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氏教育中如何做观察记录2300字.docx
7页蒙氏教育中如何做观察记录2300字 蒙氏教育中如何做观察记录一、 观察的意义1、 意义:观察在蒙氏教育中,扮演着极重要的角色我们可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蒙台梭利教学因为从观察中,教师才能了解每一位幼儿的需求,作为制定计划、准备教材的依据1) 发现问题在那里(2) 观察使工作变的更有趣味,快乐(3) 全面、客观的观察能走入孩子的内心(4) 更加客观的评价自己的工作(不给每个孩子贴标签)二、 观察什么1、 工作(1) 注意孩子从什么时候开始专注于一项工作(2) 那项工作是什么(3) 他花多少时间于这项工作上(包括完成工作的时间以及重复该项工作的时间)(4) 专注于这项工作的表现,流露何种特质(5) 除专注于一项工作外还有没有专注于另一项工作,他表现的恒心和耐心如何?(6) 幼儿这种自发的勤勉持续的时间(7) 幼儿如何表现出进步的渴望(8) 他是如何选择工作的先后顺序而后是否按部就班的工作(9) 外在刺激会不会分散注意力(10) 工作中受有意干扰会不会重新开始2、 行为与意志的发展(1) 儿童行为中有无出现秩序混乱(2) 有哪些无秩序状态(心理原因:一方面来源于家庭,另一方面突破平静的时间为半年一次)(3) 有没有行为的改变(是总是这样的还有如果怎样就改变)(4) 有没有这些现象:因喜悦而欢呼,喜极而泣;遇事沉着的表现;情感的表露(5) 在同伴中扮演什么角色(6) 在同伴中扮演什么角色(7) 幼儿的自我纪律:注意幼儿在被召唤时候的反映;什么情况下参与与其他儿童的工作并从事智性努力;如何对待嘲笑;注意确定他何时会服从命令;注意他什么情况下会热心高兴的服从(8) 注意幼儿的服从与各种现象的关系程度,包括工作的发展及行为的改变三、 如何观察1、 观察前的准备:(1) 必须把观察当成一种乐趣和责任,必须让自己产生观察幼儿的强烈意愿以及培养自己观察幼儿的能力(2) 观察与被观察者建立和谐的关系(3) 观察者尊重儿童的单一性(分别做观察)(4) 详读幼儿的各种背景资料(包括幼儿个人资料、健康记录、家庭背景等)以了解幼儿的发展特征、需求以及已经具有的经验(5) 询问前任教师(家长)对幼儿的了解和意见(6) 透过个别谈话了解幼儿(7) 由同伴间的人际关系,了解幼儿(8) 透过家庭访问了解幼儿(9) 在进教室观察前,必须先调整自己的心情,不要受自己负面情绪的影响;并保有客观的态度,不可事前为幼儿贴上标签,有了预设的心理2、 观察的方位3、 观察的姿势4、 观察的技巧(1) 观察的时间在全天的各个方面,尽可能每日抽出10分钟,观察某一幼儿(2) 不仅要观察幼儿外表的活动状况,更应该观察幼儿内在的协调情形(3) 忍耐(观察时不要任意干涉幼儿的活动进行也不要夸赞)(4) 客观(教师是不是有偏见,优秀的教师是没有偏见的教师)、真实,不要使用主观判断的字眼(5) 观察时不任意做判断、假设、标签化(6) 避免引起幼儿的注意(察觉自己受人注视时,人的表现就会不自然、不真实)(7) 尊重幼儿的选择,在不需要帮助的情况下不参与不误导(8) 虽然观察和记录的工作很重要,但当幼儿发出“我需要帮忙”的讯息时,务必放下记录工作,前往协助(9) 不为幼儿的行为预设立场5、 观察后注意的事项:(1) 隐姓埋名,尊重孩子的个人隐私(2) 保守秘密,不要把自己的记录随意给人看,尤其是家长(3) 以观察记录作为以后准备教材、布置环境、设计活动的参考资料(4) 若幼儿有特殊反映,不良的行为,应与家长保持联络,协商四、 如何记录(1) 每日观察记录(2) 综合观察记录(3) 幼儿课程进度(4) 幼儿课程计划(5) 综合发展记录(6) 幼儿学习发展记录表(7) 儿童学习发展总评量表3、 记录的方法:幼儿记录的工作必须迅速而正确,建议教师可随身准备便条纸和笔,用自己能懂的符号代替文字记录,待幼儿离园后,再整理在记录本上五、 我们要做的1、 每日观察记录(工作记录、表格的使用)2、 综合观察记录(表格的使用)3、 发展总评量表4、 幼儿学习发展记录表5、 定期整理及时交流本班记录情况及相互分析6、 尝试进行观察的各个新角度及革新。
例如可尝试进行蒙氏日记,自制各类专题类实用表格(幼儿课程进度表)自制教师的计划表格(幼儿课程计划表),可借助仪器进行反思观察,放在情景中的观察7、 半年(一学期)有一个进步报告表六、 关于观察*观察是一种艺术,是一种态度,是一条双行道要在和孩子不断相处关系中,变成一种方式,而且要一直的学习,直到使这种态度变成我们自身的第二特征而记录不但为孩子的成长做见证,更能帮助老师协助儿童适应性的发展*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目光,做孩子的心理医生做到观察——对话、交流——和家长交流孩子是可塑的,教师是幸福的只有相同的情绪相同的体验,才能有真正的理解作为教师要尊重幼儿,不要把幼儿想象的过于简单,教师要做容纳和引导*没有一种方法是适合所有人的,关键是怎样衡量的效果教师不是救世主,不要凭片面的观察给孩子以“帮助”,教师要做好的容纳器,让孩子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负性情绪*对于争执的处理:通常教师先是公平的,而后是被利用的,最后是不管者*教育的手段和目的有偏差,观察是帮助解决的途径为了观察而观察是不科学的第二篇:蒙氏教育体会 500字2~3岁幼儿蒙氏抓、捏教育的体会刚进入托班的幼儿常常会哭闹不止,但当我带他们到蒙氏教室,并让他们进行日常生活教具的工作时,他们就会玩得非常高兴。
刚开始的时候,我发现孩子们玩弄教具时,总是两手抱住,或是整个手掌一把抓住教具,而且对于小一点的东西,他们总是握不住我知道这是幼儿手指小肌肉的灵活性不够的原因我就开始训练幼儿手指的灵活性从幼儿最喜欢也是最常用的方法——一把抓“五指抓”开始我选择了一些带“抓、捏”的游戏,通过游戏让幼儿抓软软的小海绵块,然后到小纸球、豆子等慢慢地,幼儿的小手真的灵活了许多接着,我又开始让他们做三指抓、二指捏的训练经过多次反复的训练,幼儿可以很灵活地抓、拿细小的物体我又让幼儿做三指抓、二指捏的蒙氏教具,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他们能规范地将一根根小圆柱取出,但是放回原位时老是对不准圆穴这又表现了幼儿手眼的不协调性我又开始着手于训练幼儿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选择适合幼儿训练手眼协调的教具,让幼儿反复操作现在两岁半的幼儿能将小豆子很难确地放入与豆子大小相当的小瓶里他们玩其他玩具时,也能灵活地拼、凑,最明显的一点是幼儿可以很自然地用三指抓将铅笔握住画画,不再象以前那样都是一把抓了现在幼儿进行蒙氏教具的工作时,总能做出很多新花样,这些都表现出了苏霍母林斯基说的“儿童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尖上也是蒙氏教具对于孩子的自我建构与心智发展的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