状况.................................................................-2-(三)面对的主要问题.........................................................................-3-二、指导思想与原则......................................-4-(一)指导思想.....................................................................................-4-(二)规划原则.....................................................................................-5-三、规划目标与任务......................................-6-(一)规划目标.....................................................................................-6-(二)整体规划任务.............................................................................-6-(三)“十二五”要点任务.................................................................-7-四、“十二五”规划投资估量.............................-10-五、保障举措...........................................-11-(一)明确责任主体...........................................................................-11-(二)保障资本投入...........................................................................-11-(三)科学实行规划...........................................................................-12-(四)增强监察管理...........................................................................-12-(五)增强科技支撑...........................................................................-12-一、现状与问题(一)城镇供水现状城镇供水发展快速。
截止2010年末,全国城镇(设市城市、县城和建制镇)供水能力(包含公共供水和自建设备供水)总计3.87亿立方米/日,用水人口6.30亿人,管网长度103.55万公里,年供水总量714亿立方米此中,设市城市供水能力2.76亿立方米/日,用水人口3.81亿人,管网长度53.98万公里,年供水量508亿立方米;县城供水能力0.47亿立方米/日,用水人口1.18亿人,管网长度15.99万公里,年供水量93亿立方米;建制镇供水能力0.64亿立方米/日,用水人口1.31亿人,管网长度33.58万公里,年供水量113亿立方米与2000年对比,全国设市城市和县城新增供水能力0.68亿立方米/日,增添26.67%;新增用水人口2.30亿人,增添85.50%公共供水占主导地位全国城镇公共供水能力2.90亿立方米/日,占全国城镇供水总能力的74.9%此中,设市城市公共供水能力2.01亿立方米/日,年供水量410亿立方米,服务人口3.53亿人,分别占设市城市总供水能力、年总供水量和总服务人口的72.8%、80.7%和 92.7%;县城公共供水能力0.39亿立方米/日,年供水量75亿立方米,服务人口1.09亿人,分别占县城总供水能力、年总供水量和总服务人口的80.9%、80.6%和92.4%;建制镇公共供水能力0.51亿立方米/日,占建制镇总供水能力的79.7%。
自建供水设备仍旧担当着部分供水服务,但服务人口仅占10%左右1-(二)“十一五”进展状况供水设备建设连续发展十一五”时期设市城市和县城公共供水能力增添0.33亿立方米/日,管网长度增添22.21万公里,用水人口增添0.96亿人城乡地区供水获得踊跃进展,杭嘉湖、苏锡常等城镇密集地域,经过城乡兼备、以城带乡的辐射服务,推动了城乡供水的“同网、同质、同服务”供水设备改造稳步推动在中央投资的支持下,“十一五”时期要点对老城区运转超出50年和漏损严重的供水管网进行更新改造,漏损率均匀降落了约3个百分点2007年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以下简称“新标准”)公布此后,联合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要专项(以下简称“水专项”)的实行,对我国要点流域地域和典型城市的公共供水厂进行工艺改造试点示范,累积了一批成熟技术和工程经验,印发了《城镇供水设备改造技术指南(试行)》,为全面推动水厂工艺改造确立了基础供水应急系统建设全面启动初步成立了由政府、部门和公司构成的多层次城镇供水应急方案和技术系统,印发了《城市供水系统应急净水技术指导手册(试行)》,提出了针对100余种污染物的应急净水技术,并在近40个大中城市示范应用。
应急方案和技术系统在无锡太湖水污染、广东北江镉污染、广西龙江镉污染等重要水源污染事故及汶川特大地震、玉树特大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祸时期的供水安全保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供水行业经营管理系统改革连续深入推行公司化经营,法人治理构造逐渐完美,国有控股大型水务公司快速发展,跨地域投资-2-和财产重组稳步推动,形成了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经营主体多元化发展格局推行特许经营制度,引入市场竞争体制水价改革进一步深入,初步成立了供水订价成本的监审制度,踊跃探究有益于节水的居民生活用水阶梯水价和非居民用水超定额涨价体制供水水质监测和看管系统初步形成中央和省级住宅城乡建设部门成立的“国家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和“地方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不停发展,初步形成了由国家中心站、42个国家站和近200个地方站构成的全国城镇供水水质监测“两级网三级站”系统住宅城乡建设部自2004年起,每年组织监测站采纳跨地区交错监测的方式展开城镇供水水质督察,并实行水质信息通告和35个要点城市水质信息月度公报供水行业的科技支撑力度不停加大经过国家水专项“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研究与示范”主题的实行,初步建立了从“源泉到龙头”全流程的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系统,开发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工艺、资料和设备,为全面提高我国城镇供水安全保障能力和促使家产发展供给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供水行业踊跃推行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成就的应用,公司的供水安全保障能力、营运效率和管理水平获得进一步提高三)面对的主要问题水厂升级改造相对较慢相对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实行要求,部分水厂净化设备改造和技术升级另有必定差距,需进一步加速推动,保证供水水质安全供水管网和二次供水问题突出目前全国仍有大批使用服务期-3-限超出50年和材质落伍的管网,致使管网水质合格率较出厂水降低;管道漏损严重,“爆管”现象频发,甚至惹起全城停水二次供水设备以屋顶水箱和地下水池为主,部分设备卫生防备条件差,疏于管理,二次污染风险突出,严重影响城镇供水安全公共供水设备发展不均衡全国设市城市公共供水普及率为89.5%,而县城为78.8%,建制镇只有62.0%自建供水设备广泛简陋,专业管理水平较低,缺少有效看管,水质安全隐患突出,而且水资源利用粗放水质监测能力比较单薄目前全国仍有部分省区不具备新标准所有(106项)指标检测能力,相当数目的城市惯例(42项)指标检测能力较弱,部分水厂特别是一些小型水厂日检(10项)指标检测能力不完美,难以对供水水质实行有效监控供水应急能力建设滞后我国城镇供水应急系统建设起步不久,水质应急监测能力衰,水厂设备应急能力差,应急装备和物质贮备缺少,难以达到快速响应和应急供水的要求。
二、指导思想与原则(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环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坚持以人为本,适应城镇化发展和水环境变化,针对城镇供水突出的单薄环节,实现城镇供水由主要知足水量需求向更为着重水质保障的战略性转变,在增加供水能力的同时,着力提高供水水质、服务水平易应急保障能力,-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