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英国第三条道路的教育对策.docx

11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209734840
  • 上传时间:2021-11-1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4.48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英国“第三条道路”的教育对策   [摘要]寻求第三条道路的观念是以布莱尔为首的英国“新工党”的政治哲学,对社会公平问题的关注是第三条道路的核心为了实现社会公平,在教育方面第三条道路追求教育公正,并采取了一系列“超越于左和右”的新对策  [关键词]第三条道路 社会公平 教育对策  从1997年布莱尔领导的工党在英国大选中获胜以来,“第三条道路”成丁西方政坛非常时髦的口号第三条道路”就是西方国家面对全球化的挑战和机会所做的回应和努力,“是西方左派为了把自己与老左派和新右派区别开来,表明自己的理论实践创新而量身定做的标签这个标签不仅有象征意义,而且更重要的是反映了西方左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尝试努力,折射了9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的变迁”第三条道路”所要做的就是从政治、经济、文化价值等诸多领域入手,找到一个全面医治社会的方案而这个方案的核心是对平等或社会公平(social justice)关注为达此目的,第三条道路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新举措,而把重点放在教育并进一步提出:“如果有人和我们一样相信社会公正,那么给一个孩子提供不好的教育将是最大的社会不公正  基于对教育与社会公正关系的上述认识,以布莱尔为代表的第三条道路执政以后,在其“超越于左与右的”价值理念引导下,对教育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成为21世纪全球关注的热点之一。

        一、第三条道路的社会公平观  对待平等的态度问题是历史上左和右区分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准左翼倾向于更多的平等,而右翼则认为社会必然是阶层化的,对平等的追求已经成为所有社会民主主义者的主要关注点,也是左派的国家基本目标之一一创造一个更加平等的机会虽然左和右的区别是在具体背景下,尽管20世纪末期国际局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意大利政治思想家诺伯托鲍比威(Norberto Bobbio)认为左与右的区分不会消失,且标准也似乎没变,仍是对待平等的态度问题在左和右的立场问题上,第三条道路把自己定性为“中左”,社会正义仍是它的核心  (一)对社会公正凸显的归因分析  公平问题在20世纪90年代的英国已成为一个刻不容缓、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1、撒切尔主义 在新工党执政前主宰英国政坛近20余年的是撒切尔主义所谓撒切尔主义是指撤切尔夫人上台后在保守党内出现的一股占统治地位的“新右派”势力的意识形态,是当代西方“新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的混血儿”它反对建立在凯恩斯经济学和对福利国家的支持之上的“共识政治”,是更为广泛的,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国际性的反对平等主义和集体主义倾向的一部分在对待平等问题上,撒切尔主义非常明显地表现出对不平等现象的漠视,或者是对这种现象的积极支持。

      提出“社会不平等天然就是错误的或有害的”这一观点是“天真的和不合情理的”,平等主义的政策(特别是苏共所遵循的)只能创造出一个单一的社会,而且这些政策只能借助专制力量来推行在撒切尔主义的主宰下,经济上的不平等现象越来越严重,进而导致了在社会地位和其他领域方面的不平等  2.消极福利政策 近几年来,没有任何一个问题像“福利国家”那样使左翼和右翼表现出如此截然相反的态度立场,一方对它赞美有加,另一方对它无情批判对福利国家的反对也是撒切尔主义者的最显著特征之一,他们把福利国家看作是一切罪恶的源泉,“它削弱了个人的进取和自立精神,并且在我们这个自由社会的基础之下酝酿出某种一触即发的怨恨”撒切尔主义者对福利的理解是,福利不应当是国家的救济,而应当是最大化的经济增长以及由此带来的总体财富,做到这一切的唯一办法就是让市场自己去创造奇迹在撒切尔主义的“市场主义”影响下,社会的福利金额大幅度削减,使那些失业专门以“福利”为生的人步履维艰,而经济上的不平等更加剧了这种波及面很大的向下流动,出现了一个与主流社会格格不入的阶层  3.个人主义 撒切尔主义中的新自由主义取向强调的是不受约束的个人主义,这是社会中不平等现象产生的部分原因之一。

