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综合实践论文:回归生活 体验生活 学会生活.doc
4页1 -综合实践活动论文回归生活 体验生活 学会生活【内容摘要】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 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 陶行知先生的“ 生活教育”理念,指导我们要让综合实践活动回归生活,使实践活动生活化关 键 词】小学 综合实践 生活化“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主线和基石,他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生活即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综合实践课,作为一门与生活联系密切的课程,更要坚持“生活教育”的理念,在“生活化”,让课程生动起来一、为有源头“活”水来——综合实践需要“生活化”1、从课程标准的角度分析综合实践课的生活化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地指出:“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可见,综合实践课的主体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活动的主体应该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活动的内容应该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学习的方式应该是学生的主动体验和积极实践。
对课程资源的开发,《纲要》提出“学校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包括校内资源、社区资源和学生家庭中的教育资源),落实课程计划的要求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空间因此,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综合实践课的课程性质,较于分科课程来说,这是一门综合课程;较于学科课程来说,这是一门经验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应该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门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课程简单地说,要想上好综合实践课,就要注意这门课程的“生活化”2、生活化的综合实践课生活化的综合实践课是以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在文本的、科学的世界与学生的生活世界之间搭建一座桥梁,从而培养学生向往科学、向往知识的情感,并借这座“桥梁”来降低学习难度,便于学生登堂入室,顺利步入文本与科学的世界那么,如何设计实施生活化的综合实践活动呢?(1)立足生活,以生活能力的培养作为活动的目标《纲要》中指出,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引导学生在实践学习中获得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体验并初步学会问题解决的科学方法,具有问题意识,发展良好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 2 -感,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
私以为,将上述文字表述地直白一些,那么综合实践课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教会学生如何生活例如水果是我们大溪的特色之一,在《家乡特色》的活动中,在了解了家乡的特色水果以后,我还给学生讲解了果树的栽培技术和嫁接技术,什么时候是果树栽培的最佳时期,什么时候应该做好病虫害的防止等,让学生知道平常吃的水果背后还有这么多知识春天的时候,每位孩子的家里都种了一两棵果树,我要求他们精心地照顾果树,做好果树的成长记录,每周汇报这些果树有的一年结果,有的要两年、三年,他们在照顾果树的同时付出了巨大的耐心和细心我会根据他们的汇报提醒他们什么时候该给果树剪枝,指导他们怎样剪枝,什么时候需要给果树施肥或杀虫,每当果树有了明显的变化,他们都会迫不及待的告诉我,分享成功的喜悦通过综合实践课,他们不仅学到了如何栽培果树,在坚持写日记的同时,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不仅如此,在《让我们拥有健康的消费观》的活动中,我指导学生制定自己的理财计划;在《生活垃圾的调查与处理》活动中,学生学活了如何科学处理生活垃圾,并尝试设计制作了简易垃圾箱立足生活的综合实践课,应该把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作为活动的主要目标21 世纪的人才,不是四肢不勤五谷不分的“少爷”“小姐”,而是具备良好生活能力,的新型人才。
2)扎根生活,选取活动主题设计活动内容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小学综合实践课注重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要选取贴近生活的内容,来发展学生的实践和情感体验,这样才更加符合小学生的年龄、认知和兴趣特点例如针对“走进春天”这个活动柜单元,我们设计了《春游仰天湖》、《春游龙犟门》等主题,探寻春天带来的变化,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领略春天的特点,即开阔了孩子们的文化视野,又培养了他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美好情感在《我爱家乡美食》的这个实践活动中,我设计了四个活动主题,分别是①美食寻踪:寻找家乡有哪些特色食文化,从用料、烹饪手法等方面搜集美食信息;②美食故事:探寻与美食有关的典故、传说、故事等;③美食传承:向父母或小吃师傅拜师学艺,亲身制作美食;④我的美食文化节:展示自己的美食制作成果显然,这些生活生动的活动内容和主题,更能调动孩子们的活动热情,激他们参加活动的内在动机在探索综合实践活动的生活化方面,我们始终坚持“回归生活——体验生活——学会生活”的路线二、回归生活——刻画活动主题回归生活,从生活中发掘资源来刻画互动主题,我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做的1、自足校园生活选取能让学生“心动”的的主题,对小学生来说,这个主题越贴近学生生活越好,范围越小越好,这样才会让学生刚一接触互动主题就开始“蠢蠢欲动”。
