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试题.doc
4页必修三 综合1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是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奠定墨家的思想基础2、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3、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 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4、表1 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唐宋明清河南151621江苏781749表1呈现的变化反映了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 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5、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
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A.河南 B.河北 C.陕西 D.山东6、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民为邦本 C.天下为公 D.民贵君轻7、.清代学者吴定说:“道学之名,不见于经自《宋史》创立道学之传,以尊濂、洛、关、闽诸贤,一时从其游者,罔非沐仁浴义,暗然为心性之谋,何其盛也由此可见宋元之际 A.道教形成众多流派 B.道家与儒家思想激烈的交锋 C.理学成为儒学正统 D.儒学经典开始成为科考内容8、汉字演变的脉络是: A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 B甲骨文---金文---隶书---楷书---篆书C金文---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 D甲骨文---金文---篆书---楷书---行书9.孔子编订《诗经》时为何没有赵国的诗歌A.赵国偏远,孔子不曾到达 B.赵国与鲁国当时是敌对的两个国家C.孔子游说赵国时,赵王对孔子无礼 D.当时诸侯国中没有赵国10.下图有关文字的演变由A到C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小篆作为当时全国通用的文字,有利于文学的繁荣B.造纸和印刷术的出现和应用是变化的前提C.顺应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需要D.促进了秦国统一大业的实现11、. 《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一书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
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 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 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源12、下列著作中最可能出现蒸汽机示意图的是 A.《农政全书》 B.《海国图志》 C.《天朝田亩制度》 D.《各国律例》13、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 )A.揭露历史真相 B.引介西方理论C.倡导变法维新 D.颠覆孔孟学说14、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A.民族觉醒程序与群众基础不同 B.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序不同C.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 D.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15、.后世的史学家们发现,历史上的一些人物像和珅、李鸿章等,学者们查找资料,结合时代背景……往往认为他们并非定论中那么不堪,亦有‘不得不为之’的理由。
这说明A.评价历史人物没有什么客观的标准 B.越往后人们评价历史越接近客观事实C.对历史人物评价不应该有定论 D.对历史问题的评价具有多样性的特征16.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的实质是针对A.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 B.封建的意识形态和思想体系C.民众的偶像崇拜和愚昧盲从意识 D.阻碍西学传播的反动势力17、新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的最大特点是 A.反对满洲贵族统治 B.反对封建统治C.反对民族压迫 D.是否明确反对帝国主义18、.毛泽东的下列思想产生的先后顺序是①“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思想 ④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思想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②①④③D.①②④③19、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如果让你来设计这场考试的场景,可能出现的是A.背景音乐: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B.外景:考场门口悬挂着“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C.内景:考场中张贴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标语D.特写: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20、有关“双百”方针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党领导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 B.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 C.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D.提出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21、下列属于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取得的成就的是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C.“神舟号”系列飞船发射成功 D.中国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22..智者学派普罗狄柯认为,神不过是人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想象出来的,人们因为看到太阳、月亮、河流对自己有好处,就把这些东西命名为神。
克里底亚认为,神对人的命运是不关心的这些认识 A.有利于树立起人的尊严和权威 B.成为古希腊人文精神的起源 C.打破了对希腊神系的图腾崇拜 D.导致个人主义在古希腊泛滥23、.卢梭说:“行政权力的受任者决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委任他们,也可以撤换他们;对这些官吏来说,这决不是订立契约的问题,而只是服从的问题这体现他主张A.官吏行使权力需接受人民监督 B.制定契约来限制官吏滥用职权C.反对用暴力手段解决官民对立 D.个人意志凌驾于公共权力之上对洋务派“中24、今天,电视已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下列人物最有可能看过彩色电视的是A.拿破仑•波拿巴 B.塞尚 C.查理卓别林 D.爱迪生二、非选择题(共52分)25、(18分)古往今来,不少思想家对人性作为认具的思考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孟轲《孟子·告子上》材料二 若夫目好色,耳好听,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是皆生于人之情性者也……是性人为之所生,其不同之征也。
……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利法度 ——苟况《苟子·性恶》材料三 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侧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王阳明《传习录》材料四 因为我们还不知道美德的本性和性质,我们也必须在一个假设之下来问美德是否由教育而来的问题,就像这样:如果美德是属于这样一类心灵的善,它是否应该由教育而来?让我们假设第一个假设是知识或不是知识——在这种情形之下,它是由教育来的或不是由教育来的?……但美德是否由教育而来的呢?或毋宁说,是否每一个人都能看到只有知识是由教育而来的呢? ——苏格拉底(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孟子、荀子、王阳明、苏格拉底在人性观问题上的主张4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为扩展人的善性,他们分别提出了怎样的解决途径?(4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东西方先哲强调的共同问题是什么?其侧重点及目的有何不同?(10分)26、(20分)材料一 《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类别数学天文历法气象地学化学农学机械水利轻工兵器项数2225259257788(1)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主要分布在哪些领域?为什么会有这一特点?(4分)材料二 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教”及“科学复兴’’的主要表现5分)为什么在三大发明的中国,未能将其“变成……手段,变成……杠杆6分) 27、(14分)材料一 “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普罗塔戈拉材料二 “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体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贵族书》材料三 (启蒙运动)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健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材料一表明普罗塔戈拉对神持何态度?分析其产生的社会根源3分)(2)材料二反映了马丁路德的什么观点?分析其产生的思想因素3分)(3)依据材料三,概括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主张说明它是如何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的?(6分)(4)纵观西方人文主义发展历程,谈谈你对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