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理学基础习题18章单凤儒附答案.doc
47页. 《管理学基础》试题库一、速测题(填空题)第1章 管理系统*1.1管理的必然性管理是共同劳动的产物;管理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得到强化和发展是社会的重要机能,已经涉与社会的各个领域1.2管理定义的多种表述、⑴强调管理的作业过程,认为管理就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过程⑵强调管理的核心环节,认为管理就是决策⑶强调对人的管理,认为管理就是通过其他人把事办妥⑷强调管理者的个人作用,认为管理就是领导⑸强调管理的本质,认为管理就是 协调 1.3管理的定义、管理就是管理者为有效实现目标,通过计划、 组织、领导和控制的方法与手段,协调以人为中心的组织资源与职能活动所进行的社会经济活动1.5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艺术重于科学,实践重于理论⑴管理是对客观规律的抽象反映——管理是科学;⑵管理是因地制宜、灵活多变的创造性活动——管理是艺术1.6管理系统的构成、⑴管理目标;⑵管理主体;⑶管理对象;⑷管理机制与方法;⑸管理环境1.7管理的基本职能有、⑴计划、管理者为实现组织目标对工作所进行的筹划工作⑵组织、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建立与协调组织的工作过程⑶领导;管理者指挥、激励下属,以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⑷控制;为保证实际工作与目标一致而进行的工作高层管理者更侧重计划职能;中基层管理者更侧重领导职能1.9管理者的分类、⑴按管理层次,可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⑵按管理工作的性质与领域,可分为综合管理者和职能管理者;⑶按职权关系的性质,可分为直线管理人员与参谋管理人员1.10管理者的素质包括基本素质和管理技能⑴基本素质、政治与文化素质;基本业务素质;身心素质⑵管理者的四大核心技能、技术技能,指管理者掌握与运用某一专业领域的知识、技术和方法的能力;人际技能,指管理者处理人事关系的能力;概念技能,指管理在观察、理解和处理各种全局性的复杂关系的抽象能力;行政技能,这是指管理者提高权威,组织资源,协调活动的一种行政性能力不同层次管理者对管理技能需要的差异性、高层管理者尤其需要概念技能;而基层管理者更重视技术技能中层管理需要重点掌握人际技能现代管理者素质的核心是创新1.11管理对象包括各类社会组织与其构成要素与职能活动组织的资源与要素包括、⑴人员;⑵资金;⑶物质设备;⑷时间;⑸信息*1.12管理环境的分类:⑴部环境与外部环境;⑵一般环境与任务环境1.13管理与环境的关系、⑴对应关系;⑵交换关系;⑶影响关系。
环境管理、⑴了解与认识环境⑵分析与评估环境⑶能动地适应环境1.14管理机制,是指管理系统的结构与其运行机理管理机制的构成、⑴管理机制以客观规律为依据,以管理结构为基础和载体;⑵管理机制在本质上是管理系统的在联系、功能与运行原理⑶管理机制主要包括运行机制、动力机制和约束机制1.15动力机制是指管理系统动力的产生与作用的机制由以下三方面构成、利益驱动、政令推动、社会心理推动1.16约束机制是指对管理系统行为进行限定与修正的功能与机理包括权力约束、利益约束、责任约束、社会心理约束*管理方法主要包括、经济方法、行政方法、法律方法和社会学心理学方法第2章 管理思想2.1泰罗的科学管理科学管理的主要容、⑴ 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⑵ 工时研究与标准化;⑶ 科学挑选与培训工人;⑷ 差别计件工资制;⑸ 管理职能与作业职能分离;⑹ 实行“例外原则”;⑺ 强调科学管理的核心是“一场彻底的心理革命”2.2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其一般管理理论的主要容为、⑴ 重点研究企业全面经营管理问题;⑵ 企业的经营活动;⑶ 管理的基本职能;⑷ 管理的一般原则;⑸ 管理者的素质与训练梅奥创立了人际关系学说其主要贡献有、梅奥认为企业中的人首先是“社会人”;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工作态度和人们的相互关系;重视“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和作用。
