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精编》儒家道家佛家智慧讲义.ppt

64页
  • 卖家[上传人]:tang****xu3
  • 文档编号:132825086
  • 上传时间:2020-05-21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49.50KB
  • / 6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一节 儒家文化与时俱进的精神 一儒家的管理智慧 一 德治 的管理之道1 德治为上 是儒家管理之道的核心儒家的管理智慧可以容两个自来概括 德治 孔子 道之以政 齐之以刑 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 有耻且格 解释 外在的控制 政令 刑法 只能约束人外在行为 而道德的礼仪教化则可以培养人的羞耻心 从而使人的行为不出格 德治 1 以道德价值为导向的内在控制 2 以礼义制度为规范的外在控制 案例 孔子家语 屈节解 记载 宓 mi 子贱担任单父县长 十分注重推行孔子崇尚的道德教化之道 躬敦厚 明亲亲 尚笃敬 施至仁 加恳诚 致忠信 百姓化之 三年后孔子派巫马期微服私访来到单父 他看到一个夜里打鱼的人 把鱼捕上来以后却又放回到河里 巫马期觉得很奇怪 便问其缘由 打鱼人回答道 宓子贱不希望人们捕捉小鱼 要让他们长大以后才能捕捞 我刚才放回河里的是小鱼 巫马期听了很受感动宓子贱的德政真是达到了顶点一般百姓在暗地里的行为 也自觉地循规蹈矩 就像有严刑在身边一样 一儒家的管理智慧 一 德治 的管理之道2 任人尚德 的用人之道人才选拔是管理的先决条件 儒家思想认为 强调人才的德行 主张做事先做人 做人以德为本 以德行成就自己的圣贤人格 孔子倡导 知 智 者不惑 仁者不忧 勇者不惧 论语 子罕 孟子 为仁者宜在高位 孟子 离娄上 大学 德者 本也 才者末也 儒家提倡提倡用人以德为先 以尚德为本 因为儒家看来 管理者的德行具有一种 君子之德如风 所过者化 案例 子路受命治理蒲县 上任前拜见老师 请教为政之道孔子说 蒲县这个地方 民风剽悍 的确不容易治理 但请记住我这几句话 诚信待人 就可以统摄武士 宽厚公正 就可以容纳大众 勤勉廉洁 就可以得到上级的信任 子路执政取得成功 启发 非权力的影响力 德服 才服 力服三种手段德服层次最高 领导行为的化育功能 对推行企业文化的作用 司马光的用人原则 一儒家的管理智慧 一 德治 的管理之道3 推崇德行不朽的做人境界儒家的 德治 之道还体现在对生命价值得终极思考上 孔子的 三不朽 说 太上有立德 其次有立功 其次有立言 虽久不废 次之谓不朽 春秋 左传 空子又说 齐景公有马千驷 死之日 民无德而称焉 伯夷 叔齐饿于首阳之下 民到于今称之 伯夷叔齐生命因有德而 不朽 于此 儒家在其人生知道的追求中十分强调 杀身成仁 舍生取义 案例 文天祥被俘之后囚禁三年 元世祖忽必烈对其极为尊敬和器重 将丞相职位虚置三年 等他回心转意 但文天祥坚决不降 被赐死 战场上的视死如归 只需一时之勇 而三年不该初衷 则非大仁大勇大义者不能 人生在世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启示 对人生终极价值的思考是21世纪职业经理人的时尚 LEG公司为商界精英提供为期三天的收费3000美元的 心灵训练 中有一分问卷 让他们深思后回答以下五个问题 1 假如你已经走到生命的尽头 准备对子孙说出你一生中悟得的三件最美好的事情 他们是什么 2 在你生命中 哪样事物让你感到最大的快乐与满足 真样才能够获得这种事物 3 有了工作 没有了钱 你是什么人 4 你愿在生活中增加哪项活动 以获得更多的快乐 5 你最崇拜的人是谁 为什么 的确 剥离我们身上一切外来物 地位 职务 金钱 之后我们还剩下了什么 安德鲁 卡耐基的名言 死亡是最大的平等 儒家的 德治 之道还体现在对生命价值得终极思考上 会对现代人有一个启示 人生最受教育的场所是哪里 人生的伟大与平庸 在 立德 中超越死亡 一儒家的管理智慧 二 以和为贵 的待人之道 以和为贵 是儒家管理思想中的重要理念 礼之用 和为贵 论语 学而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 公孙丑 和也者 天下之达道也 中庸 德莫大于和 春秋繁露 循天之道 董仲舒 一儒家的管理智慧 二 以和为贵 的待人之道1 天时 地利 人和中的 以和为贵 天时 