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完整word)环境卫生学复习资料.doc

9页
  • 卖家[上传人]:工****
  • 文档编号:530170076
  • 上传时间:2022-10-0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90.54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完整word)环境卫生学复习资料第一章 绪论环境卫生学environmental health/hygiene: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充分利用环境有益因素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增进人体健康,提高整体人群健康水平的科学研究对象:人类及其周围的环境环境:围绕人群的空间及其中能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体,这个系统由多种环境介质和环境因素所组成一次污染物primary pollutant:从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未发生变化的污染物二次污染物secondary pollutant:某些一次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作用下,或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而形成与初始污染物的理化性质和毒性完全不同的新的污染物Hormesis效应(兴奋效应):某些物质在低剂量时对生物系统具有刺激作用,而在高剂量时具有抑制作用.原生环境:天然形成的未受或少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环境.次生环境:受人为活动影响形成的环境全球性环境问题:1.全球气候变暖;2臭氧层破坏;3.酸雨;4生物多样性锐减环境卫生学主要研究内容:1.环境与健康关系的基础理论性研究;2.环境因素与健康关系的确认性研究;3.创建和引进适宜于环境卫生研究的新技术和新方法;4。

      研究环境卫生监督体系的理论依据今后任务:1加强环境因素健康效应的研究;2.新技术、新方法在环境卫生工作中的应用;3.加强环境与健康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4.加强农村环境卫生工作;5.开拓环境卫生工作的新领域第二章 环境与健康的关系人类环境分为:自然环境、人为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可分为:大气圈、水圈、土壤岩石圈、生物圈生物圈biosphere:地球上所有生命物质及其生产环境的整体生态系统ecosystem: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由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组成,借助于各种功能流(物质流、能量流、物种流和信息流)所联结的稳态系统整体性、开放性、自调性、可持续性食物链food chain:在生态环境中不同营养级的生物逐级被吞食以满足生存需要而建立起来的锁链关系一种生物被另一种生物吞食,后者再被第三种生物吞食,彼此以食物连接起来的锁链关系生态平衡:环境和人体之间进行的物质与能量的交换以及环境中各种因素对人体的作用,保持着相对的稳定即环境与人体的生态平衡生物放大作用biomagnification:环境中某些不易降解的化学性污染物,可通过食物链的转移并逐级增大在生物体中的浓度环境化学物质进入环境后→得到环境自净,恢复到污染前的状态or增加人群暴露机会、增强环境因素对人体有害性环境介质中的迁移和转化对环境因素暴露的影响:扩大暴露范围,增加暴露途径,改变污染物性质和毒性,影响暴露剂量。

      环境暴露是环境因素产生健康有害效益的决定因素,暴露的途径、强度和时间与之密切相关.暴露途径:总暴露量,吸收率,作用靶强度:剂量—反应关系-随着暴露剂量的改变,产生某种反应的数量而随之改变的相关关系时间:暴露频度、持续期化学物的联合毒性作用:凡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学物同时或短期内先后作用于机体所产生的综合毒性作用联合作用类型:1相加作用-多种化学物质的联合效应的强度为各单独作用强度的总和2协同作用-两种化学物质所产生的联合效应的强度远远超过各单个物质作用强度的总和3增强作用—某一化学物本身对机体并无毒性,另一化学物对机体有一定毒性,但当二者同时进入机体时,则可使后者的毒性大为增强.4拮抗作用—两种化学物同时进入机体后,其中一种化学物可干扰另一种化学物的生物学作用,或两种化学物互相干扰,使其联合效应的强度低于各自单独作用的强度之和健康效应谱spectrum of health effect:不同级别的效应在人群中的分布易感人群:对环境有害因素反映更为敏感和强烈的人群l 环境污染environmental pollution:进入环境的污染物的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和恶化,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体健康。

