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复习课件:近现代中国先进思想.ppt

56页
  • 卖家[上传人]:第***
  • 文档编号:59734879
  • 上传时间:2018-11-11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4.39MB
  • / 5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第五单元,回顾:,中外思想解放史(古代、近代),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哲学起源:,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人文主义、理性精神,人性解放、信仰自由、民主法治,中国近现代的先进思想,,一.近代前期思想解放的潮流,二. 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二)毛泽东思想,(三)邓小平理论,(四) “三个代表” 思想,,(一)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五)民主科学思想,(三)维新思想,(二)“中体西用”思想,(五)科学发展观,一个主题:,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两条线索:(第一种划分方法),(四)共和思想,(六)马克思主义传播,1919,,1840,1860,1895,1911,1915,1901,,,,,,政治:,鸦片战争,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反对军阀,经济:,自然经济开始瓦解,民资’产生,民资’初步发展,民资’的黄金时代,思想:,师夷思想(地’抵抗派),中体西用思想(地’洋务派),维新思想(资’改良派),共和思想(资’革命派),民主 科学(资’激进派),,八国联军,清末新政,二鸦’太平天国,洋务工业,,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无产阶级),近代前期中国人学习西方,1919,,1840,1860,1895,1911,1915,1901,,,,,,思想:,师夷思想,体用思想,维新思想,共和思想,民主科学,,,马~中国化,技术,制度,文化,,,演变趋势:,近代前期中国人学习西方,,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近代地主阶级向西方学习——学器物 近代资产阶级向西方学习——学制度 先进知识分子向外国学习——学思想,学习西方,走自己的路,,20课 西学东渐 22课 孙中山和他的民主追求 21课 新文化运动 23课 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24课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一:近代(前期)中国人学习西方: 器物-制度-思想,,二: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一个主题:,一个主题:,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两条线索:(第二种划分方法),近代(前期)中国人学习西方:器物-制度-思想,一.器物 :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经济近代化),1.“开眼看世界” ——地主阶级抵抗派,(19世纪四五十年代),①晚清中国封建统治危机四伏;鸦片战争使有识之士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

      ②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崛起;,(2)代表人物:,林则徐:编译《四洲志》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魏 源:编写《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3)目的:,(4)评价: 利:使“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发展成为一股社会思潮为抵御外侮、谋求民族与国家独立自强而探究、学习西方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 弊:没有付诸实践,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近代(前期)中国人学习西方:器物-制度-思想,一.器物 :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经济近代化),近代(前期)中国人学习西方:器物-制度-思想,一.器物 :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经济近代化),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地主阶级洋务派,(19世纪60-90年代),(1)背景:,①西学在中国广泛传播,冲击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2)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体西用),(3)实质: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 术,巩固封建统治,实业:创办了第一批近代军用企业和民用企业; 军事:筹划海防,创办新式海军; 教育: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外交:设立总理衙门,促进了与外国的交往4)实践:洋务运动,近代(前期)中国人学习西方:器物-制度-思想,一.器物 :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经济近代化),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地主阶级洋务派,(19世纪60-90年代),近代(前期)中国人学习西方:器物-制度-思想,一.器物 :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经济近代化),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地主阶级洋务派,(19世纪60-90年代),(5)意义: 利:①进一步冲击了保守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②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弊:仅局限于学习西方物质文化的层面。

