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关于高中地理说课稿范文集锦7篇.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1889****999
  • 文档编号:199450672
  • 上传时间:2021-10-0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7.25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关于高中地理说课稿范文集锦7篇 高中地理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本节课源于人教版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该节主要分为两部分:人口的迁移和影响因素,对于这两部分教材的处理很简单,课标要求为:根据资料说出人口分布的特点;而考试对于特点这方面也较重视,在__的内容中这节算次重点,是基于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的基础上讲诉的,进而结合教材和课标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人口迁移的内涵,能够根据有关资料说出国际和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  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能够分析一地人口迁移的原因,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表的展示总结归纳国际国内人口迁移的特点,培养学生读图分析,索取所需信息的能力;  通过活动探究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理论联系实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学会尊重他人不要对移民产生歧视,人人平等的情感  人口迁移分布的特点  人口迁移分布的特点  二、说教法  读图分析、活动探究、案例分析  多媒体  课本图1.8,人口分布的相关图表  三、说学法  1、利用图表历史知识分析解释,提高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2、结合社会潮流引入课题,吸引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带着问题去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设计  同学们最近几年民工潮盛行,大量民工往东南部城市迁移,同时许许多多的外国公民在我国定居,又有许多我国公民定居外国,人口迁移现象从古至今一直不曾间断,为什么会不断的有人口迁移呢?受哪些因素影响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人口的迁移一节,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八页。

        ◆设计意图:结合社会现象进行导入,吸引学生兴趣,进行学习  2、练习设计  (分析)思考:请同学们说出下列人口迁移分别属于哪一类?  A.15世纪扳卖非洲黑人奴隶  B.王工程师因工作需要从前黄调往马杭  C.三峡工程大移民  ◆设计意图:利用习题,知识迁移巩固活学活用,深入理解知识  3、总结设计  通过前三个阶段的分析总结我国人口迁移现象  人口迁移的阶段高中地理说课稿 篇2  (一)开场白(略)  (二)教材简介  《地质灾害及其防御》是高中地理(必修)上册第四单元《陆地环境》中的内容本单元是自然地理知识最为集中、涉及面最广的一个单元;而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陆地环境的组成要素——岩石、地貌、陆地水、生物、土壤以及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后而编排的,也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地质灾害的种类很多,从课时容量考虑,教材有选择地讲述了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四种地质灾害的成灾原因、灾害本身的基本知识、危害、地质灾害之间的关系以及地质灾害的防御等内容本节教材的特点之一,是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及其与人们生活和生产关系的密切程度;特点之二,是从有利于学生认识地理环境的角度出发,注重阐明地理过程及地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这与全书以阐明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为主线是相吻合的。

        (三)理出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知识目标:了解地震、火山爆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危害,以及进行监测防御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1、培养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2、培养分析知识点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结构的能力;3、培养把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即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德育目标:树立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以正确态度对待地质灾害的发生  (四)点出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如果能抓住各种地质灾害的成灾原因,也就把握了地质灾害知识点的要领所以在本节的教学中,要把分析地质灾害的成因、分布和造成的危害作为教学的重点.通过对各种地质灾害的分析,归纳总结出地质灾害的基本特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习的主体——学生能理解和掌握地质灾害的一般规律  地质灾害就其个体而言,有着偶然性和地域性的限制,但从总体上看,它们之间以及与其他自然因素之间有着明显的相关性教材以动态和联系的观点分析了地质灾害三方面的关联性,学生在学习中普遍会感到有些困难因此,对地质灾害的关联性分析成为本节教学的重点,也是本节教学的难点教学时要密切联系旧有的知识,引导学生利用视频和图片,把突破难点的过程当成巩固和加深对旧有知识的理解和综合应用的过程,当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的过程,从而全面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五)优化出教学方法和手段  我们的学生基本上都没有经历和目睹各种地质灾害发生过程,虽然他们可以从电视、报刊杂志、互联上获得有关资料、信息,但仍然有欠完整和系统由于条件所限,传统教学也只能以小量的图片和资料可以辅助讲述,学生对各种地质灾害的感受比较平淡和肤浅的我们不可能让学生亲临地质灾害现场观察、体验后进行教学但在络环境下,充分的收集资料、信息,采用多媒体演示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上述的不足,强化对学生的感受力所以在教学中,我们通过视频素材和各种图片资料使学生观察到地质灾害的成因、分布、危害等特点,运用类比引导学生建立知识结构,指导学生讨论各种地质灾害的一般规律,归纳出地质灾害的相关性,使学生全面理解教材,进而提高对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防御重要性的认识因此,这节课可采用综合运用视频演示、讲授、自学、讨论并辅以电教手段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教学中,应加强师生间的双向活动,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由于本节内容中,要研究的地理要素较多,教学容量大,教师要注意控制教学进度,以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六)教学程序安排  从以上分析,本课教学应以了解、学习研究地理问题的方法为基础,掌握知识为中心,培养能力为方向,紧抓重点突破难点,从而设计了如下教学程序:  1、导入新课  这部分教学大约需要5分钟。

        以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为导入新课的指导思想,列举现实生活、生产中的事例进而引导学生观察归纳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再介绍说明研究地质灾害的重要性及现实意义例如可以播放视频——加利福尼亚地震发生后的视频一段,构建学生对地理图像的直观感悟能力,进而稍详细地以地震为例,说明地质灾害具有分布广泛,危害大、伤亡多,突发性强等基本特点,接着导入研究某一地理事物(现象)的一般方法,即先阐明地理过程,再逐步深入了解地理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举实例时,要强调地理知识的内在联系,研究地理学离不开观察和分析,这既是研究地理的基础又是学生认知的起点在让学生观察时,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地质灾害,让学生的思维进入新课的轨道  2、新课教学  这部分教学大约需要30分钟  现代教学论认为,地理教学不仅具有传授知识的功能,还有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的功能讲授地质灾害应着力通过现实生活的实例创设情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获得更多感性认识,使学生产生获取知识的迫切性,强化对学生的感官刺激和心理震撼,可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加深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在培养能力方面可按大纲要求,还应包括培养学生。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