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节 力的合成[13].docx
4页第二节 力的合成教学目标(1)认识力的作用效果,知道合力与分力都是从力的作用效果来定义的2)通过实验探究,获知在同一直线上同方向与反方向上力的合成情况3)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要求学生经历对图表的分析获得结论的过程,并能够在与同学的交流讨论中发现新的问题4)在关于力的合成的探究实验中,让学生经历从提出假设,到验证假设,直到形成科学理论的过程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通过对实验探究的参与,认识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情况难点:让学生了解等效代替的科学方法,认识等效代替对物理发现的重要作用教学方法通过课本的例子先让学生对“合力”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知道力的效果是合力代换的前提,然后通过最简单的现象来认识合力大小与方向是怎么确定的,使学生“从一般到特殊”通过实验得出同一直线上的二力合成教学准备 橡皮筋、支架、彩笔、钩码教学设计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提问:(1)惯性的定义及大小因素(2)惯性现象的解释四过程(3)列举几个生活中利用惯性和预防惯性的实例学生:复习回答师的问题,加深对上节内容的理解教师:利用课桌或身边的其他物品组织一个实验:(1)两个同学先抬起一课桌2)一个同学搬起相同的位置,达到相同的效果。
提出问题:后一个同学所用的力与前两个同学所用的力有何关系呢?板书课题:力的合成学生:根据师的要求进行实验,并思考实验中达到相同的效果时,一个同学的用力与两个同学的用力之间的关系从而进入新课的探究二、投放学案,引导自学【教师活动1】组织学生阅读课本,并完成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部分初步感知本节课的内容走入学生中间,及时发现、指导学生自学学生活动1】阅读课本,完成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部分了解力的合成的有关内容教师活动2】组织学生板演、交流、讨论形成统一认识学生活动2】板演、交流、讨论三、合作共建,解决问题1、合力与分力【教师活动】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后进行交流与讨论对分力与合力的认识师做简评学生活动】自主学习,后进行交流、讨论对分力与合力的认识说明】: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共同作用时,为了使研究简化,往往用一个力来等效代替这两个力,这个力产生的效果与两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叫做哪两个力的合力,这两个力叫做这个合力的分力,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等效法2、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实验探究问题提出:当两个力沿同一直线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时,如何求合力呢?制订计划与试验设计:参考课本,师生讨论形成共识实验器材:橡皮筋、支架、彩笔、钩码进行实验:根据设计的步骤进行实验。
收集数据:把数据填入表格中F1F2FF1与F2同向大小大小大小方向方向方向F1与F2反向大小大小大小方向方向方向分析与论证:方向相同时: 方向相反时: 说明】:(1)做此实验的时候,一定要保证F1和F2在同一直线上,并确定好F1和F2的大小,需要两个同学相互配合完成2)在记录橡皮筋的伸长时要求尽量准确3)反方向上力的合成尽量与同方向上力合成时的实验步骤一致四、知能应用,巩固提高【教师活动1】组织学生做学案上的“重难点突破”并走进学生中间及时发现、指导出现的问题学生活动1】做学案上的“重难点突破”教师活动2】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展示自己的结果学生活动2】进行交流、讨论、展示自己的结果师生合作、评析形成共识【说明】:(1)只有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才可以对它们进行二力合力2)在进行二力合成时,一定要正确判断二力的方向五、诊断评价,查漏补缺【教师活动1】组织学生进行习题训练(学案中的知能应用),巩固提高师巡视批阅学生活动1】自主做题,巩固提高教师活动2】出示习题答案,组织学生自我评析学生活动2】参照答案,自我评析。
师生讨论总结形成统一认识说明】5题(1)先确定研究对象 (2)判断研究对象的运动状态 (3)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4)进行力的合成六、课堂小结,构建网络本节所研究的内容有:(1)合力、分力、力的合成的意义(2)实验探究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组织过程及结论七、布置作业(1)课堂:课后作业题1、2、3题(当堂批阅)(2)课后:同步探究八、板书设计第二节 力的合成1、什么是合力、分力、力的合成 说明:等效替代法 2、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实验探究目的: 器材: 过程: 分析与结论:(1)方向相同时:(2)方向相反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