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燃液体——有毒.docx
5页可燃液体——有毒 潜在危害 火灾或爆炸 高度可燃:加热、火花或明火可以点燃本类物质 遇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蒸气扩散遇火源可引起回燃 绝大多数蒸气都比空气重,一般沿地面扩散,积聚在较低或封闭的区域(如下水道、地下室或罐内) 蒸气在室内、室外或下水道,都有爆炸的危急 印有“P”字样的物质,在加热或燃烧时可形成爆炸性聚合物,有爆炸的危急 逸散到下水道的泄漏物有燃烧或爆炸的危急 加热盛有本类物质的容器有爆炸的危急 本类物质中很多液体密度比水小 健康 有毒:吸入、吞服或通过皮肤汲取可以致命 吸人或接触本类物质可刺激或灼伤眼睛和皮肤 燃烧时可以产生刺激性,腐蚀性和/或有毒气体 吸人蒸气可以引起突发性头晕或窒息 灭火用水和稀释用水的排放,可导致污染 公众安全 首先拨打运输标签上的应急联系方式,若没有合适的信息,可依次拨打本地消防急救联系方式、国家中毒掌握中心及各地分中心联系方式和中国各地化学品中毒抢救中心联系方式 马上在泄漏区四周隔离至少100m。
撤离非指派人员 停留在上风向 不得进入地势低洼的区域 进入封闭的空间之前先进行通风 防护服 佩戴自供正压式呼吸器(SCBA) 穿着厂商特殊推荐的化学防护服,这些防护服不能或仅能部分隔热 一般消防员防护服只能供应有限的防护作用,只适用于火灾区,而在泄漏区无防护效果 现场疏散 泄漏 发生甲基肼的小泄漏事件首次隔离距离为30m,下风向撤离范围白天为0.2km、夜晚为0.6km;大泄漏首次隔离距离为125m,下风向撤离范围白天为1.1km、夜晚为2.7km 发生氯甲基甲醚的小泄漏事件首次隔离距离为30m,下风向撤离范围白天为0.3km、夜晚为0.8km;大泄漏首次隔离距离为125m,下风向撤离范围白天为1.1km、夜晚为2.7km 发生羰基镍的小泄漏事件首次隔离距离为60m,下风向撤离范围白天为0.6km、夜晚为2.1km;大泄漏首次隔离距离为215m,下风向撤离范围白天为2.1km、夜晚为4.3km 火灾 假如贮罐、有轨车或者货罐车着火,可向其四周隔离800m,同时也可考虑首次就撤离的800m。
应急措施 火灾 留意:全部这些物质的燃点都很低,灭火时用水可能不起作用 小火 用干式化学灭火剂、二氧化碳、水或抗溶性泡沫灭火 大火 喷水、喷水雾或使用抗溶性泡沫灭火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可把盛有本类物质的容器运离火灾现场 筑堤收容消防水以备处理,不得随便排放 不要直流水扑救 贮罐、槽罐车或货运车着火 灭火时要与火源保持尽可能大的距离或用遥控的水枪或水炮 使用大量水淋洒冷却容器,直到火完全熄灭 假如容器的安全阀发出响声或容器变色,要快速撤离 切记远离被大火淹没的容器 对于燃烧猛烈的大火,使用遥控的水枪或水炮假如没有该类设备,应撤离燃烧现场,让其自行燃尽 泄漏 没有着火也要穿全封闭式蒸汽防护服来处理泄漏物 消退全部点火源(泄漏区四周、内要严禁吸烟、点火,火花或其他任何形式明火) 全部用来处理本类物质的设备必需销毁 不要接触或穿越泄漏物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堵漏 防止其进入排水沟,下水道,地下室或其他密闭区域。
蒸气抑制泡沫可以用来降低蒸气的生成 小泄漏 泄漏物可用干土、沙子或其他不燃物质汲取或掩盖,然后转移至容器中待处理 用无火花工具收集被汲取的泄漏物 大泄漏 在泄漏液体四周筑堤,待进一步处理 水可以降低蒸气的生成,但是不能防止本类物质在封闭空间中燃烧 急救 将患者移到新奇空气处 呼叫120或者其他急救医疗服务中心 假如患者停止呼吸,应实施人工呼吸 假如患者吸人或食人本类物质,请不要施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假如要作人工呼吸,要戴单向阀袖珍式面罩或其他合适的医用呼吸器进行 假如出现呼吸困难要进行吸氧 脱去并隔离受污染的衣服和鞋子 若不慎接触,要马上用自来水冲洗被污染的皮肤或眼睛至少20min 用肥皂水清洗被污染的皮肤 保持患者暖和和宁静 吸入,吞服或皮肤接触本类物质,可发生迟发性反应 确保医护人员知道事故中涉及的有关物质,并采取自我防护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