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古籍入门(版本选择、如何阅读等常识).doc
19页1关于古籍入门一、诗经1、入门可用余冠英《诗经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书不厚,一个星期就读完了,窃以为译笔比郭沫若漂亮并更贴近原诗,注释精炼简明准确,这个选本足压倒 N 多种全译本2、登堂可用褚斌杰《诗经全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不推荐泛滥成灾的中华书局的周振甫的《诗经译注》那些本子,第一,要建立“诗不可译”的思想,读多了“诗译”会有依赖性,第二,要学会“自译” ,锻炼古代汉语应用能力,第三,这个本子注释博采众长,达到普及性和学术性兼具的效果,看看名家是怎么给一个文本作注的,这个书不需要集中精力去读,每天日课一个小时,大概两到三个月可以读完3、入室的本子就多了,关键抓住汉宋清三个时代,汉唐的毛传郑笺孔疏在《毛诗正义》里,如果你没空就抓住毛传郑笺,孔疏挑着看,不看也无所谓,建议你把《诗大序》读上 5 遍甚至更多遍,就不用去看什么训诂学教材补训诂常识课了中华书局那个两册的《十三经注疏》估计你既没银子买,也没精力翻,手臂没力气你还捧不动呢,有条件建议读那个北大出的李学勤编的简体横排本吧,你不搞版本学只读文本的话这个本子已经算很好了朱熹的《诗集传》 ,上海古籍出版社,书不厚,建议精读,并不时参详《朱子语类》中论《诗经》的部分,千万别被那些文学史教材骗了,朱熹的《诗集传》绝对不象那些学者忽悠的一样充满陈腐的气息,还有《朱子2语类》 ,那可是手把手教你怎样进行文学欣赏,比现在一些老诋毁朱熹为学究的真正的“陈最良”们讲《诗经》生动多了。
清代的《诗经》书太多,其实我一本也没好好读过,纯粹就是知道一些皮毛,如果你愿意锻炼自己的毅力,不泡妞泡吧,不怕枯燥寂寞,推荐古文经学方面的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和今文经学方面的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 ,这两个书我的阅读仅限于《周南》 ,如果你读本科,那就读《周南》部分吧,如果你读硕士,那好歹就超越我,把《国风》部分读完吧,如果你读博士,估计肯定读完了,那就鄙视我吧如果每天日课,还要思考做笔记,这四本书总的时间算下来,总得超过半年时间吧4、另外,还有一些相关的研究性著作洪湛侯《诗经学史》 ,窃以为非常值得一读夏传才《诗经要籍解题》 ,多了解一些古代研究诗经的成果向熹《诗经字典》 ,当年我就这么傻乎乎的从 A 翻到 Z,N 个人朝我说了一句“I 服了 U”还有什么朱自清、闻一多、郭沫若、孙作云、顾颉刚、赵沛霖、姚小鸥、刘毓庆等等近现当代搞诗经研究的名人名家,包括一些海外汉学家如葛兰言等等,做文献准备,要想望得更远,就必须站在巨人的肩膀上5、就当代诗经研究而言,不了解简帛文献是不行的比如阜阳汉简《诗经》 、郭店楚简《孔子诗论》 ,如果这都不知道是要被笑话滴!6、还有一点差点忘了,一些西方的经典著作也值得读。
就我读过摸过的书而言,去芜存菁推荐几本:卡西尔《语言与神话》 、容格3《心理学与文学》 、弗雷泽《金枝》 、列维-斯特劳斯《忧郁的热带》 ,前两本理论性强,关键是文笔也很美,后两本你几乎可以当小说来读,还有一本超级无敌重要的马列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当我第一次怀着畏惧的心理尝试去读的时候,这本不厚的书就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当之势攫住了我的思维,你会发现,马克思、恩格斯比中国那些蹩脚的所谓研究者不知高明多少倍至于你要问它们和《诗经》有啥关系,你不先读过,跟你说了你也不理解好了,这样你有一到两年的时间跟《诗经》谈恋爱,离和它谈婚论嫁的日子就不远了补充:(我还是很喜欢程俊英、蒋见元的《诗经注析》 ,觉得这个版本最好,而且我一个朋友认为适应读完十五国风即可,那是这部书里最有价值的)( 瞿蜕园老先生的《左传选译》如何?瞿先生我是很尊敬的, 现当代学者中 ,他和朱金城合作校注李白集我就很喜欢 ,我觉得比詹( 金英) 和安旗注的李白集好, 还有当年我读过他选注的魏晋南北朝赋选, 也很不错如果你读全本左传,不妨参考沈玉成的左传译文吧,"选译"嘛, 毕竟一斑是不可能窥全豹的啦)(屈万里注本:也是台湾的,我在论坛里下了屈万里全集,如果你不知道屈万里我建议你还是去百度一下吧,这个人很厉害啊,屈万里的注本简洁,我没仔细研究,但就阅读而言,个人认为是可以和褚斌杰注本比肩的好本子,我会好好看看,希望下次来推介一番。