      这一思潮不仅使社会下层在物质上处于劣势,而且将他们排挤出国家生活之外,使人们感觉到他们曾为之文明的公平游戏规则已成昨日黄花  4.全球化 第三条道路理论是以全球化为视界和背景的,其对全球化的理解是,经济全球化是正在面临的现实,但全球化的内容无论如何也不仅仅是、甚至也不主要是关于经济上的相互依赖,而是人们生活中时空的巨变由于信息技术的扩散导致了对不合格工人需求的下降,因此这些工人的就业水平和工资水平也下降了与此同时,有技能和具备较高学历水平的人能够提高他们的生产率和工资水平,这进一步加重了不平等  5.精英教育 撒切尔主义通过提高国家教育标准来择优录取,将高贵文化传递给少数精英,并将市场机制引进学校教育,旨在通过竞争使学校产生两极分化,从而优胜劣汰结果是,薄弱学校最终被关闭,处于不利地位的学生也被排斥在外  可见,对社会公平的关注,既是第三条道路政治的“中左”性质所决定的,更是反映了当时社会强烈的不平等现实,体现了多数人的意愿,抓住了时代的脉搏,回应了历史的强音  (二)对社会公正的界定  在第三条道路的理论体系中,对平等、社会公正和社会正义的理解基本上是一致的他们把平等定义为“包容性”(inclusion),而把不平等定义为“排斥性”(exclusion)。

      在最广泛的意义上,“包容性”意味着公民资格,意味着一个社会的所有成员不仅在形式上,而且在生活的现实中所有的民事权利、政治权利以及相应的义务,还意味着机会以及在公共空间中的参与在一个工作对于维护自尊和生活水准而言处于至关重要地位的社会中,获得工作的可能性是“机会”的一项重要意义,教育是另一种重要的“机会”——即使在教育对于获得工作来说不是那么重要的情况下,仍然是这样排斥性这一概念所涉及的不是社会等级的划分,而是把属于某些群体的人排除在社会主流之外的机制排斥不是与别人在程度上的差异,而是指不能分享大多数人拥有的机会排斥的形式可以是指与社会其余部分的空间隔离,还可以是指缺少进入正常劳动力市场的机会被剥夺者是竞争的失败者,而被排斥者甚至没有参与竞争的机会”  由于工业社会的阶级结构在全球化的冲击下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包容性和排斥性已经成为分析和响应不平等的重要概念工具继而,第三条道路政治提出实现社会公正的目标就是建立一个具有包容性的社会,消除排斥机制,“同社会排斥机制作斗争是第三条道路政治的一个重点”而通过对包容和排斥的界定可以看出,包容和排斥的核心是机会的多寡及把握机会的能力,其中教育是一种重要的机会。

        (三)教育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最有效的手段  第三条道路的社会公平观——建立包容性的社会,涵概了丰富的内容,但教育是实现各个具体目标,消除社会排斥机制的最有效的手段  1.第三条道路政治学认为,如果不能在全球化和技术变革的背景下得到诸如教育、福利改革、经济等领域的跨阶级的支持,那么,他们在选举中的胜利将是暂时的,因为选民对这些问题具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可见,教育是涉及社会公正的敏感区  2.第三条道路政治认为,没有经济手段的社会目标只是空想,公平的社会和更为高效的社会是齐头并进的不平等问题不能在国家层面得以解决,必须面对经济治理所以,要实现社会公平,必须发展经济而“教育是现有的最佳经济政策正是教育和技术的渗透才是未来所在军备竞赛也许结束了,知识竞赛已经开始在经济领域里,在新的信息经济中,人力资本在社会经济成功中居于中心地位推动人力资本发展的主要动力只能是教育,教育是培育经济效率和公民凝聚力的一种主要公共投资不难看出,在教育领域里,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之间的联系是最清晰的,教育改革能促进经济繁荣和社会公平  3.对福利政策的改革是第三条道路政治哲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其中对社会排斥的关注是最重要的。

