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2课《大道之行也》知识点 (学案).docx
5页第22课《大道之行也》知识点 (学案)《大道之行也》知识点 文学常识 《大道之行》选自《礼记·礼运》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相传是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大道之行》,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中孔子的一段话,旨在阐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孔子是因为生活在一个动荡不止、变乱纷呈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一个理想社会,所以才有了这番言论 二、字词积累 1.给下列加点字标音 选贤与能( jǔ ) 讲信修睦( mù ) 矜寡孤独( ɡuān ) 男有分( fèn ) 货恶其弃于地也( wù ) 2.重点词语解释 (1)通假字: 与:通“举”,推荐 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2)词类活用: ①亲:以……为亲;(名词的意动用法) ②子:以……为子(名词的意动用法) ③老、壮、幼、矜、寡、孤、独:(形容词作名词) (3)古今异义 ①大道之行也 (古义:指儒家推行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今义:大路) ②不独子其子 (古义:指子女。
今义:现代汉语中专指儿子) ③男有分,女有归 (古义:女子出嫁今义:返回;归还) ④货恶其弃于地也 (古义;财物今义:货物) ⑤盗窃乱贼而不作 (古义:作乱)今义:(没有秩序,没有条理) ⑥盗窃乱贼而不作 (古义:害人今义:偷东西的人) ⑦外户而不闭 (古义:门 今义:家) ⑧是为大同 (古义:这 今义:判断动词,是 ⑨矜、寡、孤、独、(古义:幼而无父的人今义:父母双亡的人 (4)一词多义 ①独 故人不独亲其亲(单单,只是)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老而无子的人) ②亲 不独亲其亲(动词,以……为亲) 不独亲其亲(名词,父母) ③子 不独子其子(动词,以……为子) 不独子其子(名词,子女) 子非鱼(你) 庄子与惠子(尊称) ④.修 讲信修睦(动词,培养)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形容词,修长) ⑤分 男有分,女有归(名词,职分,职守)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量词,长度单位) ⑥与 选贤与能(同举,推荐) 相与步于中庭(和)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是欣赏的意思) 与朱元思书(给) ⑦故 故人不独亲其亲 (连词,因此,所以) 既克,公问其故 (名词,原因) 温故而知新 (旧的) 西出阳关无故人 (老朋友) 染病身故 (死) ⑧作 盗窃乱贼而不作(兴起)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有作为) ⑨闭 是故谋闭而不兴(闭塞) 故外户而不闭(用门闩插上) ⑩.而 是故谋闭而不兴(顺承) 故外户而不闭(转折) 潭西南而望(修饰) 归 壮士十年归(回来) 男有分,女有归(女子出嫁) 行 大道之行(施行) 复前行(走) 道 大道之行(只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不足为人道也(说) 行天下之大道(道路) 妾妇之道(行为准则) 得天下之道(方法)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施行仁政) 三、重点句子翻译 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因此人们不单敬爱、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疼爱、抚育自己的子女 3.男有分,女有归 男子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出嫁 4.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对于财货,人们厌恶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据为己有;人们也厌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但愿意自己多出力不一定是为了白己谋私利 5.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这样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作乱和害人的事情不会发生,(家家户户)只是把门从外面带上而不是从里面闩上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四、本课成语 1.老有所终:年老者能有个合适的归宿 2.夜不闭户:指夜里间睡觉不用闩上门形容社会安定,风气良好 3.天下为公:原意是天下是公众的,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后成为一种正确的社会政治4.鳏寡孤独:泛指失去依靠,需要照顾的人 5.选贤与能,意思是选拔任用贤能的人出自《礼记·礼运》 五、文言句式 其此之谓乎(“此之谓",就是“谓此”,宾语前置) 六、内容理解 1.用原文填空。
(1)“大道之行"具体表现在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三方面 (2)希望全社会亲如一家的句子是: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3)希望人人都能安居乐业的句子是:男有分,女有归 (4)希望社会能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的句子是: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2.“大同”社会的总纳领是什么?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本文从哪三个方面来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 ①人人都能得到社会的关爱;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③物尽其用,人尽其力 同《孟子》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大道之行也》中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意思大致相同的句子?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七、主旨 《大道之行也》通过对儒家理想中的社会——“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描述,指出了“大同”社会的美好前景。
这里人人都能受到社会关爱,安居乐业,且各尽所能,这里寄托着儒家崇高的社会理想,表达了作者希望出现一个天下太平的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