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 地利 中国是亚洲地域最辽阔市场潜力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日本经济实力眼下强于中国 但世界看好中国 印度也是一个潜在对手但综合实力比中国落后人和 但是中国眼下还缺 人和 第一 人和指要有人才 人才不象前几年那么缺 少但是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还是欠缺 第二 企业内部管理中 人和 没有解决好 第三 和谐社会的提出 为我们一个阶段的发展指出了方向 启示 和谐社会 可持续性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 共同享受改革成果 一儒家的管理智慧 二 以和为贵 的待人之道2 君子和而不同 和而不流第一 人和 是儒家崇尚的一种管理者的德行 更是一种管理智慧 人的不同带来了沟同的困难 解决的方案就是 和为贵 中庸 说法 和是 天下之达道 即 统治者治理天下从而达到 道 之境界的一个途径 同样也是企业家达到驾驭规律成功治理企业的途径 以和为贵不是一团和气 不讲原则 和稀泥和的原则 1 和而不同 有主见 有傲骨 2 和而不流 讲包容 无傲气 3 君子和而不同 小人同而和 论语 子路 君子之和 和于义 第二 以和为贵 既是一种管理方式 也是一种管理目标 承认存在在矛盾 不回避矛盾 勇于解决矛盾 通过解决矛盾探求一种和谐和合之道 从而将企业带进一总全新的向上的管理状态 和 简洁的勾勒了一种人际关系的理想状态 这种状态正是企业家孜孜追求的 松下的五条精神之一就是 亲睦合作缺少合作精神的企业 是没有竞争力的是乌和之众 和 和的团伙精神 一儒家的管理智慧 二 以和为贵 的待人之道3 以和为贵 是一种管理艺术 更是安身立命之道和为立命之道 即内方外园的做人范式 1 和而不同 内方 有主见 有傲骨 2 和而不流 外园 讲包容 无傲气 天人之间的合和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和人与企业之间的和人与人之间的和人与事之间的和人的内心情感与理智的和 启示 1 和是自然的法则2 今天职业经理人要抵御两方面的诱惑 1 一是做企业过程中市场经济必然内涵的利润最大法则的诱惑 2 二是做人过程中刚性递进的财富占有欲的诱惑儒家 欲理和谐 的修身原则 使我们在这些诱惑面前拥有一份定力 为我们守一颗道义之心提供着诸多智慧的引导 为此儒家的原则 1 寡欲 不是禁欲孟子 养心莫善于寡欲 寡欲对欲望的一种淡薄态度 是欲与理之间的平衡 2 导欲 凭理性对生命的欲望的引导 己 为身之私欲也 朱熹 四书章句集注 论语集注 克己为仁 3 不使可欲 生命的欲望多姿多彩 一些欲望是通过后天学习才能成为我们的欲望的 这些欲望除非是我们人生价值的追求 否则应该 不可使欲 方可聚焦我们的生命 天人间的和谐 人我之间的和协 人自身内部理欲之间的和协 一儒家的管理智慧 三 恪守 中庸 的处世之道 中庸之为德也 1 中庸的含义 中 有中正 中和 不偏不倚等含义 庸 则是用的意思 中庸 即以中为用的意思 中庸是把两个极端统一起来 采取适度的中间立场 既不能过 也不能不及 2 中庸的传承尧让位于舜时强调治理社会要公正 执中 周易 也体现了 尚中 的观点 一儒家的管理智慧 三 恪守 中庸 的处世之道1 中庸是和谐的艺术孔子以一句话 过犹不及 来概括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还被后世儒家概括为世界的普遍规律 认为它不仅体现了事务发展运行的规律 也构成了人们实践必须尊崇的普遍原则 中庸不是无原则的不偏不倚 圆滑处世 而是遵循 时中 的原则 中只是一个恰好的道理 恰好很精辟 儒家有价值观 和 处事的原则 有行为方式 中庸 处世的方法 一儒家的管理智慧 三 恪守 中庸 的处世之道2 极高明而道中庸 礼记 中庸 把中庸这种境界称为 极高明而道中庸 做事不能过也不能不及 因为过和不及是事物的两个极端 中庸即平衡以达到和谐的管理的境界 高明的中庸境界 君子惠而不费 劳而不怨 欲而不贪 泰而不骄 威而不猛 一儒家的管理智慧 三 恪守 中庸 的处世之道3 中庸是管理之道 也是修行知道现代管理要处理 内部与外部 权威与服从 集权与分权 有序与无序 竞争与合作 发展与稳定 物质刺激与精神激励 追求经济效益与崇尚道义 刚性规范与柔性控制 以及进退 动静 表里 虚实 得失 理性与激情等诸多方面的关系时 中道而立 的原则必须遵循 一儒家的管理智慧 四 正人正己 的修身之道1 