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F小调第一钢琴奏鸣曲.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宝路
  • 文档编号:14859738
  • 上传时间:2017-11-0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57.94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F 小调第一钢琴奏鸣曲教案教学对象:成人教学课时:10 分钟教学内容:乐曲分析 贝多芬 f 小调第一钢琴奏鸣曲,作品 Op2.No1,作于 1974-1975年,是一首献给海顿的作品该作品虽然是贝多芬早期作品,但已经显示出作曲家深刻的独创性、英雄的气质、悲剧性的情绪,并且可以看到他中晚期钢琴奏鸣曲中结构、材料运用一些特征的影子这首奏鸣曲显示出贝多芬精力旺盛的写作欲望,从其中精练、节俭的材料写法、动机支配整体的强大力量,如暴风雨般澎湃的热情,无不预示着贝多芬日后强烈的、独道的乐调作风这首乐曲第一乐章中结构的独到安排,主题间隐蔽、抽象的关系使其具有深刻的研究价值这一乐章充满了贯穿贝多芬一生的反抗和斗争精神,矛盾冲突在这里显得尤为激烈,不仅主副部主题间隐蔽而复杂的对立统一关系揭示了这种冲突,而且各主题自身的构成也是建立在多种矛盾相互交织、对抗、发展基础上的而纵观整个乐章,这种矛盾冲突由主题材料、调性结构布局,甚至音乐演奏的力度等因素相互交织,配合共同支配构成,多方面、多角度的揭示了复杂的矛盾关系奏鸣曲式呈示部中主部主题为一个 8 小节连贯的乐句构成,采用开放终止前两小节材料为主部构成的核心,同时也为全曲矛盾构成与发展的核心,具有强大的支配...... 这是由两种对比的矛盾因素构成(如图虚线所示),第一种因素由直线向上的 f 小调分解主和弦构成,笔直而坚定,奋力向上冲击的旋律线条体现出贝多芬坚毅、果断的性格。

      在音乐的发展进程中,这个因素内在的特征以一种隐蔽、抽象的逻辑形式表现出来(与副部主题的联系)第二种因素由两个主和弦的和弦音及中间短促的三连音构成,随后的音乐发展以一种更直接、明显的方式表现其特征(主要出现在连接段落中)整个主部则是在这两小节核心材料自身(建立在主和声功能上)和其向上二度模进音组(建立在属和声功能上)(3-4 小节)的对抗、冲突的发展中构成5、6 小节分裂音型,在激烈的交织与对抗中音乐被推向一个高点(C3)(7 小节),由主和弦的琶音奏出,随后在一个带装饰音、类似于叹息的音调中结束了主部在短短的 8 小节材料中,已经让人感受到了富有戏剧性的、强烈的矛盾冲突,材料展开的巨大动力 连接部是主部乐思的延续在开始出现了主部前两小节的核心材料,建立在主调的属调——c 小调上,随后是对主部核心中的第二种因素——带三连音型材料的分裂和一系列的模进,把音乐引向了副部调性——bA 大调(谱例 2) 这段音乐由于重复了主部材料,似乎可以看作主部的下句,但由于没有明确的终止和其经历了向副部调性的转换过程从而具有了连接部性质,这种具有了主部与连接部双重功能的连接性段落,使材料的运用精练、结构紧凑,而这种写法成为日后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中常见的手法。

      在这之后是 5 小节 bA 调的属和弦结构(15-20 小节),这段下行的旋律线条更接近于副部写法,以此准备副部的进入这样看来,连接部明显的分化为接近于主部和接近于副部材料的两部分,这使连接部内部也隐含了主副部主题之间的矛盾因素,而且作者通过旋律线和调性把它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其成为了主部和副部最自然的过渡 副部主题建立在主调的平行关系大调——bA 调上(21-41 小节)相对于主部简单、短小的结构,副部结构显得庞大、复杂这里主部严格的说只是包含单一素材的一个乐句,而副部则是在发展中不断涌现出新材料、新的发展模式、一气呵成的一个整体在这个有机统一体中,体现了矛盾发展变化的各个不同阶段这里副部具有三种不同的音乐发展模式:发展的起点是 2 小节下行的旋律线(谱例 3),这是副部的核心材料,其以柔和、如歌的旋律展示出丰富的情感变化,这个材料在被两次重复强调之后接入了新的发展模式:断续的、带休止的弱拍上起奏的   音型(26-30 小节),这个材料发展的动机是开始 3 个八分音符构成的音型(g-bb-ba),随着旋律音区的上升,动机内部音程的扩大,上下扩展的织体逐步把音乐推向高潮,31-32 小节用同样的材料以高八度的方式嵌入到自己前面发展的机体中,积累、延续了其发展动力。

      高潮在一个音阶模式的下行进行中迸发出来(33-36 小节),在不完满终止上进行了扩展,在对其重复一次后结束在全终止上(37-41 小节)在这个庞大的结构中,发展模式的剧烈改变是由于音乐内在巨大推动力造成的 虽然副部的旋律线条,弱拍开始的节奏同主部形成鲜明的对比,但两个主题间仍然暗含了某种内在、抽象的辨证关系,这体现在主副部的核心材料上, 主部核心旋律材料是由f 调(主调)的分解主和弦直线向上的进行和反向折回构成,而副部核心旋律材料是由 bA调(副调)分解属和弦,下行进行和反向折回构成(谱例 1、3 中箭头所示)实际上两个曲调源于同一基础,它们都是和弦的分解并且节奏相似,只是曲调旋律进行方向相反,呈自由的倒影关系这里副部和主部所表现的是乐思的两个不同方面,在全面地表达思想内容上二者不能分开,在音乐的发展中二者处于一种对立统一关系之中在这一乐章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写作手法上贝多芬对于音乐材料的运用极为精练、节俭,动机对于音乐整体具有强大的支配力,主题材料之间也存在着抽象的辩证关系作者对于奏鸣曲式调性、结构的细致安排不仅积极配合,反映了主题材料的矛盾发展关系,也反映出对于结构平衡、统一的深刻理解,这些都影响到了贝多芬的后期创作,对于研究贝多芬的作品具有深刻的价值。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