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冲压模具培训教程A.ppt
10页覆盖件模具设计培训教程第一章 拉延模的设计一、拉延模的典型结构:上模座压边圈下模座覆盖件模具设计培训教程 拉延模的主要组成部分:下模、压边圈、上模;二、结构尺寸参数及材料的选用: 一般按3、4、5进行设计,即主筋是40厚,付筋是30厚,型面是50需要注意的是,筋条的厚度要按甲方要求进行设计下模、压边圈、上模的材料均为GM241,成形凸圆角淬火硬度HRC50~55覆盖件模具设计培训教程1、ICD-5淬火硬度HRC53~58;2、SKD11(Cr12MoV)真空热处理HRC58~60;3、板厚以下,上刀块可不使用背托;否则,一定要使用背托;4、纵切处一定要有背托;5、切边凸模、凹模部分材料选用ICD-5,其余部分选用FC30;当料厚大于2.0以上,切边凸模、凹模部分材料选用SKD11覆盖件模具设计培训教程1、ICD-5淬火硬度HRC53~58;2、SKD11(Cr12MoV)真空热处理HRC58~60;3、 GM241,成形凸圆角淬火硬度HRC50~554、上刀块一定要使用背托;5、基座、压料板部分选用FC30,翻边凹模部分选用ICD-5,厚料(大于2.0以上)选用SKD11,翻边凸模部分选用GM241,厚料选用ICD-5;覆盖件模具设计培训教程1、ICD-5淬火硬度HRC53~58;2、SKD11(Cr12MoV)真空热处理HRC58~60;3、板厚以下,上刀块可不使用背托;否则,一定要使用背托;4、纵切处一定要有背托;5、切边凸模、凹模部分材料选用ICD-5,其余部分选用FC30;当料厚大于2.0以上,切边凸模、凹模部分材料选用SKD11。
覆盖件模具设计培训教程三、拉延模的导向: 1、凸模与压边圈的导向: 内导:体积小,成本低;导引稳定性及平衡性差; 外导:体积大,成本高;导引稳定性及平衡性佳; 覆盖件模具设计培训教程2、压边圈与凹模的导向:3、耐磨板的布置及设计:正常情况下,一边要求有两块耐磨板如果出现分模线又窄又长的情况,只 能在一个方向上布置一块导板,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采用外导方式覆盖件模具设计培训教程四、拉延筋(槛): 断面形状:半圆形及矩形 拉延筋的作用: 1、增加进料阻力; 2、调节各部分的(压料面上)的进料阻力; 3、降低对压料面光洁度的要求,压料面之间的间隙可适当增大,略大于料厚;覆盖件模具设计培训教程五、模具中心的选定: 中心线位置考虑必须与各机台的顶杆布置相结合,型中心线左右侧及前后侧皆可偏心使用,原则上偏心尺寸在100mm内六、顶出行程: 原则上,压边圈顶起时,放在压边圈上的板件不能接触凸模 行程以五位数为单位七、板料压着面积的确定: 板料展开尺寸:L1 X L2 La = L1 + (10 ~ 15) X 2 Lb = L1 + (10 ~ 15) X 2覆盖件模具设计培训教程八、顶杆孔的选用原则: 1、生产及试模顶杆孔位置,原则上以靠近分模线排列; 2、原则上选用全部顶杆孔; 3、顶杆部位必须有肋条;九、平衡块的布置: 1、平衡块座面下方必须有肋支撑及闭合座; 2、考虑在平衡状况下,分布活塞面四周; DS <= 500十、空气孔: 内圆角处,直径小于Φ6的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