修己以安人 儒家看来 要完善社会 当从完善自己做起 孔子主张 修己安人 修己以安百姓 论语 宪问 孟子明确说明了身与家 国 天下的关系 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 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 先齐其家 欲其其家者 先其其身 身修而后其家 家齐后而国治 国治后而天下平 人生治事的逻辑 由内到外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一儒家的管理智慧 四 正人正己 的修身之道2 修身之道的意义在于率先垂范的榜样效权威的零点公司调查500家企业的结果表明90 以上的管理者认为领导的行为方式对他们影响最大 可见 家长 教师和领导对人们的影响很大 领导的影响力可分为权力和非权力影响力两方面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一儒家的管理智慧 四 正人正己 的修身之道3 修身也是自我人生成功的心灵保障管理者每天的功课为 克己之功 破山中贼易 破心中贼难 人的自私 贪婪 利己 好色的念头一不小心就冒出来 以德律己是保护我们一生平安德护身符 存世教诲 君子有三戒 少之时 血气未定 戒之在色 及其壮也 血气方刚 戒之在斗 及其老也 血气即衰 戒之在得 一儒家的管理智慧 五 由道而德 的教化之道1 有外在的 道 向内在的 德 转化孔子的管理之道概括为 庶 富 教 三个步骤 孔子到卫国去 冉有替他驾车 孔子说 卫国的人真多啊 冉有说 人多起来以后 应该怎么办呢 孔子说 让他们富起来 冉有又问 富起来又该做些什么 孔子说 对他们进行教化 懂得教化之道是有德 高明 的管理者 道是古往今来人们应该共同遵循的准则 德则是人们对道理的领悟 由道而德是一个由外而内 由觉而悟的过程 德治的管理境界比法制高 一儒家的管理智慧 五 由道而德 的教化之道2 由 道 而 德 的柔性管理道游戏规则制度要有 而且要想办法让这个道变成一种内心的德 觉悟 由道到德的过程是由外在的刚性到内在柔性的管理过程 由道到德的管理过程缓慢 但是影响深远 一儒家的管理智慧 五 由道而德 的教化之道3 儒家教化之道的实践运用松下公司用儒家道德哲学思想培养教育干部 将儒家 中庸 中的 明德 亲民 止于至善 作为干部研修的目标 明德 竭尽全力身体力行实践商业道德亲民 至诚无欺客户利益之上 和睦员工至善 为实现完美的目标努力 启示 1 儒家智慧对当代管理的启发2 儒家智慧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启发 二道家的管理智慧 老庄代表的道家管理智慧 是一种自然之治理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道家管理智慧 道法自然 天道无为物出自然 二道家的管理智慧 一 道法自然 的管理之道1 有 天道 而 人道 道是自然存在 人对这个 道 有感悟 才会有一种 德 儒家讲的德是人本身的德行道家讲的德在则然法则中提出德行 必定是自然的 如 天地 四季更替 昼夜交替 都是自然的存在 人应该效法自然法则 白天干活 晚上睡觉 春天播种 夏天耕耘 秋天收获 冬天修生养息 自会有这样生命才会有张驰 劳逸 动静 进退的节奏 这就是自然 二道家的管理智慧 一 道法自然 的管理之道2 顺其自然而无为 的智慧道家的 道 讲的是天道 即宇宙的总法则 总秩序 道家的人生态度 把握规律后 不行而知 不见而名 明 不为而成 老子 四十七章道法自然是宏大的管理哲学理念 二道家的管理智慧 一 道法自然 的管理之道3 新道家对 道法自然 的阐释新道家代表英国学者李约瑟称自己是20世纪罪虔诚地道家弟子 其提出三大智慧原则 第一 自然地对待自然 与自然和平相处 第二 自然地对待他人 和平相处 第三 自然地对待自己 摆脱物欲 二道家的管理智慧 二 为而不争 的竞争心态1 水利万物而不争老子认为 自然的法则实 为而不争 阳光着世界 大地载万物 从不争名分求回报 地势坤 君子以厚德载物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为而不争是一种很高的境界 争 1 不勉强 不对抗规律 2 有志向 不求虚名 自解可能谬误 争何 不争何 二道家的管理智慧 二 为而不争 的竞争心态2 为而不争 也是一种 柔弱胜刚强 的韬略 为而不争 是。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