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北师大版初二物理重点知识归纳(下册)参照.docx

11页
  • 卖家[上传人]:飞翔****08
  • 文档编号:249028377
  • 上传时间:2022-02-0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585.69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精品资源·实用参考品归纳总结·汇编整理Summary compilation归纳总结·借鉴参考 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一.基本知识点归纳:1.凸透镜:有两个虚焦点1)外观: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中间厚,边缘薄,由透明材料制成2)光学特点: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①正确看待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光线经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原来的传播方向,更靠近主轴②凸透镜越厚,它表面的弯曲程度越大,折光能力越强,其焦距越短3)成像规律及应用:①U>2f: f<V<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应用:照相机②U=2f: V=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应用:——③2f>U>f:V>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应用:幻灯机,投影仪④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应用:放大镜规律简化总结:①一倍焦距分虚实,两倍焦距分大小②成实像时:物远像近,物近像远,像近像小,像远像大③成虚像时:物远像远,物近像近,像近像小,像远像大④成实像时,像与物比较:上下,左右均相反;而成虚像时,像与物上下,左右均相同这点与平面镜有所区别!2.光学仪器的操作1)照相机的操作:①若要扩大照相范围,就要让像变小,具体操作方法是:增大照相机与被拍照物体的距离以增大物距,同时缩短暗箱长度以减小相距.②照相机镜头上沾有少量灰尘对成像效果影响不大, 灰尘由于距离镜头太近,故它不会通过凸透镜成实像呈现在底片上。

      但它会遮挡住部分射到镜头上的光,使像的亮度受到一定的影响2)幻灯机的操作:①由于物体通过幻灯机的镜头成的是倒立的像,故幻灯片要倒插②若觉得屏幕上的图像太小,则应该减小幻灯片到镜头的距离,同时增大镜头到屏幕的距离3)放大镜的操作:①要利用放大镜看到物体正立放大的虚像,必须保证物体到放大镜的距离小于一倍焦距若物体到放大镜的距离大于一倍焦距,则我们看到的就是倒立的实像了②如果要想将物体的像放大得更多一些,则应该稍稍增大物体到放大镜的距离,但要保证这个距离不能超过一倍焦距3.眼睛1)原理: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相同) 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瞳孔相当于照相机的光圈,眼睑相当于照相机的快门,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底片2)眼睛的“调焦”与照相机的“调焦”的不同之处: 为了让远近不同的物体的像都能被底片或视网膜承接到,照相机是通过改变暗箱长度(即改变像距)来实现的;而眼睛是通过改变晶状体的形状(即改变焦距)来实现的故眼睛的“调焦”是真正的调焦,而照相机的“调焦”就显得名不符实了,它实际上调的是像距3)眼睛的远点,近点,明视距离①远点:晶状体变得最扁平时,眼睛能看清的最远点(正常人的远点在无穷远。

      ②近点:晶状体变得最凸起时,人眼能看清的最近点(正常眼的近点一般为10cm)③明视距离:正常眼在最为放松的情况下能看清的距离(在此状态下,人眼既看得清楚又不易疲劳,正常眼的明视距离一般为25cm)4)近视眼①形成原因:晶状体变厚或玻璃体变长 晶状体变厚会导致晶状体折光能力变强,物体成的像落在视网膜前方②解决近视眼患者看清物体的方法:A.配戴凹透镜以减弱晶状体的折光能力,使像重新成在视网膜上B.让眼睛靠近被观察的物体,这样物体射到眼睛的光发散程度更大,增大了折射光线会聚成像的难度,从而使物体所成的像向后移动,重新落在视网膜上.5)远视眼①形成原因:晶状体变薄或玻璃体变短晶状体变薄会导致晶状体折光能力变弱,物体成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②解决远视眼患者看清物体的方法:A.配戴凸透镜以增强晶状体的折光能力,使像重新成在视网膜上B.让眼睛远离被观察的物体,这样物体射到眼睛的光发散程度变小,减小了折射光线会聚成像的难度,从而使物体所成的像向前移动,重新落在视网膜上.6) 眼镜的度数:D=(1/f)×100(f的单位为米)7) 凸透镜或凹透镜的焦度(Ф):Ф=1/f(单位:m-1)8)培养健康用眼的好习惯 不在光线过强或过弱的环境下看书,不要长时间看书,勤做眼保健操, 看书写字时要与书本保持合适距离等。

