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室制模式下《调酒与咖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docx
6页“工作室制”模式下《调酒与咖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罗敏【Summary】《调酒与咖啡》课程是高职高专酒店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具有实操性和应用性较强的特点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工作室”制模式下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通过对课程体系重构,培养目标符合现代企业对职业人的培养要求,通过项目驱动使学生熟练掌握酒水与咖啡服务基本方法与技巧,提升学生酒水服务及饮品制作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培养适应酒吧岗位(群)职业上岗的需要因工作室对外具有营业性,不断提升了学生的环境适应性,能够为广大职业院校课程建设提供参考Key】调酒与咖啡 工作室制 人才培养【基金项目】项目资助:江西省教育厅教改课题,编号:JXJG-15-57-3G420 A 2095-3089(2017)47-0231-02“工作室”制是目前人才培养方面一个重要的举措,它依托实验室、工作室等场所,以模拟企业经营为具体手段,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创新意识、企业意识和服务意识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一直是品牌专业,重视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创新本文基于《调酒与咖啡》课程改革契机,深入探索课程建设的核心内容及举措,具体如下:第一,《调酒与咖啡》工作室制课程体系、内容及标准的构建工作室制重在体现岗位的环境适用性,学生依托实训室,以对外开放服务为教学任务,满足社会人士、校园师生对酒水与咖啡的要求。
故《调酒与咖啡》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依据“工作过程系统化、职业化和专业化”的职业教育理念,确定课程设计的流程;以对外服务调酒师和咖啡师相应的工作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教学根本目标,以激发学生在鸡尾酒调制、咖啡制作以及创新鸡尾酒和咖啡的创新能力、对外服务能力培养为教学重点;以对外酒水服务和咖啡服务岗位“典型任务、角色任务”为项目载体,以职业技能鉴定的具体要求为考核准绳,对课程进行系统化设计,按照由易到难序化组织设计教学内容;以“服务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教学流程,将职业素质的养成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根据酒水和咖啡服务培养岗位职业能力要求,设置酒水和咖啡分类及识别、六大基酒识别、咖啡种类、配制识别和服务、接待服务、四种鸡尾酒调制方法、20经典鸡尾酒调制能力、鸡尾酒创新、创作能力、酒吧日常管理能力等项目通过典型工作任务的教、学、做、营销,实现课堂知识传授、能力训练的目标在课程建设过程中,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完成;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学生参与,教学互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和创造力具体目标如下:1.专业知识目标(1)通过系统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常见的各类酒水的概念、起源、发展,熟悉各类洋酒的常见品牌、特性及服务要求;(2)学会经典鸡尾酒、咖啡的调制,并能进行创新;(3)掌握承办各类酒会的方法和技巧,具备组织和协调酒会的能力;(4)掌握对外服务的技巧;(5)具有国际化服务的能力。
2.专业能力目标(1)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具有酒水、咖啡分类及识别能力、酒水和咖啡调制及对外服务能力;(2)各类鸡尾酒和咖啡的调制方法及创新;(3)创新能力与日常行政管理能力;(4)咖啡种类鉴别,经典咖啡的制作和创意咖啡制作3.职业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和创新的工作作风;(2)具有一定团队协作能力以及沟通、管理能力,较强的分析、总结能力;(3)具有营销知识和企业管理理念,同时具有承担国际化项目的能力第二,工作室制教学考核新体系构建《调酒与咖啡》课程改革了传统的考核模式,不再采用期末笔试考核方式,学生成绩将由过程考核成绩60%+综合实训40%构成其中,过程考核将采取任务考核、作品考核、现场考核和营销考核等分段考试方式学生过程考核最后成绩是由各个成绩总和累加考核均有教学团队成员相关教师参加,赋分科学,充分发挥激励机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结合工作室制岗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建立《调酒与咖啡》课程考核新体系注重学习过程并进行试后管理采取主题活动、鸡尾酒创意设计,制作成文档、ppt及视频等,进行分析总结,形成专题并相互交流上线下应用蓝墨“云班课”进行考勤、问答和讨论教学,学生响应积极性高。
同时,以工作室的功能性进行考核设计,分单元进行个人职业能力考核;以工作室运行情况对团队进行考核通过诸多环节设计教学,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职业人意识第三,“工作室制”教师队伍培养模式“工作室制”教师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角色,要求教師既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也要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和营销理念所以作为“工作室制”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和锻炼1)深入企业一线调研消费群体的偏好,以市场的头脑和眼光去设计教学,尤其是在咖啡与鸡尾酒创新设计方面2)“多面手”教师队伍,教师通过多渠道锻炼和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通过顶岗实训、职业资格专题培养和校企兼职等方式培养一批工作室制下的优秀教师队伍,或者参加国赛和省赛、职业技能培训笔者先后在北京培研、上海司亨以及各类职业技能竞赛中不断提高知识水平和职业素养3)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开展线上和线下教学,诸如微课教学、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意识尤其是在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上花大力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渠道利用互联网和校园网实现资源共享与信息交流,努力开发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视频录像、动画等网络资源,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资源便捷地获取课程学习资源,并可进行师生互动,自我测试,实现学习的开放性和灵活性。
4)教师队伍也要肩负起对工作室的运行进行指导,既要提升理论知识,也要提高实践技能,还要兼顾管理团队第四,工作室制功能性构建实训室既是工作室实施的场所,也是对外服务的窗口所以要求工作室尽可能有真实或仿真的职业氛围工作室是融合酒水和咖啡两块内容,依托吧台形成左右两部分区域每个区域有常规品种制作区和创新试验区,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创新和常规训练的双重要求,统一结算在吧台利用计算机分析校园群体对酒水和咖啡需求的偏好,在接下来的时间可以做出预期调整和判断工作室功能性的开发,将专业教室建设成为融讲解、实训、考核和营销等于一体,能承载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教学模式;将企业文化引入教室,将企业氛围融入到工作室,营造企业岗位化工作环境,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与企业密切接触,感知企业精神,促进职业意识和素质的养成综上所述,“工作室”制是一种高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其培养标准、内容构建、师资队伍以及客观条件是建设的主题内容,人才培养的环境适应性是其主要特点,可与企业实现零对接同时也能适应市场变化对人才的要求,培养出适应工作岗位需求、就业竞争力强的创新创业型人才Reference:[1]张天傲.浅谈“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在美工专业中的构建[J].课程教育研究.2017(31)[2]许爱军,蒋新革.“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内涵分析与概念辨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11)[3]邵文红.基于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探索——以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例[J].怀化学院学报.2014(01)[4]余克泉,彭泽立,李洁.高职艺术设计教育“专业+项目+工作室”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17)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