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专)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专题复习 高分保障 专题十二 文言文阅读课件.ppt
32页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专题复习专题复习 高分保障高分保障专题专题 12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命题解读►由近六年考题分析可以看出,课内文言文阅读的考查重点一直是字词含义、句子的翻译、朗读节奏划分、对语段内容的分析理解、对选文内容的整体把握、对写作特点的分析课外文言文阅读的考查题目以主观题为主,主要有解释词语、翻译句子、理解运用等考查重点一直是字词含义、句子的翻译、对文中人物形象的分析理解、对语段内容的分析评价一般解释4个词语,翻译3个句子,理解分析1~2个问题●课内部分一、[2017·泰安,第14~17题,8分]《岳阳楼记》(节选),见本书P81二、[2016·泰安,第14~17题,8分]《送东阳马生序》,见本书P77三、[2015·泰安,第18~21题,8分]《邹忌讽齐王纳谏》,见本书P123四、[2014·泰安,第22~25题,8分]《唐雎不辱使命》(节选),见本书P101五、[2013·泰安,第22~25题,8分]《曹刿论战》,见本书P121●课外部分课外部分一、[2017·泰安,第24~26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吴育,字春卿,建安人也累官光禄卿,以礼部侍郎致仕①。
育少奇颖博学,举进士,试礼部第一,中甲科除②大理评事,迁寺丞历知临安、诸暨、襄城三县 ②庆历五年,拜右谏议大夫、枢密副使居数月,改参知政事山东盗起,帝遣中使按视,还奏:“盗不足虑兖州杜衍、郓州富弼,山东人尊爱之,此可忧也帝欲徙二人于淮南,育曰:“盗诚无足虑者,小人乘时以倾大臣,祸几不可御矣向绶知永静军,为不法,疑通判江中立发其阴事,因构狱以危法中③之,中立自经死绶宰相子,大臣有营助,欲傅轻法育曰:“不杀绶,无以示天下卒减死一等,流南方 ③育在政府,遇事敢言与宰相贾昌朝数争议上前,左右皆失色育论辩不已,乃请曰:“臣所辩者,职也顾力不胜,愿罢臣职帝语大臣曰:“吴育刚正可用,第嫉恶太过耳一日,侍读禁中,帝因语及“臣下毁誉,多出爱憎,卿所当慎也”育曰:“知而形之言,不若察而行之事圣主之行,如日月之明进一人,使人皆知其善,出一人,使人皆晓其恶,则阴邪不能构害,公正可以自立,百王之要道也帝数欲大用,为谏官刘元瑜诬奏育在河南尝贷民出息钱久之,除宣徽南院使、鄜延路经略安抚使,判延州 ④育性明果,所至作条教,简疏易行而不可犯遇事不妄发,发即人不能挠辩论明白,使人听之不疑初尹开封,范仲淹在政府,因事与仲淹忤④。
既而仲淹安抚河东,有奏请,多为任事者所阻,育取可行者固行之节选自《宋史·列传五十》,有删改)【注】①致仕:在官任上退休②除:授予官职③中:陷害④忤(wǔ):违逆,不顺从,不和睦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盗诚无足虑者 __确实,的确__ (2)因构狱以危法中之 __案件,冤案__ (3)育论辩不已 __停止________(4)育取可行者固行之 __坚决,坚定__.....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顾力不胜,愿罢臣职只是我的能力不够,请皇上罢免我的职务 (2)与宰相贾昌朝数争议上前吴育)与宰相贾昌朝多次在皇上面前争议 (3)知而形之言,不若察而行之事知道了就说出来,不如看清楚后就照办(执行) 3.本文第②④两段用哪些事分别表现了吴育的什么品质?请分条说明4分)①向皇上直言进谏,表现了他正直忠诚、富有远见②向皇上建言杀向绶,表现了他不畏权贵、忠心爱民③执政措施简单易行、不容阻挠,表现了他精明果断、处事坚决④坚决办理范仲淹所奏请的合理事宜,表现了他坦荡磊落、公而忘私 二、[2016·泰安,24~26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张允济,青州北海人也隋大业中为武阳令,务以德教训下,百姓怀之元武县与其邻接,有人以牸牛①依其妻家者八九年牛孳产至十余头,及将异居,妻家不与,县司累政不能决其人诣武阳质于允济,允济曰:“尔自有令,何至此也?”