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压轴题专项练习: 光学.pdf
11页光学压轴题专项练习讲方法一、平面镜成像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对称性)平面镜所成的像为正立、等大的虚像;像距等于物距;像与物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2.平面镜成像做题思路第 一 步:根据题意确定反射面、物体和像;第 二 步:根据对称性求解相应的距离问题、速度问题和像与物体的大小问题.3.找像点的作图题思路方 法 一:利用反射定律作图(如 图 1-1-1所示):做出反射光线;做出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其交点即为像点.方 法 二:利用平面镜成像原理作图(如 图 1-1-2所示):过点S做垂直于平面镜的虚线;在虚线上截取与物距相等的像距,则端点即为像点S1.二、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1.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与焦距的关系像的性质像距V物像与镜的位置关系能否用光屏接收到应用正倒大小实虚u2f倒立缩小实像2fvf异侧能照相机续表物距与焦距的关系像的性质像 距V物像与镜的位置关系能否用光屏接收到应用正倒大小实虚u=2f倒立等大实像v=2f异侧能(测焦距)2fuf倒立放大实像v2f异侧能投影仪u=f不成既更(平行光)u 九2B.s*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 以 14cm2f,则 f2f;当将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一倍焦距的距离.则此时uf,那么有可能是2fuf,则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也可能是u=2f,则成等大的实像;也可能是u2f,则成缩小的实像,所以只有u2f,即:7.5cmf当蜡烛放在凸透镜9cm处 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放大的像;2f9cmf,即:9cmf4.5cm联立得:7.5cmf4.5cm.(2)物 距 u等 于 12cm时,分析成像情况:a.当 6cmf4.5cm时,u2f,成缩小的倒立的实像;b.当 f=6cm时,u=2f,成等大的实像;c.当 7.5cmf6cm时,fu s2;又因为不论物离镜远还是近,像与物大小都相同,当铅笔远离镜子水平向右移动时,铅笔像的高度是不变的,即 h1=M2.答案C解析A.由图可知,在 a 点或e 点 时,各会成一个像,由于像和物体的连线经过镜面的延长线.故不能看到自己的 像 即 m=l,n=0;故 A 正确;B.由图可知,人在b、d 点 时,各会成一个像,由于像和物体的连线经过镜面,故能看到自己的像即m=l,n=l,故 B 正确;C.在 c 点 时,c 会通过两个镜面成两个虚像,由于像和物体的连线经过镜面的延长线,故不能看到自己的像,即 m=2,n=0,;故 C 错 误;D.在 f 点 时,在平面镜的背面,不会成像,即 m=0,n=0,故 D 正确.3.答案C解析P 桌面上放重物M 后台面发生倾斜,平面镜也发生倾斜,所以入射角变大,平面镜B 上的入射角变大,根据镜面反射的特点知反射的光线偏向右方,即光斑向D 点的右侧移动.4.答案B解析光线垂直于界面入射时,光线的传播方向不变;光从玻璃中A 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故从 A 出来的折射光线会向上偏转,在图中虚线的上部;光从空气中斜射入B 中 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此时的折射角等于A 中的入射角),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平5.答案C解析A.已知蜡烛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像.则物距u2f,根据图示可知,u=20cm,则凸透镜的焦距小于10cm,由于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焦点,所以折射光线与主光轴的交点应该在10cm以 内,故 A 错误;B.物距大于2f时,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 B 错 误;CD.由图可知,u=20cm,当物距大于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透镜的焦距小于10cm,故 C 正确,D 错误.6.答案C解析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A.小杨将蜡烛移至10cm刻度线处时,蜡烛到透镜的距离大于2 倍焦距,移动光屏,就会得到倒立、缩小的实 像,故 A 错 误;B.若蜡烛放置在20cm刻度线处,蜡烛到透镜的距离大于2 倍焦距,移动光屏,就会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故 B 错 误;C.若蜡烛放置在35cm刻度线处,蜡烛到透镜的距离大于1倍焦距小于2 倍焦距,移动光屏,就会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故 C 正 确;D.若蜡烛放置在45cm刻度线处,蜡烛到透镜的距离小于1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在光屏上不能承接,故 D 错误.7.答 案 D解析A.u=v=2f,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如图,u=v=2f=16cm,所以f=8cm.A 错误;B.当 u=12cm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B 错 误;C.当 u=20cm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C 错 误;D.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凸透镜的物距大于焦距,成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D 正确.8.答案D解析原来贴近报纸看文字时,看到的应该是正立、放大的虚像,而窗外景物成在报纸上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倒正、大小、虚实都不同,故 D 正确.9.答案B解析由图中可以看出,物距大于像距,在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实像,此时u2f;当他继续向凸透镜内注水,使水凸透镜的焦距变小,透镜的聚光能力变强,光线会比注水前要提前交汇,所以像会向透镜方向移动,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可 知,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将靠近透镜向左移动,而且像变小.10.答案物体大小;(2)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物体大小解 析(1)小军计划用这些器材探究“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的关系”.故小军计划探究的问题中的自变量是物体大小;(2)根据以上实验步骤可知,小军改变物体(两个叠放的红棋子)到平面镜的距离再次实验,所以实际探究的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与物距(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关 系;针对小军计划探究的问题,在实验步骤中,应改变物体大小.11.答案 10.0;幻灯机;(3);靠近解 析 由 图 知,光点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0.0cm,所以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在光屏上可以得到烛焰倒立、放大的像,此时物距处于1倍和2 倍焦距之间,幻灯机、投影仪都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放大镜是根据凸透镜成放大正立的虚像的原理制成;照相机是根据凸透镜成缩小倒立的实像制成的;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凸透镜A 成放大的实像,说明此时物距处于1倍 和 2 倍焦距之间;凸透镜B 成缩小的实像,说明物距大于2 倍焦距.因此凸透镜B 的焦距小于凸透镜A 的焦距.因为成的像减小,说明像距减小,光屏应靠近透镜.12.答案同 35;5 或 者 10解析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中实验的要求,首先把凸透镜、蜡烛、光屏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并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的高度,让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放在同一高度上,这样才能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2)由“蜡烛放置在距B 点 5.0cm处,保持透镜在A 点位置不变,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大小不同的两个像”可 知,在光屏上得到的像是实像,那么所选透镜的焦距一定不是15cm的,因为如果选择透镜的焦距为15cm,蜡烛放置在距B 点 5cm处,保持透镜在A 点位置不变,移动光屏,那么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而成为一束平行光;如果选择透镜的焦距为5cm,蜡烛放置在距B 点右边5.0cm处,即蜡烛置于光具座35cm刻度处时,此时u2f,保持透镜在A 点位置不变,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将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当蜡烛放置在距B 点左边5cm处,即蜡烛置于光具座25cm刻度处时,此 时 u2f,保持透镜在A 点位置不变,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将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但比蜡烛置于光具座35cm刻度处时所成的像还要小;如果选择透镜的焦距为10cm,蜡烛放置在距B 点右边5cm处,即蜡烛置于光具座35cm刻度处时,此时2fuf,保持透镜在A 点位置不变,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将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如果选择透镜的焦距为10cm,蜡烛放置在距B点左边5cm处,即蜡烛置于光具座25cm刻度处时,此时u2f,保持透镜在A 点位置不变,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将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综上所述,比较两次所成的像,当蜡烛置于光具座35cm刻度处时,所成的像较大;实验中所用透镜的焦距可能是5 或 10cm.1 3.答案根据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画出其折射光线,其折射光线与主光轴的交点即为凸透镜的焦点位置;根据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画出入射光线的延长线,与主光轴的交点即为凹透镜的焦点位置;如图所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