四川人民出版社有一个诗经楚辞鉴赏词典的4版本,个人认为还是不错的,多数名家手笔,鉴赏的文字也平实,没什么特别的雷人之论,上海辞书出版社有一个先秦诗鉴赏词典,个人认为属于后出转精,更胜一筹,要在高起点入门,这个也可以选)二、左传1、入门的书可选徐中舒的《左传选》 ,中华书局,我可以打包票,在所有关于《左传》的选本里,几乎可以说只此一本, “余本尽废” 2、登堂的书可选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和配套的沈玉成《左传译文》 今人注经鲜有超越清人者,老刘家几代人注《左传》 ,到刘师培这一辈都没注完,堪称历史的遗憾,所以,杨伯峻这个《左传》的完整注本算一个特出的异数当然,读书要循序渐进,读不懂《左传》很正常,别灰心,不时参看一下翻译晓畅的《译文》 ,当事半功倍3、入室的书估计也别无他求,一是杜预古注,上海人民出版社整理出版的《春秋左传集解》 ,一是清人之注,洪亮吉的《春秋左传诂》 ,当然,如果有参配清人高士奇《左传纪事本末》和日本鬼子竹光添鸿搞的《左传会笺》等等,那研究文献上的准备就差不多了补充:头一本, 《十三经注疏 》中的《左传义疏 》 ,这是什么书也替代不了的第二本,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 ,把《左传》的背景故事闹清了。
5第三本, 《左传纪事本末》 ,把第二本的历史故事提升到历史的角度第四本,顾德融、朱顺龙的《春秋史》 ,跳出《左传》第五本,民初有一本线装书《春秋左传楚国大事年表》上学时看了很受启发第六本,顾栋高的《春秋大事年表》这位老学究还写过一本考辨春秋人名的,但一时想不起来书名了三、国语1、入门的书可选傅庚生的《国语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如前,“余本尽废” 2、登堂的书可选董立章的《国语译注辨析》 ,暨南大学出版社,有注释,有译文,有辨析,有发明,算不错的了读完了可以过一遍韦昭注的《国语》感觉一下古注的味道,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组点校的,上海古籍出版社,我没读过,因为没找到3、入室的书好像没什么可介绍的,如果一定要按前例提一本,就徐元浩的《国语集解》吧,中华书局,好歹也算个“集解”本,以前我用过,纯粹当引用材料,凭感觉,我想这个书细细读一遍应该有更多创获吧四、战国策对于《战国策》 ,如果不专门搞针对性的研究,推荐两个本子:缪文远《战国策新校注》 ,马王堆汉墓帛书《战国纵横家书》 ,推荐好好读读刘向的《战国策书录》 , 《全汉文》里收了,缪书也收的6五、论语1、很多人说入门的书挑杨伯峻《论语译注》 ,我同意。
但坦白说,其实可推荐的《论语》入门级别的书很多,钱穆《论语新解》 、《论语今读》就很好,最近有个争议很大的李零《丧家狗—我读论语》 ,也很有趣但是,窃以为,所谓“取法乎上” ,论语总共也就 1 万来字,与其嚼别人嚼剩下的,不如直接切入原典,比如拿朱熹《四书集注·论语》开刀,参看《朱子语类》论语部分,如果有这分能力,那就牛逼了,我要强调的是,所谓《四书》坑害了几十代读书人,那是近人带着强烈的政治目的妖魔化朱子的结果,没读过《四书》就跟风似的起哄,不应该是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辈所为,我们已经不需要也没机会搞破坏性的“革命”了,还是抓紧时间好好读书吧2、 《论语》的登堂之书估计很多人会不假思索地拈出程树德《论语集释》 ,我同意不过窃以为刘宝楠《论语正义》和杨树达的《论语疏证》间有佳处,也不能偏废,其他也没什么可多说的3、从文献方面,要入《论语》的室已经没什么可推荐的了,这1 万多字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每个人能读成个什么样要看自己的悟性和造化,华文世界里研究儒家的名家太多,到网上去摆渡可以把你看的眼花,推荐一本薄书:美国佬芬格莱特写的《孔子:即凡而圣》 ,有时候,他者的眼光可以刷新我们思维,如果太薄不过瘾可以再来一本郝大维、安乐哲合著的《通过孔子而思》和一本顾立雅的《孔子与中国之道》 ,这哥仨都是美国佬,窃以为,当我们认为美7国满大街都是“垮掉的一代” 、帝国主义阴影下有着万千迷途羔羊等着我们去拯救的时候,美国本土却有着 N 多的精英在做着关于中国的严肃学问,比那些把《论语》 “心灵鸡汤”化后拿出去贩卖换银子的中国本土精英不知道高明多少倍。
