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三节 河流11.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壹****1
  • 文档编号:553022714
  • 上传时间:2023-02-0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8.50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和静县第一中学 贾莎莎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读图说出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省区、注入的海洋、长度和上中下游的分界点过程和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学会用地图等资料,说明黄河的基本概况;能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分析黄河作为我国的“母亲河”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的贡献,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唤起学生对治理黄河、保护黄河的责任感,并逐步树立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教学重点分析黄河为中华民族所做出的贡献及带来的灾难,了解黄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探究黄河治理方案教学难点运用有关资料和已有知识储备,探究黄河所产生问题的原因和治理的措施教学方法讨论探究法、读图分析法、自主学习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播放视频《黄河颂》然后教师讲述:有人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也有人说,黄河是一条害河,它在历史上曾多次决口泛滥,给黄河流域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展示黄河溃堤改道数据)那么,我们应如何看待黄河的功与过呢?设计理念: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其探究兴趣。

      二、讲授新课:(一)黄河的概况1.讲评学生网校平台自主学习情况2.读图巩固黄河概况教师讲述并提问:引用李白的诗:“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里的“天上”指的是什么地方?“海”指的是什么海?学生活动:读“黄河水系图”回答问题,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东流注入渤海问题2:从地图上看黄河像什么?学生活动:读“中国地形图”回答:几字形看图说出黄河的主要支流,流经的省区和上中下三游的划分设计理念:通过读 “黄河水系图”,让学生学会分层读图和提取有效信息的基本技能教师提供资料:黄河、长江、珠江的水量对比,让学生比较,并总结出黄河水的特点学生回答:水量较小,是中国第二长河读图分析黄河水量小的原因流经地区降水少二)黄河的贡献学生根据课本图文,说一说黄河对中华民族的贡献1、黄河——中华民族发祥地2、奉献了丰富的水能资源3、奉献了丰富的灌溉水源4、奉献了丰富的旅游资源(三)黄河忧患教师讲述:几千年来,黄河流域的人民正是在黄河的哺育下才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化文明那么黄河有没有过呢?学生回答:有教师将学生分为六组一、三、五组诊断组 分别分析课本53页图a,c,d展示的是黄河哪个河段的什么问题,由于什么原因造成 二、四、六组治疗组 分别分析课本53页图a,c,d出现问题的原因,该如何进行治理。

      学生回答:上游;气候趋于干旱,草地退化,荒漠化严重应该还林还草中游;水土流失严重,应注重水土保持,植树造林师生合作分析:探究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下游: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要加固大提,疏通河道,同时加强中游的水土保持工作从黄河下游地形特点入手,探究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河水流速减慢,泥沙沉积,河床抬高正因为下游形成“地上河”,所以流域面积狭窄,无大支流汇入教师用图片展示地上河形成的原因拓展思考: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有什么危害?学生活动:读阅读材料结合活动题,认识黄河水灾危害之大,明确“地上河”两岸河堤随时随处都有决口改道,造成洪灾的危险,因此,黄河成为世界上最难治理的河流问题:黄河母亲还有哪些“病症”?学生活动:在读“黄河的忧患”图,及教材活动中的相关资料,简单了解黄河沿途的土地荒漠化、凌汛、断流和污染等问题及治理对策设计理念:本环节采用了探究模式,将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地上河”两岸河堤随时随处都有决口改道,造成洪灾的危险,因此,黄河成为世界上最难治理的河流,也成为中国的一大“忧患”重点就是“治沙”同时让学生形成科学的人地观三、课堂小结四、当堂检测完成网校平台随堂检测,并对易错知识点讲解。

      五、板书设计黄河的治理与开发黄河概括黄河的贡献黄河的忧患六、作业布置思考:我们附近的主要河流有哪些?它给我们的奉献了什么?有没有给我们带来灾难?我们如何去治理才能更好的为我们服务呢?以小作文形式呈现自己的想法七、课堂情况汇总无缺勤,纪律忧八、教学反思一、本节课的优点有:1、适当利用网校云课堂平台,对学生自主学习和随堂检测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和处理,紧扣学情;2、关于黄河的泥沙的问题,学生合作探究效果较好学生从黄土高原的性质、植被等各方面经过分析回答的很完整,这样既培养了学生之间合作交流、与同学交往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分析、讨论,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活跃了课堂气氛,并达到了学以致用的学习目的二、本节课存在的不足:1、学生通过自学能学会的问题教师讲得过多;2、课堂容量过大,展现的知识点过多;3、教学节奏出现了不够协调的现象,显得前松后紧;4、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还没有进行充分的预见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没有进行详细的分析,对教师如何进行讨论过程的引导关注不够。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