例如,针对学生在校园中乱扔垃圾,对垃圾视而不见的行为,我设计开展了名为《校园垃圾调查》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实地考察垃圾的来源、数量和种类;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垃圾的危害和分类方法;并动手设计和制作校园圾箱,建议校园垃圾箱的摆放;提出“爱护校园环境从我做起”的倡议等由于活动的内容与学生的校园生活息息相关,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当最后学生们的倡议和垃圾箱设计被学校采纳的时候,- 3 -学生感受到了空前的成功,自豪感油然而生,通过活动使他们对“学校是我家”的认识不仅停留在口号上,更落实在了他们日常的行动中,并且他们对综合实践课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扎根家庭生活《纲要》指出,综合实践课要坚持“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也就是说,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活动不能仅局限在校园内,应该协调好校园、家庭和社会的三方力量,共同发挥教育功能例如,为了培养学生了解父母、关心父母、热爱父母、尊敬长辈的情感,以及培养他们感情沟通、语言交流和倾听表述等实践能力,我设计了《走进爸爸妈妈》的活动主题活动包括:(1)现场调查:你对父母知多少,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对父母关注的太少;(2)家庭调查:由学生回到家中调查父母的工作内容、每天的劳动时间,并通过家庭录像或照片的形式搜集父母“劳动的瞬间”;(3)夸夸我的爸爸妈妈,同时齐唱《好妈妈》,活动达到高潮;(4)观看老师制作的孝心录像,理解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5)亲手制作小红花,献给爸爸妈妈;(6)活动总结:不要一味的享受父母的爱,要学会关心爸爸妈妈,做一个有责任心、有孝心的好公民。
这样的活动不仅受到了学生的喜爱,也得到了学生家长的大力支持,不少家长都反映,通过这次活动,孩子变得懂事了,不再跟家长顶嘴了,在父母上班的时候知道要对爸爸妈妈说“路上小心”,也会主动帮助做家务了并且,通过活动,也让家长更加了解了我们学校教育宗旨,和谐了家校关系,为“家校合力,共育新人”打好了基础3、关注社会生活陶行知先生告诉我们:“要做,要真正做,只有到社会上去,以社会为学校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和家门,到社会的“大学校”里观察、采访、开拓视野,是对学生的有益历练例如,在学校开展“说普通话、写规范字”活动的时候,我组织学生在街头巷尾开展“捉虫行动——找不规范字”的社会调查活动不找不知道,一找吓一跳啊在调查中,学生们发现了从前没有留心过的错别字,例如有的人把“酒”错写成了“九”的左边加个三点水;修车店门口的广告将补胎充气的“充”误写为“冲”;饭店门口将“盒饭”误写为“合饭”等当然,还有一些错别字是商家为打广告而故意写出来的噱头,例如山地车的广告——“骑”乐无穷;保健品的广告“鳖”来无恙等指导学生将这两种错别字分清楚,并鼓励学生向写错字的店家做善意的提醒;还要提醒学生不要被广告中的错别字误导,规范自己的书写。
值得骄傲的是,学生的行为得到了社区的一直表扬,称赞大家“学以致用”,有了来自社会的肯定和鼓励,学生们的尽头也仿佛更足了就连语文老师也反映,学生作文中的错别字越来越少了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真是一举数得社会是个大课堂,这里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借助《家乡河流生态探察》、《我是环保特使》等活动,我们教育学生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保护家乡、社区环境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农民的好帮手——农具》《果树的一天》等活动,鼓励大家亲近自然,在田间地头了解农民的劳动,懂得珍惜他人的劳动果实等等古人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说的就是在社会大课堂里能学到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因此,让社会实践回归社会生活,是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有益途径三、体验生活——升华活动内涵- 4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在生活的课堂里,每位孩子都应当享有积极实践探究的机会作为教师,在实践活动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投入和情感体验,我们必须引领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实践活动,确保每位孩子都能在活动中收获体验和经验,使他们在活动中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并认识到这三者间的内在联系;.教会学生关爱自然,理解人与自然间的和谐关系;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例如在“走进中秋”的实践活动中,我设计了几个小专题“中秋起源”、“食在中秋”、“爱在中秋”、“吟在中秋”,在师生的互动中,我针对则几个小专题,提出了以下问题让大家思考“我们过中秋的习惯是什么?”“团圆对我们中国人来说意味着什么?”“在这些吟咏中秋的诗句中,你最大的感触是什么?”不仅如此,我还涉及了一些列的关于传统节日的实践活动,通过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学习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中华美德,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也潜移默化的让学生明白传承中华美德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活动后有一位学生的发言,让我感触最深“老师,我觉得我们中国的节比外国的圣诞节有意思多了?”我问他哪里有意思,他告诉我“吃、喝、玩统统有意思,最有意思的是,咱们的节过的有文化说的多好,我真想告诉那些崇尚过洋节的孩子们,我们中国的节日过的最有文化,最有滋味不要让综合实践活动流于形式,要真正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体验,丰富学生的经验积累,是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升华四、学会生活——成就美好人生我们总能听到“成就美好人生”这样的口号,那么如何“成就”我以为,会生活的人生,才是美好的这里所说的“会生活”,不是指花大把大把的钱去购物包装自己,不是买汽车住洋房,不是贪图享受的生活。
这里的“会生活”是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一点是迈向成功道路必不可少的要素因此说,学会生活,才能成就美好人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要注意改变或纠正学生原有的一些生活陋习或错误观点,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例如,现在很多孩子花钱大手大脚,喜欢攀比,于是我就借助《让我们拥有健康的消费观》这个主题,首先让学生们做“零花钱知多少”的调查,比较零花钱的收入、支出、用途等,通过列出来的“触目惊心”的数据,让学生认清自己的坏毛病,通过让大家制定自己的理财计划,督促大家自我监督,养成勤俭的好习惯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虽然已经有几十年的时间了,但在今天看来,“生活教育”的理念仍旧青春不老综合实践课无论从开发,还是实施都与“生活教育”有着扯不断了联系因此,对于小学的综合实践课,我们要遵循小学生的年龄、认知、兴趣特点,坚持“生活教育”理念,坚持“回归生活——体验生活——学会生活”,实现小学综合实践教学的知、情、意、行的有机统一参考文献】[1]严丽萍.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之“生活取向”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2]王燕红.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