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在巨人的肩膀成长在路上.doc
7页站在巨人的肩膀 成长在路上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我来到包钢五小已经有将近一年半的时间了同时这也是我第二次参加“名师之路”活动我非常感谢学校给我提供这宝贵的学习机会,对于这样的学习机会我也倍加珍惜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就像一棵幼苗,在吸收阳光雨露的同时,也在经历风吹雨打的考验的过程中成长,走在成长的路上伴你同行的人有师有友、亦师亦友,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牛顿也曾说过: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而参加“名师之路”的活动,正是让我们与名师有了近距离接触的机会,让我们有机会能够站在巨人的肩上,能够站得更高、望得更远,对自身的成长过程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l 2012年10月20、21日我有幸参加了“‘名师之路’全国著名教育专家新课标解析暨高效课堂建设专题研讨会”聆听了来自不同地方的教育专家的讲课和报告两天来的学习和培训,让我感受颇多欣赏了四位老师的讲课和报告,确实是各具风格、各具魅力吉春亚老师不论是在讲课中,还是做报告时,字里行间都闪烁着智慧;赵志祥老师除了拥有智慧之外,更多的是一些幽默和赵老师所说的“狡猾”;相比之下,蒋军晶老师的课虽中规中矩,但是切入点却很巧妙,在课堂中潜移默化的渗透着他的智慧,武凤霞老师讲课细致、环环相扣,每一点都分析很透彻,总之,每个老师身上都有着不同的闪光点,都有独特的个人魅力。
但是每一位老师他们都是有着非常丰富的教学经验,有很多的智慧都是来源于平时的教学实践正是基于多年的教学实践,才形成了他们风格迥异的教学风格和独具特色的个人魅力 下面我来简要的谈一谈这两天对于学习和培训的一些感受和心得体会,望各位老师予以指正首先吉春亚老师在报告中谈到“让语文教学不要南辕北辙,学什么都要苦练基本功”强调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注意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提高文本的解读能力,才能上好课而赵志祥老师更是结合新课标做了题为《简要掌握新课标精神 扎扎实实上好语文》的报告更是大声疾呼“语文教学——该回家了!”报告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讲解:第一,从理论方面来概述了修订版课标中的精要内容,他要求要记住几句话:1、课程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他强调核心词是语言文字的运用 2.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3. 要让学生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4.第一、二、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 5.增加了阅读非连续性文本这一新的学习内容。
6. 强化语言的背诵积累第一学段: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第二学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 第三学段: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第二,从实践角度,提出:读是语文教学的主旋律合格的语文教师,应该教孩子读书,把读书作为首要任务!那么,怎样才能真正把读落实到位?—— 爱读书、多读书 他又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来说:1、大声疾呼:放弃内容分析,为读省下时间 2、朗读教学,贵在指导学生“说人话”赵老师提到课标中说, 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那么什么是矫揉造作的腔调?赵老师做了如下的解释和分析: 技巧不当、情感过头“洒狗血” ①逼迫学生:强调逻辑重音,不顾文章情理;强调断句技巧,不管学生感受 ②教师本人:时而声嘶力竭,时而气若游丝,时而热情奔放,时而面目狰狞……不管文章情感基调,不顾受众心理特点,沉醉于自我构建的“激情荡漾”之中大娘……)那怎样才能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赵老师提出如下建议: 淡化技巧1、狠抓正确、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不可强求 2、不要“声音响亮”,避免声嘶力竭3、 改掉“干脆”,倡导“拖声”4、放弃逻辑重音,防止“咬牙切齿”强调,不全是重音,轻声、拖声、慢读,往往能更好地强调赵老师说,当我们不懂朗读技巧或是不能熟练运用技巧的时候,不要东施效颦,免得闹笑话! 越是情感丰富的文章越不要玩儿技巧,贵在情真意切只要情感真切,不用任何技巧,就能打动人!