      →化学性,物理性,生物性² 急性危害:环境污染物在短时间内大量进入环境,可使暴露人群在较短时间内出现不良反应、急性中毒甚至死亡g.烟雾事件,事故性排放,生物性污染² 慢性危害:环境中有害物质以低浓度、长时间反复作用于机体所产生的危害非特异性影响,引起慢性疾患,持续性蓄积危害l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对化学致癌物的分类:1类:对人致癌,87种要求:1)有设计严格、方法可靠、能排除混杂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2)有剂量-反应关系;3)另有调查资料验证,或动物实验支持2A类:对人很可能致癌,63种对人类致癌性证据有限,对实验动物致癌性证据充分.2B类:对人可能致癌,243种对人致癌性证据有限,对实验动物致癌性证据并不充分;或对人类致癌性证据不足,对实验动物致癌性证据充分3类:对人的致癌性尚无法分类,即可以对人致癌,493种4类:对人很可能不致癌,仅1种l 环境与健康关系的研究方法:环境流行病学&环境毒理学1. 环境流行病学:应用传统流行病学的方法,结合环境与人群健康关系的特点,从宏观上研究外环境因素与人群健康关系的科学.基本内容:研究已知的环境暴露因素对人群的健康效应,探索引起健康异常的环境有害因素,暴露剂量—反应关系的研究。

      基本方法:描述性(包括生态和现况),分析性(病例—对照、定群)、实验性暴露测量→健康效应测量→暴露与健康效应关系评价 2. 环境毒理学:1) 一般毒理学测试方法:致突变性测试方法,动物致癌试验方法,致畸性测试方法2) 环境毒理学监测:现场直接监测,环境样品监测l 健康危险度评价HRA:按一定的准则,对有害环境因素作用于特定人群的有害健康效应进行综合定性、定量评价的过程.危害鉴定→剂量-反应关系的评定→暴露评价→危险度特征分析第三章 大气卫生l 大气结构: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逸散层l 大气组成:混合气体、水汽、气溶胶l 大气物理性状:太阳辐射(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气象条件、空气离子l 大气污染的来源:工农业生产(燃料燃烧、工业生产过程的排放),生活炉灶和采暖锅炉,交通运输,其他l 大气污染物的种类:气态&颗粒状态1. 气态:气体、蒸汽eCO,SO2,NO2,NH3,H2S2. 大气颗粒物:由于来源和形成条件不同,其形状是多种多样的,故在实际工作中常使用空气动力学等效直径(Dp)来表示大气颗粒物的大小1) 总悬浮颗粒物:粒径≤100μm的颗粒,包括液体、固体或者液体和固体结合存在的,并悬浮在空气介质中的颗粒2) 可吸入颗粒物inhalable particles:空气动力学直径≤10μm的颗粒物,能被人体吸入呼吸道,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3) 细颗粒物:空气动力学直径≤2.5μm的细颗粒,更易于吸附各种有毒有机物和重金属元素,对健康危害极大4) 超细颗粒物:空气动力学直径≤0。

      1μm的颗粒物l 影响大气中污染物浓度的因素:1. 污染源的排放情况:排放量,与污染源的距离,排出高度着陆点:烟气自烟囱排出后,向下风侧逐渐扩散稀释,接触到地貌的接触点2. 气象因素:风和湍流,温度层结,气压,气湿1)风和湍流:大气湍流:风速时大时小,并在主导风向的下风向上下、左右出现无规则的摆动;垂直温度梯度递减率大,风速高,地面起伏程度打,湍流运动就强→有利于污染物稀释和扩散2)温度层结:气温的垂直梯度,决定大气的稳定程度,影响大气湍流的强弱² 大气温度垂直递减率(γ)=065℃/100mγ>0时,气温随高度递减,晴朗白天,风速小;γ<0时,气温随高度递增,无风、少云夜晚;γ=0时,气温不随高度变化,多云或阴天,风度较大² 逆温类型:辐射逆温(地面长波辐射冷却),下沉逆温(空气压缩增温),地形逆温气块干绝热垂直递减率(γd):空气垂直移动过程中因气压变化而发生温度的绝热变化γ>γd时,大气处于不稳定状态,有利于空气垂直对流,大气中污染物容易扩散γ<γd时,大气处于稳定状态,空气垂直对流弱,大气中的污染物扩散极差γ=γd时,大气处于中性状态,空气垂直对流不剧烈,大气中污染物可以扩散,但不充分² 烟波扩散类型:波浪型γ>γd,锥型γ=γd,扇形γ<γd,上扬型,熏烟型3) 气压:在稳定气压的控制下,大气污染加重。

