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画学术语释诂.pdf
5页中国画学术语释诂 墨色五分:指通过不同比例的水和墨的调和,出现不一样的灰和黑色变化,是多层次的浓淡干湿 “五色”是哪五色?说法不一,大多是说:焦、浓、重、淡、清;也有的认为应该说成:浓、淡、干、湿、黑;也有加“白” ,合称“六彩”的实际上指的就是墨色运用上的丰富变化理解起来不用太机械,不要认为墨和水只能调出五种变化,其实变化应该更多代表作如元代王蒙的《青卞隐居图》 三远是在欣赏山水画时,几乎逃不掉的一个词北宋郭思纂集的《林泉高致》中,记载其父郭熙说的三远:高远、平远、深远自山下而仰山颠,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高远也就是现在说的仰视;平远也就是现在说的平视;深远也就是现在说的俯视,再加上眺望 七观法,山水画技法名分为:步步看;面面观;以大观小(推远看) ;以小观大(拉近看) ;专一看;取移视;合“六远” 八格:中国画术语北宋韩拙《山水纯全集》提出:“凡画有八格:石老而润,水净而明,山要崔巍,泉宜洒落,云烟出没,野径迂回,松偃龙蛇,竹藏风雨也 七候:中国画术语清代戴熙《习苦斋画絮》提出:“作画须得七候:一、精楮(纸);二、笔与手称;三、色墨净;四、新游山水,或新见名迹;五、索画者工赏鉴;六、 意兴; 七、 工夫当不生不熟之际。
七候备而后佳构成 ” 六气:中国画术语清代邹一桂《小山画谱》提出:“画忌六气一曰俗气, 如村女涂脂; 二曰匠气, 工而无韵;三曰火气,有笔仗而锋芒太露;四曰草气,粗率过甚,绝少文雅;五曰闺阁气,描条软弱,全无骨力,六曰蹴黑气,无知妄作,恶不可耐 六长:中国画术语对绘画技法所举的六种长处有两说:一是北宋刘道醇《圣朝名画评》提出识画之诀,在乎明六要而审六长:“所谓六长者:粗卤求笔一也,僻涩求才二也, 细巧求力三也, 狂怪求理四也, 无墨求染五也,平画求长六也二是清代王昱《东庄论画》:“画有六长:气骨古雅、神韵秀逸、使笔无痕、用墨精彩、布局变化、设色高华是也,六者一有未备,终不得为高手 六要:中国画术语对绘画创作提出的六个要求有两说:一是五代梁荆浩《笔法记》:“夫画有六要:一曰气,二曰韵,三曰思,四曰景,五曰笔,六曰墨气者,心随笔运,取象不惑;韵者,隐迹立形,备仪(一作遗)不俗;思者,删拨大要,凝想形物;景者,制度时因,搜妙创真;笔者,虽依法则,运转变通,不质不形,如飞如动; 墨者, 高低晕淡, 品物浅深, 文彩自然, 似非因笔 ”二是北宋刘道醇《圣朝名画评》提出识画之诀,在乎明六要而审六长:“所谓六要者,气韵兼力一也,格制俱老二也,变异合理三也,彩绘有泽四也,去来自然五也,师学舍短六也。
六法:中国画术语品评人物画的六项标准,南朝齐谢赫《古画品录》所举“六法”为: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一作传模移写)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将“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列为首要之法 清代邹一桂 《小山画谱》 则认为“以六法言,当以经营为第一,用笔次之,赋彩又次之,传模应不在内,而气韵则画成后得之,一举笔即谋气韵,从何着手?以气韵为第一乃赏鉴家言,非作家法也其后论者益众,并逐渐应用到山水、花鸟等画科,且已习惯地成为“中国画”的代名词现代钱钟书重新作了标点:“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传移,模写是也”《管锥编》第四卷) 四难:中国画术语,清代盛大士《溪山卧游录》谓:“画有四难:笔少画多,一准也;境显意深,二难也;险不入怪,平不类弱,三难也;经营惨淡,结构自然,四难也 三到:中国画术语清代盛大士《溪山卧游录》谓:“画有三到:理也,气也,趣也非是三者,不能入精妙神逸之品,故必于平中求奇,纯绵裹铁,虚实相生 三病:中国画术语,指用笔的三种疵病北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一《论用笔得失》,“画有三病,皆系用笔,所谓三者:一曰版(板),二曰刻,三曰结。
版者腕弱笔痴,全亏取与,状物平褊,不能圆浑也;刻者运笔中疑,心手相戾,钩画之际,妄生圭角也:结者欲行不行,当散不散,似物凝碍,不能流畅也中国画重视用笔,重视线条美,画中若无线条美,谓之“无笔” 三品:中国画术语指品评书画艺术的三个等级,即神品、妙品唐代张怀瓘《书断》评历代书法家,立神、妙、能三品,源于南朝梁庾肩吾《书品》的上、中、下三等(每等又分上、中、下,共为九例);北宋刘道醇《圣朝名画评》以此评画,元代夏文彦、明代王世贞沿袭之又唐代朱景玄《唐朝名画录》援李嗣真《书后品》在上、中、下三等九品之外立逸品北宋黄休复《益州名画记》则分逸、神、妙、能四格谓“画之逸格,最难其俦,拙规矩于方圆,鄙精研于彩绘,笔简形具,得之自然,莫可楷模,由于意表,故目之曰逸格尔大凡画艺,应物象形,其天机迥高,思与神合,创意立体,妙合化权,非谓开厨已走,拨壁而飞,故目之曰神格尔画之于人,各有本性,笔精墨妙,不知所然,若投刃于解牛,类运斤于斫鼻,自心付手,曲尽玄微,故目之曰妙格尔画有性周动植,学侔天功,乃至结岳融川,潜鳞翔羽,形象生动者,故目之曰能格尔宋徽宗赵佶评画,以神、逸,妙、能为序清代黄钺细分至二十四品三绝中国书画术语,有两说:一是诗、书、画三者都有很高成就称为“三绝”。
唐玄宗李隆基曾题字于郑虔的山水画上曰“郑虔三绝”二是在画史上,东晋顾恺之被称为“三绝”, 《晋书》顾恺之本传,称顾具有“才绝、画绝、痴绝” 明清间, 也有把“才绝、 画绝、 书绝”称为“三绝”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