      4.凹透镜1)外形特点: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中间薄,边缘厚;由透明材料制成2)光学特点: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原来的传播方向,更偏离主轴3)成像特点:成正立缩小的虚像像和物在透镜的同侧二.常见题型及其解法归纳1.光路作图经验总结:1)在透镜的折射光路的两条光线中,若有一条光线与透镜的主轴有关,则另一条光线一定与透镜的焦点有关2)物体射到透镜上所有的光,经透镜折射后,最终都会聚在像上3)透镜在折射光线时出现的几条特殊光路:①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②从主轴上一倍焦距处射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轴射出;而从二倍焦距处射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则通过主轴另一侧的二倍焦距处FF例1:完成下列光路图FFFFFFFF 知识点归纳一: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距(u)与 焦距(f)的关系像距(v)与焦距(f) 或物距(u)的关系同侧或异侧正倒大小虚实应用特点u>2ff2f异侧倒立放大实像投影仪 幻灯机​u=f(从无穷远处射入类似平行光)不成像---平行光源测焦距实虚分界点uu同侧正立放大虚像放大镜虚像在物体同侧 物像同侧,虚像在物体之后知识点归纳二:透镜中的三种光路图 图一 凸透镜的三种特殊光路图 图二 凹透镜的三种特殊光路图 知识点归纳三:凸透镜、凹透镜成像作图1、凸透镜成像作图:“三线法”、“两线法”2、凹透镜成像规律(两线法作图)当物体为实物时,成正立、缩小的虚像,像和物在透镜的同侧;知识点归纳四:平面镜成像推导知识点归纳五:折射成像推导 典型例子:一: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立竿见影、手影、日食、月食、小孔成像、激光准直等。

      二: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穿衣镜)、水面上的倒影三:光的折射:看水碗中的筷子(变弯了)、河里叉鱼、海市蜃楼四:光的色散:雨后的彩虹第七章 运动和力7.1力(F)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注意(1)一个力的产生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且同时存在2)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3)力的作用可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发生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2、 判断力的存在可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判断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1)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的快慢和运动方向发生改变)举例:用力推小车,小车由静止变为运动;守门员接住飞来的足球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举例:用力压弹簧,弹簧变形;用力拉弓弓变形3、力的单位:牛顿(N)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5、力的表示方法:画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这种图示法叫力的示意图7.2、弹力 力的测量1、弹力(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2)弹力的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如压力,支持力,拉力)(3)产生条件:发生弹性形变 2、弹簧测力计(1)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弹簧测力计2)弹簧测力计(弹簧秤)的工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或压缩)与受到的拉力(或压力)成正比即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3) 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A、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不能超过它的 测量范围否则会损坏测力计)B、使用前指针要 校零 ;如果不能调节归零,应该在读数后减去起始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才得到被测力的大小C、测量前,沿弹簧的轴线方向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放手后观察指针是否能回到“0”刻度的位置用此检查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是否有过大的摩擦;D、被测力的方向要与弹簧的轴线的方向一致,以免挂钩杆与外壳之间产生过大的摩擦;E、指针稳定后再读数,视线要与刻度线 垂直 7.3重力 (G)1、产生原因:由于地球与物体间存在吸引力2、定义:由于 地球吸引 而使物体受到的力;用字母 G 表示3、重力的大小:① 又叫重量(物重) ②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它的质量成正比③计算公式:G=mg 其中g= 9.8N/kg ,物理意义: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牛顿。

      ④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地理位置有关,即质量越大,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大;在地球上,越靠近赤道,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小,越靠近两极,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大4、施力物体: 地球 ,受力物体:地球表面及以外的物体 5、重力方向: 竖直向下 应用:重垂线①原理:是利用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性质制成的②作用:检查墙壁是否竖直,桌面是否水平6、作用点:重心(质地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7、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在受力物体上画力的示意图时,常常把力的作用点画在重心上同一物体同时受到几个力时,作用点也都画在重心上7.4二力平衡1、平衡状态: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称为平衡状态2、平衡力: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到的力叫平衡力3、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同物、等大、反向、同线)4、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⑴根据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①当物体不受任何力作用时,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平衡状态)②当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平衡状态)③当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⑵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物体的受力情况② 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物体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注意:在判断物体受平衡力时,要注意先判断物体在什么方向(水平方向还是竖直方向)处于平衡状态,然后才能判断物体在什么方向受到平衡力②当物体处于非平衡状态(加速或减速运动、方向改变)时,物体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5、物体保持平衡状态的条件:不受力或受平衡力6、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7.5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1、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滑下(控制变量法),是为了使小车滑到斜面底端时有相同的速度;阻力的大小用小车在木板上滑动的距离的长短来体现(转化法)2、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