管理理论的发展脉络、⑴进入50年代以后,管理理论出现了一种分散化的趋势、“热带丛林”,形成了诸多的学派⑵进入60年代后,管理理论的研究又出现一种集中化的趋势,先后提出系统管理理论和权变管理理论⑶进入20世纪七八十年代,管理出现一些全新的发展趋势、非理性主义倾向与企业文化、战略管理思想、企业再造理论、“学习型组织”理论等2.3现代管理学派包括、⑴管理科学学派(利用计算机与数学工具,进行量化决策;⑵管理过程学派或称管理程序学派(主要研究管理者的管理过程与其功能);⑶经验学派(关注的是管理者的实际管理经验);⑷行为科学学派(研究人类行为产生、发展、变化规律);⑸决策理论学派(认为管理的关键在于决策);⑶系统管理学派(力求对所有管理理论兼容并蓄);⑷ 权变理论学派(依据环境变化灵活管理)2.4最新管理主要有以下理论、⑴非理性主义倾向与企业文化(强调管理中的“软”因素);⑶战略管理理论(谋求企业的长期生存发展);⑵组织再造理论(以工作流程为中心,重新设计运营方式);⑷学习型组织理论(各阶层人员全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2.9组织文化的结构、⑴物质(行为)文化层(表层);⑵ 制度文化层(中间层),其中又包括硬(显)制度和软(隐)制度两种类型;⑶ 精神文化层(核心层)。
2.10组织文化的功能有、⑴导向功能;⑵ 凝聚功能;⑶ 激励功能;⑷ 约束功能;⑸ 辐射功能组织文化建设的基本容:⑴精神文化建设;⑵制度文化建设;⑶物质(行为)文化建设组织文化建设的阶段、⑴识别与规划阶段;⑵培育与强化阶段;⑶确立与巩固阶段;⑷变革与发展阶段组织文化建设的方法、正面灌输法、规法、激励法、示法、感染法、暗示法、实践法第3章 计划职能*通过外部环境的分析,主要是要找出企业经营的机会,发现威胁;通过部环境的分析,要找出优势,发现劣势产业环境的分析模型——五力分析法中的五种竞争力、⑴新加入者的威胁;⑵替代品的接近程度;⑶购买者的议价能力;⑷供应商的议价能力;⑸现有企业的竞争分析企业的部经营环境的基本容、⑴分析经营的各种营运畴;⑵分析企业制度与组织结构;⑶分析企业的文化因素企业部环境分析模型与方法——价值链分析价值链是由一系列生产经营活动领域与环节构成的,主要包括两类、⑴基本活动;⑵支援活动建立竞争优势的基础⑴质量;⑵效率;⑶创新;⑷顾客建立竞争优势的策略⑴成本领先策略;⑵产品差异化策略;⑶专一化策略分析与解决管理问题的基本程序、第一阶段、发现问题⑴明确标准;⑵建立高效的环境扫瞄系统;⑶确定是否出现差异;⑷对问题进行客观、全面、准确描述。
第二阶段、界定问题⑴确定管理问题的性质与程度;⑵分析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与深层根源;第三阶段、解决问题⑴确定解决问题的工作目标;⑵激发并形成解决问题的创意;⑶制定解决问题可行方案⑷将方案付诸实施,并进行跟踪控制3.2创造力的来源、⑴ 创新精神;⑶ 知识 经验 技能;⑷ 创造方法;⑸勤奋工作影响创造力的因素有、⑴ 激励;⑵ 环境创造性思维的形式、⑴发散型思维⑵收束型思维⑶灵感思维3.3创造性思维循规思维是指严格遵循逻辑规律的思维;越轨思维是指突破逻辑思维规律的一种特殊思维创新思维本质上是一种越轨思维3.4管理中的创造技法有、⑴寻异;⑵综合;⑶分解;⑷折中;⑸换元;⑹重组;⑺移植;⑻逆寻3.9决策的类型、按自然状态的确定程度,决策可以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非确定型决策3.10决策的程序是、⑴ 调查与分析;⑵ 设计备选方案;⑶ 选择决策方案;⑷ 审查与反馈定性决策方法、⑴头脑风暴法;⑵认知冲突法;⑶征询法;⑷电子头脑风暴法 3.11平衡分析模型(要求会计算)盈亏平衡点产(销)量(Q)=C/(P-V),目标利润产(销)量(Q)=(C+B)/(P-V)盈亏平衡点销售额(R)=C/(1-V/P),目标利润销售额(R)=(C+B)/(1-V/P)3.13决策树法(要求会计算)。