第三,结合实际教学,赵老师提出最好的方法是读和背赵老师说,多年来,背诵一直不被重视,甚至被扣上“死记硬背”的罪名,让“能力”和“思维”挤得无处藏身有的老师不强调背诵,有些专家公开反对背诵,言下之意,背诵是一种低层次的学习方法 我坚持和学生一起朗读、背诵我坚信: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学习什么语言都得背,背诵是人受益匪浅赵老师在报告结束的临别赠言中引用于永正教授的话, “教学生写字,老师要是喜欢写字,对书法略知一二;教学生读书,老师要是喜欢读书,会读书,能读出课文奥妙之所在;教学生作文,老师要是能写点文章,那么,教语文就不难 通过听赵老师的报告,一方面让我对新课标与语文实际教学相结合上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另一方面,从语文实际教学上,让我对“读“和”背“有了之前一些不一样的、更多的认识和了解,与自己之前所理解的“读”和“背”有着不一样的解读。
也让我知道什么样的“读”才是正确的、符合学生实际的方式的“读”读”不是声嘶力竭,不是矫揉造作,是有感情的朗读,是淡化技巧的朗读赵老师在报告中强调“背诵”,也是相当重要的背诵同样应受到重视这也让我对于“背诵”这一方面有了更多的理解和思考第三,也让我深刻的认识和体会到,不论是吉春亚老师,还是赵志祥老师,他们都是从多年的脚踏实地的实际教学中走出来的,善于思考,把经验内化为自己的这正是告诉我们:要脚踏实地的教学,从过程中所收获的要远远大于结果吉老师的练好语文素养,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更我们青年教师索要必须重视的,这也是你能否上好课的前提条件,所以我们这些青年教师,一定要通过努力和锻炼学习的机会来注意和培养我们的语文素养前面老师的讲课和讲解让我受益匪浅,从中感受到不同老师的风格与魅力而武凤霞老师针对古诗教学所作的报告,也是我最关心和感兴趣的,因为对于古诗,在讲解起来不会把握,不知该讲什么,什么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度的把握,还有就是怎样在你的古诗课上能够真正的把目标落到实处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我关心和不明白的,所以通过武老师对于古诗教学讲解,让自己有了一些明确的认识和方向武老师在报告中谈到了现今语文古诗文教学的现状,主要由以下几点:1、 解析为主,淡化意境。
2、 以画解诗,稀释了诗情3、 扩写成文,稀释了诗的意蕴4、 重统一认识,轻个性解读不同的诗有不同的意境,不同的人读了有不同的感受)5、 教师古诗文底蕴贫乏,让我们的教学缺乏灵性因为教师的古诗文底蕴,决定了教学的宽度,相关文化素养的匮乏,限制了教师教学的高度6、重背默,轻诵读诵读才有意境针对现今古诗文教学的现状,武老师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1、准确理解诗词的内容例如:《登鹳雀楼》(准确理解其中的意象和用典意,是指作者的心意体现,心中想法;象,是指客观具体事物如:菊花—高洁品质; 鸿雁—思乡、信使; 月亮—思乡怀人,反衬烘托,感喟咏叹;夕阳—凄凉、失落苍茫沉郁; 酒—促人亢奋,引人抒怀,富于想象,借酒抒情,豪放洒脱,借酒浇愁2、 不妨让学生猜一猜词句的意思3、 理解应该虚实结合4、 理解诗文中所蕴含的情感要将所学古诗放在文化的背景下去阅读5、 古诗文教学应该以诵读为主诵读古诗有三个层次:一是读正确;二是读出节奏;三是读出情感听了武老师的课和报告,从中让我有了些体会和感受:第一,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一定要有一定的文化积累和古诗文方面的积累;第二,对于古诗文教学,一方面要对诗歌的解读准确但同时不能忽视和淡化其中所蕴含的情感;第三,古诗的教学一定要让学生多诵读,边诵读边初步体会古诗的韵味。
第四,加之之前听古诗课的感受和体会,我觉得古诗的学习更多的是教师引导学体会古诗的意境、体会古诗中的文化、体会古诗中的情感和古诗的美,而且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同年级对于学生的要求是不同的,因为本身古诗的积累也好,还是语文的学习也好,都是一个积累、内化的过程总之,通过这次参加“名师之路”培训活动,还是参加之前的各种听课培训活动,都是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让我们能够站在各位名师的肩头,各位“巨人”的肩头,学习他们知而我们却不为知的知识、学习他们的宝贵经验、感受他们的独特魅力但同时,更重要的是如何结合自己的实际,通过平时一朝一夕的教学工作,将自己积累的经验和教训与之有的放矢的结合,慢慢的消化,并最终内化为自己的过程,这是一个更进一步学习和积累的过程,但是却是尤为重要的只有学习才能提高,第一步是接收、第二步是自我理解、学习和内化的过程,作为一名在成长中的年轻教师,让自己深知自身还有诸多的不足,不论是在语文素养上还是在语文教学上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学习认真备课,认真听课,多向老师请教,平时要多注意总结,上好平时的每一节课,踏踏实实的做好自己的工作也希望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得到更多的锻炼和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