其人垂泣不止,具言所以允济遂令左右缚牛主,以衫蒙其头,将之诣妻家村中,云捕盗牛贼,召村中牛悉集,各问所从来处妻家不知其故,恐被连及,指其所诉牛曰:“此女婿家牛也,非我所知允济即遣左右发蒙,谓妻家人曰:“此即女婿,可以牛归之妻家叩头服罪元武县司闻之,皆大惭 尝道逢一老母种葱者,结庵②守之允济谓母曰:“但归,不烦守也若遇盗,当来告令老母如其言,居一宿而葱大失,母以告允济悉召葱地十里之男女毕集,允济呼前验问,果得盗葱者 曾有行人夜发,遗衫于路,行十数里方觉或谓曰:“我武阳境内,路不拾遗,但能回取,物必当在如言果得 政绩优异,远近称之 (选自《旧唐书》,有改动)【注释】①牸(zì)牛:母牛②庵:小草屋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其人诣武阳质于允济 到;到……去(2)具言所以 详细________ (3)妻家不知其故 原因,缘故__(4)悉召葱地十里之男女毕集 全,都______ ....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尔自有令,何至此也?你自有元武县令,怎么到这里来告状? (2)召村中牛悉集,各问所从来处将村里的牛全部集中在一起,一头一头地询问牛是从哪里来的 (3)我武阳境内,路不拾遗,但能回取,物必当在我们这武阳县境内,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捡走,只要能返回去取,东西一定在 3.本文用了哪些事例表现张允济政绩优异?请分条说明4分)①用计帮元武县百姓讨回牛;②智捉盗葱者;③武阳境内,路不拾遗 三、[2015·泰安,第26~28 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承拙斋家传承拙斋家传[清]张惠言 承君名任,字是常,自号拙斋先生父兑,以孝闻,事在郡志 拙斋先生学于宜兴杭生,通五经四子书,泛览百家,为诗、古时文,然以躬行为务补学生员九试于乡,不得举以所学授生徒,终其身作《爱吾庐记》以自述,其辞曰:“爱吾庐者,拙斋先生读书处也破屋数椽,不蔽风日;方庭侷武①,无佳葩奇卉,可以娱目有书数千卷,先生昼夜讲习其中有四子一孙,各授一经,日与辨析疑义使为歌诗文辞,点笔②以为乐役使无童仆,客有至者,则延入,蔬食相对,与之论古圣贤,若晤之几席也先生以致知格物为基址,以身体力行为堂奥,以惩忿窒欲为墙垣,以推己及人为门户,以书策吟咏为园囿。
保吾天,全吾真,处而安焉,入而自得焉,盖不足为外人道也其指趣如此常语学者曰:“文词小伎,于身心何所益?读圣贤书,如此尔耶?”子志,试礼部濒行,命之曰:“行己有耻,立身之大端也得失之际,慎之!”志兄弟皆恂谨力学,父教之也著《四书质疑录》《拙斋集》若干卷,时文若干篇年六十有六,嘉庆三年三月十五日卒注释】①侷武:空间逼仄、狭小②点笔:圈画改订诗文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九试于乡,不得举 __任用,选拔____(2)客有至者,则延入 __领,邀请______(3)常语学者曰 __告诉,对……说(4)于身心何所益 __好处___________....2.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1)爱吾庐者,拙斋先生读书处也爱吾庐是拙斋先生读书的地方2)使为歌诗文辞,点笔以为乐让(儿孙)写作诗歌文章,以圈点批改为乐趣3)处而安焉,入而自得焉,盖不足为外人道也处在这个地方就心思安宁,进入(房屋)就怡然自得,这些都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3.承拙斋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内容分条说明4分)博览群书,身体力行;安贫乐道,不慕荣华;教诲子孙,乐此不疲;喜爱读书授课,意在修养身心;勤奋著书;热情好客。
四、[2014·泰安,第26~28题,14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卖酒者传卖酒者传魏 禧万安县有卖酒者,以善酿致富平生不欺人,或遣童婢沽,必问:“汝能饮酒否?”或倾跌破瓶缶,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由是远近称长者里中有数聚饮平事①不得决者,相对咨嗟②卖酒者问曰:“诸君何为数聚饮相咨嗟也?”聚饮者曰:“吾侪③保甲贷乙金,甲逾期不肯偿,将讼讼则破家,事连吾侪,数姓人不得休矣!”卖酒者曰:“几何数?”曰:“子母④四百金卖酒者曰:“何忧为?”立出四百金偿之,不责券⑤客有橐⑥重资于途者,甚雪,不能行闻卖酒者长者,趋寄宿雪连日,卖酒者日呼客同博,以赢钱买酒肉相饮啖客多负,私怏怏曰:“卖酒者乃不长者耶?然吾已负,且大饮啖,酬⑦吾金也雪霁,客偿博所负,行卖酒者笑曰:“主人乃取客钱买酒肉耶?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肯大饮啖尽取所偿负还之魏子曰:吾闻卖酒者好博,无事则与其三子终日博,喧争无家人礼或问之,曰:“儿辈嬉,否则博他人家,败吾产矣嗟乎!卖酒者匪唯长者,抑亦智士哉!(选自《魏叔子文集》,有删改)【注释】①平事:商量事情②咨嗟:叹息③侪(chái):同辈,同类的人④子母:利息和本金⑤责券:求取证据。