借助决策树图形进行决策、⑴ 从左向右画出决策树图形;⑵ 计算各种状态下的期望值;⑶ 选择最正确方案3.14不确定型决策准则(要求会计算)、⑴ 乐观法(大中取大);⑵悲观法(小中取大);⑶ 平均法(等概率法);⑷ 后悔值法(最大后悔值中取最小)完整的目标概念应包括、⑴目标既要有目标项目,又要有达到标准⑵目标是质与量的统一⑶目标是有时间维的目标体系:⑴组织体系纵向上的目标结构⑵组织体系横向上的目标结构⑶目标多元化与目标次序制定目标的原则、⑴明确性原则⑵先进合理原则⑶可行性原则⑷定量化原则企业三种基本计划类型:战略计划、生产经营计划和作业计划计划书基本框架模式主要容结构为、⑴外环境分析;⑵确定企业目标;⑶制定行动方案,包括活动容、要求、途径、措施等;⑷资源配置方案计划书的专案(问题)框架模式主要容结构为、⑴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分析与界定;⑵分析主客观条件,确定未来行动的目标;⑶制定对策与措施第4章 组织职能4.3组织职能的基本原则、⑴ 目标任务原则;⑵ 专业分工与协作原则;⑶ 统一指挥原则;⑷ 有效管理幅度原则;⑸ 集权分权相结合原则;⑹ 权责利相结合原则;⑺ 稳定性和适应性相结合原则;⑻ 制衡原则;⑼ 精简高效原则*4.4部门划分应该遵循(1)有效实现组织目标原则;(2)专业化原则;(3)满足社会心理需要原则。
4.5部门划分的方法、⑴ 按人数划分部门;⑵ 按时间划分部门;⑶ 按职能划分部门;⑷ 按产品划分部门;⑸ 按区域划分部门;⑹ 按工艺过程划分部门4.8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有、⑴ 直线制,是指没有职能机构,从最高管理层到最基层,实行直线垂直领导,这种组织结构比较适用于小型企业;⑵ 职能制,是指设置若干职能部门,并都有权在各自业务围向下级下达命令;⑶直线——职能制,是指既设置纵向的直线的指挥系统,又设置横向的职能管理系统,以前者为主体的管理组织,这种组织结构的优点是既保证组织的统一指挥,又加强了专业化管理,缺点是直线人员与参谋人员关系难协调;⑷ 事业部制,是指在直线职能制框架基础上,设置独立核算,自主经营的事业部,在总公司领导下,统一政策,分散经营,是一种分权化体制其优点在于有利于发挥事业部积极性、主动性,更好的适应市场;公司高层可以集中思考战略问题;有利于培养综合管理人员,其缺点在于存在分权带来的不足、即指挥不灵,机构重叠;对管理者要求高;⑸ 矩阵制,是由按职能划分的纵向指挥系统与按产品、项目组成的横向系统结合而成的组织优点在于纵横结合,有利于配合;人员组合富有弹性缺点在于破坏了命令统一原则。
4.15组织制度规的类型、⑴ 组织的基本制度;⑵ 组织的管理制度;⑶组织的技术与业务规;⑷ 组织中个人行为规企业专项管理制度的主要容、⑴该项管理工作的目的、地位与意义;⑵做好该项工作的指导方针与原则;⑶开展该项管理工作的依据和采集信息的渠道;⑷该项管理工作的围与容;⑸管理工作的具体程序、方法与手段;⑹该项管理工作完成的时限与达到的标准;⑺该项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门、承当者与相关部门;⑻该项管理与其他专项管理之间的关系与联系方式等部门(岗位)责任制主要包括的容、各部门或工作岗位(个人)的工作围、工作目标与标准、职责与职权、工作标准、工作绩效与奖惩等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为实现组织目标,对组织人力资源的取得、配置、利用所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行为4.21人力资源管理的容、⑴ 人员选聘;⑵ 人员组合;⑶ 人力资源开发4.22管理者招聘的途径有外部招聘和部提升确定选聘途径的依据、(1)职务的性质;(2)企业经营状况;(3)部人员的素质人员分工的要领、⑴明确工作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