      针对消极福利政策的弊端,第三条道路提出构建新个人主义,以在个人和政府之间建立新的社会契约新个人主义强调个人的权利和对社会的义务二者的统一性,“没有责任就没有权利”,新的社会契约把权利和义务捆绑在一起,福利制度改革必须体现这一原则,其基础就是提高贫困人口的行为能力,使其主动性和责任心相一致这只能靠教育因为“教育是最伟大的解放力量教育能赋予人们更大的控制自己生活的能力,更多的工作机会和选择,更多的利用闲暇和参与生活的方式正因为如此,教育和培训已经成为社会民主主义的政治家的新的口头禅布莱尔在总结本届政府的工作重点时,把优先权赋予“教育,教育,教育”,“我们需要培训教育我们的人民,教育将成为我们政府的工作重点  (四)合作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最新方式和途径  第三条道路在建构自己的政治理论的框架体系过程中,尝试摆脱传统的非左即右的意识形态分野,其特点是对于国家机器或市场机制,都不采取完全肯定或完全否定的做法伦敦经济学院的吉登斯认为,“第三条道路”所提倡的,是新兴的混合经济,是公私部门和私营部门的合力(synergy),包括运用市场的动力,同时要照顾公众的利益它既涉及国家规管,又涉及解除国家规管,要照顾两者之间的平衡。

      第三条道路提出通过公私合作(public private cooperation)的新形式,在必要时寻求私营部门的介入,国家监控和制定不同的业绩标准来确保高质量,以此来革新过去过分依赖私营部门的排斥性机制,实现公共部门的现代化,同社会的排斥机制作斗争”,以建立繁荣和包容的全新的社会政治目标具体地说,在政治、经济、社会福利、教育等方面的改革都突出了政府、市场和公民社会不同主体之间的参与、合作,以实现社会公平  二、教育对策  第三条道路政治为了实现社会公平,以教育为突破口,把其置于发展战略的制高点,提出了在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的变革社会中,“在教育方面,我们追求的是把所有人而不是把少数人培养成才”,“教育的最迫切任务,是提高普遍的教育水准”,“应确保我们的教育体制为全体人民服务,而不是面向精英教育,建立一种包容而不是排斥人的教育体制”  从某种层面而言,第三条道路的教育观更倾向于工具主义,突出的是教育的经济功能、政治功能和社会功能观念是行为的先导第三条道路在功利主义教育观的统帅下,对教育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体现了一种“融合”的特色但笔者在此所关注的是既区别于撒切尔主义和老左派,又与社会公正密切相关的新对策。

        (一)强调终身教育,构建终生学习体系  第三条道路认为,“教育对知识经济并不是静态的输入,而是教育本身也受到知识经济的改造那么,教育如何应对20世纪末期的重大社会变革:全球化、新的知识经济的出现、日常生活的变化以及能动的反思性公民的出现?就需要重新定义教育教育应集中关注能够终生发展的那些能力.提出了终身教育的理念政府需要强调终身教育,以便能提出一些配套的教育项目,使人们在童年时期就开始受教育,而且这种教育的过程可以一直持续到老年时期,虽然特殊技能的培训是必要的,但更为重要的是认知和情感能力的培养”,使所有的人都能获得终身教育  在终身教育的理念指导下,第三条道路的教育改革,从理论到实践层面都强调重视教育培训,倡导终生学习  1.2001年5月15日布莱尔在竞选讲话中说:“和上届任期一样,在第二届任期中,我们将继续把教育作为第一位的宏观经济政策英国的教育和终生学习水平必须达到国际最高水平这足以证明,第三条道路对终身教育、终生学习的高度重视  2.2001年6月,英国大选之后,工党政府旋即把教育部更名为“教育与技能部”(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and Skills),这实际上反映了英国新一届政府教育视焦的重新调整。

        因为根据英国高层官员和有关学者解释,英国“。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