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豆对土壤条件的要求.docx
2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大豆对土壤条件的要求 一、土壤有机质、质地和酸碱度 大豆对土壤条件的要求不很严格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土壤,最适于大豆生长大豆比较耐瘠薄,但是在瘠薄地种植大豆或者在不施有机肥的条件下种植大豆,从经营上说是不经济的大豆对土壤质地的适应性较强砂质土、砂壤土、壤土、黏壤土乃至黏土,均可种植大豆,当然以壤土最为相宜大豆要求中性土壤,pH宜在6.5~7.5之间pH低于6.0的酸性土往往缺钼,也不利于根瘤菌的繁殖和发育pH高于7.5的土壤往往缺铁、锰大豆不耐盐碱,总盐量0.18%,NaCI0.03%,植株生育正常,总盐量O.60%,NaCI0.06%,植株死亡 二、土壤的矿质养分 大豆需要矿质养分的种类全,且数量多大豆根系从土壤中汲取氮、磷、钾、钙、镁、硫、氯、铁、锰、锌、铜、硼、钼、钴等10余种养分元素 氮素是蛋白质的主要组成元素长成的大豆植株的平均含氮量2%左右苗期,当子叶所含的氮素已经耗尽而根瘤菌的固氮作用尚未充分发挥的时间里,会临时消失幼苗的“氮素饥饿”因此,播种时施用肯定数量的氮肥如硫酸铵或尿素,或氮磷复合肥如磷酸二铵,可起到补充氮素的作用。
大豆鼓粒期间,根瘤菌的固氮力量已经衰弱,也会消失缺氮现象,进行花期追施或叶面喷施氮肥,可满意植株对氮素的需求 磷素被用来形成核蛋白和其他磷化合物在能量传递和利用过程中,也有磷酸参加长成植株地上部分的平均含磷量为0.25%~0.45%大豆吸磷的动态与干物质积累动态基本相符,吸磷高峰期正值开花结荚期磷肥一般在播种前或播种时施入只要大豆植株前期汲取了较充分的磷,即使盛花期之后不再供应,也不致严峻影响产量由于磷在大豆植株内能够移动或再度被利用 钾在活跃生长的芽、幼叶、根尖中居多钾和磷协作可加速物质转化,可促进糖、蛋白质、脂肪的合成和贮存大豆植株的相宜含钾范围很大,在1.0%~4.0%之间大豆生育前期汲取钾的速度比氮、磷快,比钙、镁也快结荚期之后,钾的汲取速度减慢 大豆长成植株的含钙量为2.23%从大豆生长发育的早期开头,对钙的汲取量不断增长,在生育中期达到最高值,后来又渐渐下降大豆植株对微量元素的需要量极少各种微量元素在大豆植株中的百分含量为:镁0.97、硫O.69、氯O.28、铁0.05、锰O.02、锌O.006、铜O.003、硼O.003、钼O.0003、钴O.0014(Ohlrogge,1966)。
由于多数微量元素的需要量极少,加之多数土壤尚可满意大豆的需要,常被忽视近些年来,有关试验已证明,为大豆补充微量元素收到了良好的增产效果 三、土壤水分 大豆需水较多据很多学者的讨论,形成1 g大豆干物质需水580~744 g大豆不同生育时期对土壤水分的要求是不同的发芽时,要求水分充分,土壤含水量20%~24%较相宜幼苗期比较耐旱,此时土壤水分略少一些,有利于根系深扎开花期,植株生长旺盛,需水量大,要求土壤相当潮湿结荚鼓粒期,干物质积累加快,此时要求充分的土壤水分假如墒情不好,会造成幼荚脱落,或导致荚粒干瘪 土壤水分过多对大豆的生长发育也是不利的据原华东农业科学讨论所(1958)调查,大豆植株浸水2~3昼夜,水温无变化,水退之后尚能连续生长如渍水的同时又遇高温,则植株会大量死亡 不同大豆品种的耐旱、耐涝程度不同譬如,秣食豆,小粒黑豆、棕毛小粒黄豆等类型有较强的耐旱性 第 1 页 共 1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