      没有涉及西方政治制度2013年广东高考39题)(25分)历史认识是人们对历史事物的描述、看法和评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于洋务运动,当时的人颇有批评,以下看法较具代表性:,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被全面否定,曾经提出洋务运动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学者被扣上“崇洋媚外”的帽子,受到批判80年代初出现了一股研究洋务运动的热潮,尽管在一些问题上争论较大,但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符合时代潮流、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观点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据《洋务运动研究的回顾》等 (1)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它是对鸦片战争前后出现的哪一思想的发展?(4分) (2)刘锡鸿和郭嵩焘都批判洋务运动舍本逐末、但他们的主张并不相同根据材料一对此加以分析10分)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分析20世纪七八十年代对洋务运动评价发生变化的原因8分) (4)通过以上问题的回答,你认为历史认识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3分),(1)中体西用2分)“师夷长技以制夷”2分),(1)同: (2)异: (3)关系:,鸦片战争时期新思潮的倡导者与洋务派在学习西方问题上的主要异同及二者的关系①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②根本目的都是要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①林、魏:主要是为了“制夷”即抵抗外国侵略; 洋务派:既要抵御外来侵略,更为了镇压国内人民革命 ②林、源的主张没有付诸实践,而洋务派则掀起了洋务运动洋务派是林则徐、魏源思想主张的继承者和实践者地主阶级学习西方,近代(前期)中国人学习西方:器物-制度-思想,二.“制度” :从甲午战后到20世纪初(政治近代化),(2013年山东高考28题)(20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文化教育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1为1902~1904年译书统计简表 表1,——据左玉河《从四部之学到七科之学》,(1)据表1,说明这一阶段译书活动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8分),特点: ①地域上,重视翻译日本相关著作; ②内容上,重视翻译人文社会科学著作原因: ①甲午战争失败,促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转向日本寻找救亡的道路; ②洋务运动破产,让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仅仅引进西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不可能使中国真正走上富强的道路,转而重点关注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若从清未新政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近代(前期)中国人学习西方:器物-制度-思想,二.“制度” :从甲午战后到20世纪初(政治近代化),1. 维新变法、君主立宪——资产阶级维新派,(1)早期维新思想(19世纪80年代,中法战争后),A.背景: ①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加深; ②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和科学文化的不断传入; ③洋务运动的开展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B.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 C.主张: D.评价: ①对当时知识分子思想注意力从工商科技转到政治制度方面起了启蒙作用,为维新思想的发展奠定初步基础; ②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没有付诸行动;,①政治: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 ②经济: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 ③文化:兴办学校,培养人才;,近代(前期)中国人学习西方:器物-制度-思想,二.“制度” :从甲午战后到20世纪初(政治近代化),1. 维新变法、君主立宪——资产阶级维新派,(2)成熟的维新思想(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谭嗣同,A.背景: ①政治:甲午战败,民族危机加深. 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 ③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壮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④思想:西学进一步传播,早期维新思想的启蒙作用。

      B.代表及思想(参考《优化》),(2010年高考江苏)近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的指责主要针对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 A.魏源 B.李鸿章 C.康有为 D.孙中山,C,康有为思想特点:把西学中的有关政治学说与儒家经史相结合,托古改制有人评价康有为是“跪着造反”,你怎么看待这各看法?,“造反”形象地反映了康有为敢于向封建传统思想大胆挑战,寻求变革,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 “跪着” 说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导致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康有为在封建传统势力面软弱,不敢与封建文化彻底决裂⒈政治:主张维新变法,君主立宪制 2.经济:发展资本主义 3.文化:废八股倡西学,托古改制、维新变法 《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兴民权,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要性,维新派中的激进派,以自由平等批判君主专制、等级制度、纲常礼教,用进化论阐述变法——系统介绍西学第一人,C.维新派与封建顽固派之间的论战: 内容: 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废“八股”、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实质:是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的一次交锋,近代(前期)中国人学习西方:器物-制度-思想,二.“制度” :从甲午战后到20世纪初(政治近代化),1. 维新变法、君主立宪——资产阶级维新派,(2)成熟的维新思想(19世纪90年代),A.背景: B.代表: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 复,1895年春的“公车上书”,使维新思想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D.实践: 戊戌变法(1898年)——参考选修《改革史》第15课,近代(前期)中国人学习西方:器物-制度-思想,二.“制度” :从甲午战后到20世纪初(政治近代化),1. 维新变法、君主立宪——资产阶级维新派,(2)维新思想(19世纪90年代),失败原因: 1)封建顽固势力力量强大(客观原因) 2)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性、妥协性(根本原因),E.意义:,1)政治上: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推动了政治民主化,3)思想文化上: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2)经济上: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近代(前期)中国人学习西方:器物-制度-思想,二.“制度” :从甲午战后到20世纪初(政治近代化),(2013年山东高考28题)(20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文化教育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据表2,说明京师大学堂的专业与课程设置如何体现了“中体西用”的办学思想试从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分析其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8分),材料二 表2为京师大学堂专业设置简表 表2,——据1904年《奏定大学堂章程》,表现:经学大义等课程列为预科基础课程,大学阶段设置经学科,体现了“中体”思想;设置工科、格致等科,学习近代化学、物理、电气等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体现了“西用”思想。

      影响: 经济上,从推动中国经济现代化发展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政治上,从“以经学维护清政府的统治,不利于政治民主化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具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任一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近代(前期)中国人学习西方:器物-制度-思想,二.“制度” :从甲午战后到20世纪初(政治近代化),近代(前期)中国人学习西方:器物-制度-思想,二.“制度” :从甲午战后到20世纪初(政治近代化),近代(前期)中国人学习西方:器物-制度-思想,二.“制度” :从甲午战后到20世纪初(政治近代化),1. 民主共和、三民主义——资产阶级革命派,(19世纪末20世纪初),A、三民主义,①政治:改良救国方案的失败;民族危机进一步加剧; ②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③思想: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④组织: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1)背景:,1905年孙中山为同盟会机关刊物《民报》撰写发刊词,首次提出三民主义,(2)提出:,(3)内容: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平均地权,,创立民国,,,,前。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