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溶液的酸碱性.doc
8页第三节 溶液的酸碱性一、 备课标(一)课程标准:课标分析: “二、身边的化学物质”之(四)“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3.了解用酸碱指示剂(酚酞、石蕊)和PH试纸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4.知道酸碱性对人体健康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活动与探究建议:① 试验某些植物花朵汁液在酸性和碱性溶液中的颜色变化② 使用PH试纸检验唾液、食醋、果汁、肥皂水、雨水和土壤溶液等的酸碱性③ 自制汽水(二)化学具体目标:2.形成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初步认识物质的微粒观、变化观3.了解化学与社会和技术的关系,能用变化和联系的观点分析常见的化学现象,解释简单的化学问题4.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初步学会设计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6.初步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初步学习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进行信息进行加工7.能主动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8.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人类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关注与化学有关的某些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10.初步养成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严谨求实、乐于实践、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等科学品质。
二、备重点、难点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涉及三方面的内容:一、学会用酸碱指示剂、酸碱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二、知道PH试纸与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的关系;三、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酸碱性的强弱按照教学要求计划用一课时完成教材重点确定为:溶液的酸碱性及检验方法重点知识:学会用酸碱指示剂、酸碱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重点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从最熟悉的肥皂液、洗衣粉、食醋等入手,使学生首先认识到溶液的酸碱性,然后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知道PH试纸与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的关系,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于通过实验得出事实进行分析而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三、备学情(一)分析学生的起点知识和能力,思维障碍;学生都有这样的经历:学生对于吃西红柿,喝柠檬汁时感到有酸味,食醋也有酸味;使用肥皂和洗衣粉时会感到有滑腻感和涩味并不陌生这些经历使学生初步认识到他们是两类不同的物质但这些物质为什么有的有酸味?有的有涩味?不同浓度的醋酸酸味为什么不同?怎样用化学方法识别这两类物质?这些问题虽然学生难以自拔的提出来,但却是能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在原有心理发展水平上被引拔出来的,并且这样的问题最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所以教学起点应定为于学生已经验的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二)预测本班级学生可能达到的程度;估计有90%的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学会用酸碱指示剂、酸碱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知道PH与溶液酸碱性强弱的关系,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酸碱性的强弱50%的学生能够通过分析、讨论和模型法,从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角度,认识溶液呈酸碱性及强弱程度不同的原因,并进一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策略:①做好探究性实验,提供充分的感性认识②充分运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兵教兵”的策略突破难点四、备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类目标:1. 通过实验,学会用酸碱指示剂、酸碱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2. 知道PH与溶液酸碱性强弱的关系3. 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过程方法类目标:通过分析、讨论和模型法,从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角度,认识溶液呈酸碱性及强弱程度不同的原因,并进一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情感态度类目标:1.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在讨论中学会与别人交流、合作,体验合作学习和科学探究的乐趣2. 学会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3.体会从生活走进化学,再从化学认识生活的乐趣,激发探究求知的兴趣重点情感类目标: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备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学程序:构建动场——自主学习,实验探究——得出结论,交流探究——梳理反思,综合建模构建动场:讨论生活中食醋、洗衣粉、肥皂水、食盐水显酸性还是碱性还是中性。
一、如何检验溶液的酸碱性探究一 酸碱指示剂在不同溶液中的颜色变化实验步骤:在6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白醋,柠檬汁,石灰水,肥皂水,食盐水和蔗糖水然后向其中分别加入基地紫色石蕊试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在另外6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上述6种物质然后向其中分别加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白醋柠檬汁石灰水肥皂水食盐水蔗糖水加入石蕊试液后溶液的颜色加入酚酞试液后溶液的颜色【自主学习一】实验表明,可以用 检验溶液的酸碱性紫色石蕊试液遇到酸溶液变 ,遇到碱性溶液变蓝色;无色酚酞遇到酸性溶液 ,遇到碱性溶液变成 紫色石蕊试液和无酚酞试液遇到中性溶液都 活动目的】1. 通过学生从最熟悉的肥皂液、洗衣粉、食醋等入手,使学生首先认识到溶液的酸碱性2.初步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用化学语言表述有关信息,初步学习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进行信息加工活动过程】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获取信息——分析归纳总结——交流探究,反思——应用反馈 【活动策略】这里主要运用到的问题探究活动策略有:① 为学生创设引导其提出问题的问题情境策。
② 问题探究方法的选择策略③ 要致力于挑战性、竞争性学习环境的营造策略④ 营造一种对话、交流和质疑的课堂交流环境策略活动评价】采用活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了“当堂检测”二、怎样判断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自主探究二】请你选择感兴趣的物质(如白醋、柠檬汁、石灰水、肥皂水、食盐水、蔗糖水、雨水、自来水、汽水、啤酒和洗涤剂等),用pH试纸测定它们的pH按照pH由小到大的顺序将被检验试剂排序:试样PH试样PH【讨论】与同学们交流你的测试结果,如果有较大差异,请找出原因问题组二】1.在一定量的水溶液中,H+越多酸性越 ,OH--越多碱性越 2.化学上可以用 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pH的数值通常在 之间3.pH<7的溶液呈 性,pH越小,溶液的酸性越 pH> 7的溶液呈 性,pH越大,溶液的酸性越 pH=7的溶液呈 性4. 简述溶液pH的测定方法: 三、 物质的酸碱性对生命活动的意义1.人的体液的pH必须维持在一定范围内。
胃液中的胃酸主要成分是 2.土壤的酸碱性强弱对植物生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大多数植物适宜在接近 性的土壤中生长,土壤的酸性太强(pH< )或碱性(pH> ),作物就不能正常生长活动目的】1.通过实验,学会用酸碱指示剂、酸碱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知道PH与溶液酸碱性强弱的关系,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酸碱性的强弱2.通过分析、讨论和模型法,从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角度,认识溶液呈酸碱性及强弱程度不同的原因,并进一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活动过程】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获取信息——分析归纳总结——交流探究,反思——应用反馈 【活动策略】这里主要运用到的问题探究活动策略有:⑤ 为学生创设引导其提出问题的问题情境策⑥ 问题探究方法的选择策略⑦ 要致力于挑战性、竞争性学习环境的营造策略⑧ 营造一种对话、交流和质疑的课堂交流环境策略活动评价】采用活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了“当堂检测”综合建模: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简略的写在下面 课内作业:A组:1.溶液的酸碱度用________表示,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常用__________,鉴别溶液的酸碱性常用___________。
某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呈红色,则此溶液的pH_________(填“大于”、“小于”、“等于”)7,该溶液是无色酚酞显__________色,要使该溶液的pH值变大,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列溶液酸性最强的是( )A.pH=0的溶液 B. pH=1的溶液 C. pH=7的溶液 D. pH=14的溶液B组:我们常见的一些食物的近似pH范围如下:食物橘子汁四川泡菜牛奶鸡蛋清近似pH范围3.0~4.03.2~3.66.3~6.67.6~8.0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鸡蛋清显碱性 B.胃酸过多的人应少吃四川泡菜C.橘子汁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D.牛奶比鸡蛋清的碱性强课外作业:取花盆中少量土样,放在试管中,加入3-5毫升水,震荡后静置取上层澄清液,判断花盆中土壤的酸碱性是否适宜花的生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