⑥橐(tuó):口袋,名词作动词,“用口袋装”的意思⑦酬:这里是“花费”的意思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1)以善酿致富 __凭借,依靠(2)或遣童婢沽 __派遣,打发(3)甲逾期不肯偿,将讼 __超过______(4)闻卖酒者长者,趋寄宿 __快步走____....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诸君何为数聚饮相咨嗟也?诸位为什么多次聚在一起饮酒,相互叹息呢?(2)雪连日,卖酒者日呼客同博,以赢钱买酒肉相饮啖雪一连下了几天,卖酒者每天叫客人同自己赌博,并把赢来的钱拿来买酒买肉一同吃喝3)嗟乎!卖酒者匪唯长者,抑亦智士哉!唉!卖酒人不仅是有德行的人,而且是有智慧的人啊!3.选文表现了卖酒者的哪些品行?请结合具体事例分条说明4分)①诚信经营例如,儿童或女人来买酒,一定要问买酒给谁喝②乐于助人例如,为别人还债③善解人意例如,担心客人不能尽情吃喝,采用了与客人赌博赢钱买酒买肉的方式待客④智慧理家例如,无事在家与三子终日博,保护自己的家产五、[2013·泰安,第26~28题,14分]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3题 陶侃留客陶侃留客 陶公少有大志,家酷贫①,与母湛氏同居。
同郡范逵(kuí)②素知名,举孝廉③,投侃宿于时冰雪积日,侃(kǎn)室如悬磬(qìng)④,而逵马仆甚多侃母语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湛头发委地,下为二髲(bì)⑤,卖得数斛(hú)米,斫(zhuó)⑥诸屋柱,悉割半为薪,剉(cuò)⑦诸荐⑧以为马草日夕,遂设精食,从者皆无所乏逵既叹其⑨才辩,又深愧其厚意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许逵曰:“路已远,君宜还侃犹不返逵曰:“卿可去矣至洛阳,当相为美谈逵及洛,遂称之于羊晫(zhuó)、顾荣诸人,大获美誉【注释】①酷贫:非常贫困 ②范逵:人名 ③举孝廉:被举荐为孝廉④室如悬磬:屋里就像挂着石磬一样,形容穷得什么也没有悬,挂;磬,乐器,中空⑤下为二髲:剪下来做成两条假发髲,假发⑥斫:用刀斧砍⑦剉:同“锉”,割⑧荐:草垫⑨其:指代陶侃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同郡范逵素知名 __向来,一向(2)悉割半为薪 __柴,柴禾_(3)明旦去 __天亮,早晨(4)侃犹不返 __回去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6分)(1)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你只管到外面留下客人,我自己来想办法2)逵既叹其才辩,又深愧其厚意。
范逵既赞赏陶侃的才智和口才,又对他的盛情款待深感惭愧3)路已远,君宜还路已经很远了,你应该回去了3.陶母是一个怎样的人?试阐述理由4分)陶母是一个重视友情,重视功名,有主见、敢担当的人;也是一个疼爱孩子、理解孩子、支持孩子的人理由:当孩子想款待朋友,却因家庭贫困为难时,陶母竭尽所有来满足孩子的愿望六、[2012·泰安,第26~28题,14分]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3题哀溺文哀溺文 永①之氓②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③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 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④之溺大氓⑤者乎?【注释】①永:唐代地名,今永州 ②氓:民,百姓 ③寻常:古代计量单位,八尺为寻,十六尺为常,这里指平时 ④大货:非常多的财物 ⑤大氓:有钱有势的人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1)永之氓咸善游 __都______(2)中济,船破,皆游 __渡,渡河(3)有顷,益怠 __疲惫____(4)又摇其首。
