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教育因素对离婚率影响的相关分析.doc
6页经济教育因素对离婚率影响的有关分析摘要:经济发展与接受教育限度是影响一国离婚率的重要因素本文选用中国1990~国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中学以上学历人口比重两个指标,结合相应年份的国内离婚率,试图通过建立相应的计量模型,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分析经济教育因素对离婚状况的影响核心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中学以上学历;离婚率;有关系数;回归分析1研究目的与意义:离婚率是对的评估婚姻和谐和家庭离散趋势的重要根据之一,对一国或地区的社会稳定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如今,国际社会时刻倡导和谐理念,并高度关注国民的幸福指数,而现代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与冲突极易爆发,不和谐因素时刻存在,因而,为了提高国民的幸福指数以及维护国内在国际社会中的良好形象,我们必须认真看待离婚率目前,记录数据显示,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国内离婚人数和离婚率持续上升,近5年来增速明显,增幅高达7.65%有专家对此解释:离婚率的提高,反映了社会发展与时代进步给个人生活带来更多的选择机会与自由空间的同步,也带来了人际矛盾与情感风险更有其她学者与分析人士,习惯从道德角度对这一状况进行因素解析,不乏带有严重的主观印象本文,我们试图站在宏观的角度,通过经济与教育方面的实际数据,从新的视角客观分析国内近年以来的离婚率状况。
进而,为有关部门为避免离婚率进一步提高采用相应措施提供根据2指标选用与措施经济发展为提高国民幸福指数提供物质基本,物质基本的稳定与否对于婚姻家庭的持续也起核心作用评判一国或地区宏观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即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故在分析经济因素对于离婚率影响时,可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作为衡量指标之前研究表白,学历高下与离婚率高下成反比,学历越低,离婚率越高,学历越高,离婚率越低国内为提高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以思想道德修养,很早便普及义务教育但由于义务教育的普及面较广,对于进行纵向研究一国教育状况时作用甚微,进而我们将中学及以上学人口比重历作为评判教育因素对离婚率影响的衡量指标3数据及其变化特性 3.1数据来源及其初步解决 数据来源于国家记录局发布的《中国记录年鉴》()等资料其中离婚率是根据历年离婚办理状况中的离婚总数(对数)与相应年份的人口总数比值得出;中学以上学历人口比重根据历年一般中学以及一般高校毕业生人数与相应年份人口总数比值得出 由于发布数据中部分年份缺少内容,为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与客观性,本文选用了1990~之间的所有数据附表一)附表一1990~国内各指标状况年份中学以上学历人口比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元)离婚率 (‰) 19900.0123 1644.00000 0.699719910.0118 1892.75964 0.717519920.0119 2311.08753 0.725419930.0120 2998.36434 0.767819940.0119 4044.00412 0.819419950.0125 5045.72992 0.871919960.0128 5845.88655 0.926619970.0141 6420.18048 0.969919980.0153 6796.03037 0.955419990.0154 7158.50158 0.95560.0158 7857.67609 0.95710.0169 8621.70622 0.97940.0187 9398.05446 0.91630.0204 10541.97114 1.02920.0220 12335.57764 1.28090.0235 14185.35951 1.36510.0240 16499.70450 1.45530.0242 9.46136 1.58780.0242 23707.71462 1.70860.0236 25607.53065 1.8494 注:资料来源:国家记录局《中国记录年鉴》,中学以上学历人口比重、离婚率经后期解决所得。
3.2散点图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中学以上学历人口比重和离婚率历年相应值画在平面坐标上(图1)图1表白这些点大体在同始终线上的上下或周边,即离婚率与经济教育因素大体成线性关系,且其中经济与离婚率的线性关系更明显4模型与分析4.1有关分析散点图对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大体的描述,但不能精确反映变量之间的密切限度需要计算有关系数来度量两个变量之间的密切限度离婚率与经济教育因素有关,其关系是不拟定的离婚率的高下波动状况,除受经济教育影响外,还受其她要素波动的影响我们研究这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是有关分析,研究变量之间的密切限度,另一方面,是回归分析,研究变量之间的变动关系前者可以揭示变量变动的方向,但不能根据一种变量值去估计推算另一种变量值;后者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的变动关系用数学方程式表达,得出回归方程,进而进行估计推算,并可结合定性研究进行有关预测和控制分析应用SPSS工具得出离婚率与中学以上学历人口比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有关矩阵为:表1 离婚率与中学以上学历人口比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有关矩阵直观可见,Xi与Y的有关系数位于0.9以上,一般即可觉得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
在样本容量n较小时,不能仅凭有关系数大故事明Xi与Y有密切线性关系,如当n=2时,|r|总为1因此,为了精确起见,需进行有关系数检查再由矩阵下方的明显性检查成果可知,P值均接近0,显然<0.05(SPSS默认的α值),因而可以肯定Xi与Y有十分明显的线性关系由此表白,可以用Xi为自变量去解释Y的变化4.2 回归分析散点图及有关分析的成果表白, 离婚率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中学以上学历人口比重有密切的线性有关关系,可用如下数学模型描述它们之间这种不拟定性关系: Y=β0+β1X1+β2X2+εε表达其她随机因素引起的随机误差应用SPSS回归分析的成果为:回归系数β1=-0.243,表白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不变的状况下,中学以上学历人口比重对离婚率的影响不大,且每当中学以上学历人口比重增长时,离婚率反而相应地会减少回归系数β2=4.79E-005,表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每增长1元时,离婚率相应地提高4.47E-005表2表3表4) 由此可以得出,回归方程为:Y=0.618-0.243X1+4.79E-005X24.3回归方程的明显性检查建立的方程与否真实地反映了变量X和Y之间的关系,需要通过检查后才干证明。
这里我们采用拟合优度检查、F检查、t检查措施4.3.1 拟合优度检查由表2可知,R2=0.976,接近于1,阐明表白线性回归效果明显,回归方程与样本观测值的拟合优度高4.3.2 F检查由表2可知,F检查的P值接近于0,阐明在α=0.05的明显水平下, Y对X1、X2有明显的线性关系,即回归方程是明显的4.3.3t检查对回归系数进行检查当α=0.05,由表3可知P值分别为0.975、0.000,阐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影响离婚率的明显性因素,而没有充足的理由阐明中学以上学历人口比重是影响离婚率的明显性因素由此可见,回归方程式对于预测与控制分析或比较研究稍欠科学性,但仍然具有借鉴意义5结论与探讨模型分析表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中学以上学历人口比重与离婚率具有一定的线性关系,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中学以上学历人口比重与离婚率有一定的的有关度;并且离婚率可以试图通过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中学以上学历人口比重为自变量的二元一次线性方程表达出来模型成果表白: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时,离婚率相应地增长,而当中学以上学历人口比重增长时,离婚率相应地会有所减少由此可以得出,在经济发展越来越好时,国民的选择余地相应地增长,此时对于婚姻家庭的维持导致一定的冲击,因而一国地发展不能单纯地追求经济增长,还应兼顾其她社会因素的发展状况,以此避免没有发展的伪增长。
同步,此模型也验证了,受教育限度越高,离婚率将会相应地减少因而,教育仍然要作为发展的主线大计始终将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以此提高公民的基本素养,增进和谐社会参照文献:【1】《科技基本投入对国内生产总值影响的有关分析》【2】《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离婚率嬗变研究》【3】《国内离婚率影响因素研究》【4】《目前国内农村离婚率趋高的社会学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