      低压,有利扩散;高压,阻止扩散3. 地形l 大气污染物的转归:自净or转移or形成二次污染和二次污染物l 大气污染对健康的直接危害:1. 急性危害:烟雾事件,生产事故2. 慢性危害:影响呼吸系统功能,降低机体免疫力,引起变态反应,其他光化学烟雾: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合物(NOx)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在日光紫外线的照射下,经过一系列的光化学反应生成的刺激性很强的浅蓝色烟雾,其主要成分是臭氧、醛类以及各种过氧酰基硝酸酯l 大气污染对健康的间接危害: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影响小气候和太阳辐射,其他:居民生活条件等l 大气中主要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SO2;颗粒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臭氧;铅;多环芳烃l 大气卫生标准:为了保护人群健康和生态环境,对大气中有害物质以法律形式作出的限制规定以及实现这些限制所作的有关技术行为规范的规定制定原则:1.不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及潜在的远期危害;2对主观感觉无不良影响;3应对人体健康无间接危害;4.选用最敏感指标;5经济合理和技术可行我国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l 大气污染对健康影响的调查和监测:查明大气污染来源、污染状况和对居民健康造成的各种危害1. 污染源调查:点源污染(调查一个工厂或一座烟囱对周围大气影响);面源污染(调查整个城市或工业区的大气污染源);线源污染2. 污染状况监测:1) 采样点的选择:点源污染:四周布点,扇形布点,捕捉烟波布点;面源污染:按城市功能分区布点,几何状布点,根据污染源和人口分布以及城市地形地貌等因素设置采样点2) 采样时间:一次最大浓度应在污染最严重时采样,10-20min;日平均浓度每日至少有12-18h的采样时间;年平均浓度每月至少有分布均匀的5—12个日均值3) 监测指标:点源—排放主要污染物;区域性—so2、PM10、NO2、CO、O3,还可加测监测区域内的其他主要污染物;线源—PM2.5、NO2、CO4) 采样记录5) 监测结果的分析与评价3. 人群健康调查:暴露评价,健康效应测定,资料统计煤烟型烟雾事件coal smog光化学型烟雾事件photochemical smog污染来源煤和石油制品燃烧石油制品燃烧主要污染物颗粒物、so2、硫酸雾VOCs、NOx、O3、so2、co、PANs发生季节冬季夏秋季发生时间早晨中午或午后气象条件气温低、气压高、风速很低、湿度高、有雾气温高、风速很低、湿度较低、天气晴朗、紫外线强烈逆温类型辐射逆温下沉逆温地理条件河谷或盆地易发生南北纬度60°以下地区易发生症状咳嗽、喉痛、胸痛、呼吸困难,伴有恶心、呕吐、发绀等,死亡原因多为支气管炎、肺炎和心脏病眼睛红肿流泪、咽喉痛、咳嗽、喘息、呼吸困难、头痛、胸痛、疲劳感和皮肤潮红等,严重者可出现心肺功能障碍或衰竭易感人群老年人、婴幼儿以及心、肺疾病患者心、肺疾病患者第四章 水体卫生l 地球上的天然水资源分为:降水、地表水、地下水l 水质的性状和评价指标:1. 物理性状指标:水温,色,臭和味,浑浊度² 天然水中臭和味的主要来源:1)水生动植物或微。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