遂溺死 _于是,就_....2.翻译下列句子6分)(1)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中一个人虽然竭尽全力也没游多远2)何不去之!为什么不丢掉它呢?(3)汝愚之甚,蔽之甚!你太愚蠢了,太不懂道理了!3.文中所写落水之人为何被溺死?它告诉我们什么道理?(4分)不肯放弃腰中钱财而被溺死它告诉我们不要过分看重钱财,要重视生命或在金钱和生命面前要懂得取舍等考点聚焦考点聚焦突破突破一、阅读《醉翁亭记》,完成1~3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考点考点1 1 理解文章内容理解文章内容 6 6年年6 6考 考 1.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醉翁亭记》不仅是一篇千古传诵的游记,也是一篇具有积极思想意义的散文,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思想性B.文章描写了滁州一带朝暮、四季自然景物不同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特别是作者在山林中与民一起游赏宴饮的乐趣C.欧阳修虽然借山水之乐来排遣谪居生活的苦闷,但他主要陶醉于与民同乐之中D.这篇优美的山水游记通过描写醉翁亭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游人之乐,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思路点拨】【思路点拨】 作者“醉”在两处:一是陶醉于山水美景之中,二是陶醉于与民同乐之中技法点拨技法点拨►理解文言文主要内容的方法理解文言文主要内容的方法理解文章的内容,最重要的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只有抓住了文章的主要信息,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内容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目的在于检测考生整体阅读理解的能力较之其他题型,此类题明显具有综合性强、难度大的特点因为完成这类题,既要正确理解词句的意思,通晓文义,又需分清主次,领会文章的主旨解这类题,必须先通读全文,分清主次,正确地领会文意,然后比较作答考点考点 2 2 划分句子节奏划分句子节奏 6 6年未考年未考 2.对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 )A.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B.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C.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D.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思路点拨】【思路点拨】 “水声潺潺”是指潺潺的流水声;“而”是连词,表修饰;“泻出于两峰之间者”是倒装句,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于两峰之间泻出者”根据词意及句子结构可划分出朗读节奏技法点拨►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技巧 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朗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停顿有两种:一是句间停顿,就是根据标点符号来确定句与句之间停顿的长短,语调的抑扬;二是句中短暂停顿,它是以词或词组为单位,根据句子成分之间的内在关系来划分语气停顿的。
正确地进行句中停顿,是以把握句子里的词意和语法结构为前提的,因此解答这类题时,可以先将句子翻译出来理解文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需要一定的停顿;在分析语法结构时可先抓动词,把跟动词有关的前后各词联系起来,观察句子的整体,往前找主语,往后找宾语,再旁及其他成分,这样就可以确定句子的语法结构,依此确定句中停顿 读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句中停顿,特别是文言文中的阅读停顿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以下六种情况应注意停顿:1.主谓之间要停顿 2.谓宾之间要停顿 3.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4.“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 如“妻子”5.关联词后面要停顿 6.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二、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问题书谢御史书谢御史( (节选节选) )[清]吴敏树谢御史者,吾楚湘乡谢芗泉先生也当乾隆末,宰相和珅用事,权焰张有宠奴常乘珅车以出,人避之,莫敢诘先生为御史,巡城遇之,怒,命卒曳下奴,笞之奴曰:“汝敢笞我!我乘我主车,汝敢笞我!”先生益大怒,痛笞奴,遂焚烧其车曰:“此车岂复堪宰相坐耶?”九衢①中,人聚观,欢呼曰:“此真好御史矣!”和珅恨之,假他事削其籍以归。
