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歌唱中情感表现的乏情、泛情现象.docx
6页论歌唱中情感表现的“乏情”、“泛情”现象 摘要本文阐述了在文化知识淡薄、技巧炫耀、重情轻声等现象,并提出从声与情、加强情感表现来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关键词歌唱情感表现情感是我们的一部分,它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在音乐作品中要表现丰富、感人的情感,这就需要我们在歌唱心理上做更深层次的艺术表现如:作曲家用情感作曲,歌唱家用情感演唱歌曲,听众通过情感来欣赏歌曲,所以我们说情感就好比一条红线,连通了作曲家——歌唱家——听众的心灵由此可见,情感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一、情感表现在歌唱中的重要性歌唱是文学与音乐相结合的声乐艺术,它是运用声音来抒发情感,不仅融进了作者的诗词情、曲情和歌者的声情;同时构筑成完整的词、曲、声等情感结构,正是这些情感结构的造型和整体表现,使得歌声可以愉悦心情和陶冶情操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于情”可以想象,以情感人是一切艺术美的法则,也是歌唱艺术的核心和生命然而,一首歌曲演唱的是否感人肺腑,除了一定的技术要求外,更重要的是歌唱者在歌唱对歌曲的情感把握音乐是一门综合艺术,一个歌唱家不仅要有分析、理解作品内容和体验作品感情的能力;还需要会用歌声去表达作品,传达思想感情的能力。
歌唱中,情感是声音的载体,声音是情感的表现,而歌唱的表现能力又是多种智慧、能力的综合因此,歌唱者要善于感受、体验歌曲的情感,领悟其内涵,用歌唱技巧把它表现出来,这才能使歌唱更富有艺术生命力二、情感表现中出现的“乏情”和“泛情”现象有些同学在演唱过程中出现了“重声轻情”和“重情轻声”现象就如把词曲创作看作为一条既成的河床,那么二度创作就是艺术情感之流,也只能在河床内奔腾流淌;艺术情感假若流量稀少,河床就会枯萎、干涸一度创作的魅力就不能充分展现,就会发生本文前面所提到的歌唱中的缺乏感情这样就是“乏情”的表现但假如二度创作的艺术情感之流总是汹涌澎湃、滔滔不绝,又会冲垮河床,造成洪水泛滥这样就是我们要讲的歌唱中的“泛情”1、歌唱艺术的“乏情”主要表现在①文化知识淡薄歌唱艺术是一门综合的表演艺术形式作者所创作的歌词与旋律只是无声的,它必须经过歌唱者在词、曲的基础上进行二度的创作才能被人们欣赏和产生很好的效果如果没有对词曲作品准确、全面的认识,就无法发掘作品的丰富情感内涵,因此也就无法完成歌曲作品的二度创作,所以歌唱者应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以满足歌唱的需要②技巧炫耀在歌唱过程中,吐字发音、呼吸控制、共鸣位置、音色华美、行腔流畅等多种声乐技巧的掌握与表现是声乐专业演员所要具备的技巧。
这些技能也是一种手段,称为艺术形象歌曲,要表达的是一种情感,需要的是技巧与情感的结合而有些声乐演员却一味地炫耀技巧,而不重视情感的表达,产生“乏情”现象2、歌唱中的人容易“泛情”艺术的情感表现在于“度”的把握它具体表现在①重情轻声情感的创造想达到以情感人、声情并茂、激动人心的美好效果,必须强化歌唱的表情性歌唱者唱出每个音符、每一句歌词时都应当有感而发只有当声音与表情同样完美时歌唱才能被称之为艺术重情轻声,只注重情感的表达而忽略了歌声的优美,使人声的审美内涵会遭到破坏,必然会导致整个演唱的失败冷漠无情的表面技巧与矫揉造作的表面热情一样是艺术表现的大敌②情感模糊化歌曲中的“乐情”与歌词中的“诗情”以及包涵着“乐情”与“诗情”的“声情”同样是活动的、变化的,呈现出的是由表及里、由低潮到高潮的变化发展过程即使是只表现一种基本情感的歌曲,也会有微妙的变化但一些歌唱者并没有体会到歌曲情感的微妙变化,在演唱歌曲时,始终如一的热情欢乐,或始终地忧郁悲伤看似大喜大悲,情感宣泄的淋漓尽致,但由于没能表现出艺术情感的动态发展变化,因此审美效果同样地单调乏味三、歌唱中的乏情与泛情的解决途径我们刚提到了歌唱中的“乏情”或“泛情”两种现象,在歌唱中我们将怎样来解决这一类问题呢?1、“声”与“情”关系声乐演唱中一个完美统一的有机整体就是“声”与“情”。
声音是情感的物质基础和载体,情感却是声音的灵魂是其表现的主体两者互相依存、互相制约在不同形态的情感变化中,由于内心感觉强度的不同,体现出不同的心理反应和动作趋势如:花腔女高音,他们的歌曲往往需要的是跳跃、富有弹性的声线,表达喜悦欢快之情而悲情却是由于身体内部的协调以及生理变化而引起的抽搐、颤抖、等情绪感应和动作意识通过反复地训练,确定了动作意识与不同情感特征的反射联系在训练的过程中协调“声”“情”关系,使纯熟的声乐技巧与内在的艺术情感相互交融,达到“声情并茂”的理想境界2、加强情感的表现一个人的情感丰不丰富是与这个人的人生经历、阅历,相互联系的情感的成熟是伴随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强从低级走向高级的歌唱时所要表达的情感是来自于歌唱者个人的情感,是生活情感的浓缩、集中、概括和升华,它能表现出生活中的情感歌唱是一门表演艺术,艺术形式都是对生活的创造而不是简单地再现,因此必须善于把生活情感转化为艺术情感作为声乐专业的演员,一方面尽可能多地投人到社会生活实践中去,体验人生百态,拓宽生活视野,积累生活情感另一方面也可以依靠想象、回忆、体悟来实现情感体验综上所述,我们在演唱过程当中,情感表现非常之丰富,且重要,所以我们在演唱的过程中要克服“泛情和乏情”这两种现象。
这就需要我们要多多学习文化知识,加强对歌曲的理解,领略歌曲的意境,参照创作背景,了解歌曲的情感内涵;掌握歌唱的表现风格,准确把握歌曲的情感基调歌唱中的情感表现不是一个简单的声乐艺术形式,更不是随心所欲的粗制滥造;而是一项想关于生理、心理、语言、文学、美学等学科复杂且深层次的系统工程所以,作为一个学习者,我们一定要铸造好这一项系统工程参考文献【1】余开基《高考音乐强化训练.声乐卷》[M]湖南文艺出版社2003年第17~19页【2】赵海伯《歌唱的艺术》[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年第468页【3】王时《论歌唱中的情感》[J]《音乐教育》第68页【4】唐丽《浅谈歌唱中的情感表现》[J]《音乐天地》第37~38页【5】刘童星《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J]《怀化师专学报》1999年第4期第107~109页【6】李静《论歌唱中的声与情》[J]《齐鲁艺苑》1999年第1期第61~63页【7】萧继红.彭爱珍《试论歌唱中的情感培养》[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第113~114页【8】张志瑛《论歌唱中的情感表现》[J]《艺术百家》2002年第2期第103~106页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