六、楚辞(屈宋)1、坦白说,楚辞鲜有好的译本,但好的注本很多,但是,再简明的注本对大多数人来说读起来都是困难的,梁启超认为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具备起码的阅读楚辞的能力,事实上当代很多的中国人都没这能力,与诗经相比,楚辞要复杂很多,字词要生僻很多,思想内容也更深邃,比如《离骚》 ,当年俺背过的,现在几乎都忘了作为入门级别的选本,马茂元《楚辞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已经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了,或者金开诚的《屈原选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也不错,不过没译文,但我想,真正做好心理准备要搞楚辞研究就应该克服这个困难,事实上,如果能把马本老老实实地过一遍,对入门者的楚辞阅读能力是大有长进的2、登堂的书也很多,最困难的是拣择窃以为在登堂阶段同样要遵循循序渐进的途径做任何事情都有瓶颈地带,突破了,后面就容易了,我的建议是:首先,找汤炳正及其弟子搞的《楚辞今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一过,其次,找金开诚的《屈原集校注》 ,中华书局,一过,再次,找姜亮夫《重订屈原赋校注》 ,天津古籍出版社,一过这三过,花费的时间将会很长,但坚持下来,应该可以把楚辞读的比较熟溜了83、入室的书,开个玩笑来说,你没有女朋友,可以拿游国恩《离骚纂义》 、 《天问纂义》开刀,这两个是资料性的书,但荟萃了古代楚辞研究之菁华,当然也超级难读,大量的资料征引,没毅力极容易放弃,我都放弃 N 回了。
另外,想要入室必须从原始材料入手,与读诗经的方法略似,抓住汉宋清三个时代,具体到书,洪兴祖《楚辞补注》 (其中包含着王逸的《章句》 ) ,朱熹《楚辞集注》 、汪瑗《楚辞集解》 、戴震《屈原赋注》 、蒋骥《山带阁注楚辞》 、王夫之《楚辞通释》等,这些读完,从文献的角度,你都成专家了4、另外,比较好的楚辞学史可能还不是以“学史”名书者,黄中模《屈原问题论争史稿》 、 《现代楚辞批评史》可谓翘楚洪湛侯《楚辞要籍解题》可以了解古今楚辞学文献,洋洋大观,姜亮夫《楚辞通故》几为楚辞类书,如果读完,估计可以跻身一流学者,最近几年由崔富章搞的那几块《楚辞学文库》的砖头,如果读完你都可以成为超一流了!5、楚辞的难搞还在于,不懂哲学历史文化艺术西学,根本没办法深入,建议去找湖北教育出版社的《楚学文库》 ,其中张正明《楚史》 、赵辉《楚辞文化背景研究》 、皮道坚《楚艺术史》 、涂又光《楚哲学史》等等,读完了大体上该知道怎样从楚辞的文献研究转向文化研究了,另外,萧兵有一本《楚辞文化破译》的大砖头,不客气的说,我读研究生的时候就痛快淋漓地啃完了!西学也可以推荐一些:卡西尔《人论》 、弗莱《批评的解剖》 、格罗塞《艺术的起源》 、摩尔根《古代社会》 、藤野岩友《巫系文学论》 (不得不承认,有时9候日本鬼子做的学问还是很好滴)等等,当年偶为了搞《九歌》研究,囫囵吞枣地读,根本不管方法,现在很多东西都不记得了。
6、我们可以明确几个重点方向:文献学,重要文献前人基本搞完,如果你对自己抗寂寞的能力有信心,就去整理那些冷僻的古籍,出校点本嘉惠学林吧历史学,包括楚史、从神话时代到夏商周的历史、考古等方面文化学,比如搞人类学研究什么的,什么巫术啦,仪式啦,空白点很多,当然,难度也超级无敌的大楚辞学史,我见过一个易重廉的《中国楚辞学史》 ,来头不小,可惜,抄袭他书的现象很严重,整个就是一学术败类搞的反面教材,糟蹋了这个书名 “中国楚辞学史”这个课题亟待重搞至于楚辞方面,我倒想再补一点说明,就是赵逵夫的《屈骚探幽》 ,其中对《离骚》一文做了极富新见的理解,并有几篇文章都是颇富启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