先生喜山水,乃遍游江浙,所至,人士皆奉筇屐②迎和珅诛,复官部郎以卒 【注释】①九衢(qú):四通八达的道路②筇(qiǒng):竹杖屐:登山用的鞋考点考点 3 3 解释文言词语解释文言词语 6 6年年6 6考 考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1)莫敢诘 __没有人(谁)__(2)汝敢笞我 __用竹板打____(3)假他事削其籍以归 __借__________技法点拨技法点拨►解释文言实词的方法解释文言实词的方法联想推断联想到课内文言文中有关此词的用法和意义,将二者比较,再确定其含义,注意检验如:第1题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1)莫:没有人(《邹忌讽齐王纳谏》);(2)笞:用竹板打(司马迁《陈涉世家》);(3)假:借(宋濂《送东阳马生序》)都在课内文言文中学过语境推断结合整段选文、整个句子上下文意思及词语在句子中的位置来确定其词义组词推断在单音节词的前或后加字,组成双音节词来推测词义检验将词义回归语段,代入原句,看它是否与原句和语段相契合考点考点 4 4 翻译句子翻译句子 6 6年年6 6考考 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宰相和珅用事,权焰张。
宰相和掌权,权势重,气焰嚣张2)此车岂复堪宰相坐耶?这辆车怎么能再让宰相乘坐呢?(3)先生喜山水,乃遍游江浙,所至,人士皆奉筇屐迎先生喜好山水,于是游遍了江浙一带,所到的地方,人们都送上竹杖和登山鞋迎接他技法点拨技法点拨►翻译句子的三个步骤翻译句子的三个步骤第一步:第一步:解词解词先解读重点词语,明确其含义和用法如:“宰相和珅用事,权焰张”先解释“权焰张”之意,“权:权势;焰:气焰;张:嚣张”第二步:第二步:串意串意词意串联形成句意如“权焰张”词意串联即为“权势气焰嚣张”之意第三步:第三步:顺意顺意各词语间不连贯的使其连贯,不通顺的使其通顺如“权势气焰嚣张”可连贯为“权势重,气焰嚣张”3.这段文字主要记叙了什么事?表现了谢御史的什么品格?(5分)这段文字主要写了谢御史因用竹板打和珅的家奴,焚烧和珅的车子而被削职的故事表现了谢御史不畏权贵、刚正不阿的品质知识清单知识清单必记必记 文言实词是中考考查的重点,考查的知识点一般是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而且多是课内文言文中接触过的,理解时必须结合具体语境,即我们平常所说的“根据上下文”来理解词义 进行文言实词的复习,应重点注意以下四种情况: 一、通假字古汉语中,表述了准确的意义但未出现的字是本字,代替本字出现的即是通假字。
通假字现象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二、古今异义古今词义的变化,是指由于语言的变迁,相同的词原先的意思便是古义,现在变化了的意思便是今义词的古今词义变化有以下几种情况: 区分古今词义的变化,还要特别注意单音词和双音词,防止把两个连用的单音词跟现代汉语中形式上相似的双音词混同如:“今齐地方千里”中“地方”一词在这里的意思是“土地方圆”,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有很大的不同三、一词多义 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现象比较多: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中是一个义项,在另一个句子里又是一个义项一般说来,一词多义的各个义项之间均有一定的联系一词多义是由本义、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而形成的,因此应该从本义、基本义入手,来理解和掌握它的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四、词类活用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是指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其基本用法和意义,当成另一类词使用词类活用主要包括: 学习文言文词类活用要注意的两个原则:一是看功能,二是看搭配也可以根据现代汉语中一般词类的主要功能及搭配规律加以识别。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