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历史试题解析.docx
10页2021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历史试题及解析(闭卷,满分90分,考试时间6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文字的诞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是精神文明的重大成果我国早在商朝时期便有了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商朝“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指( )A.甲骨文 B.小篆 C.隶书 D.草书【答案】 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朝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汉字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A项正确;小篆是秦朝的官方字体,排除;隶书是汉朝时期推行的字体,C项排除;草书大约形成于汉朝,D项排除2.根据规定,诸侯国国君每五年就要朝见周天子一次据鲁史《春秋)记载,二百四十二年间,鲁国国君朝见周天子只有三次,朝见晋国国君多达二十次这反映了春秋时期( )A.中央集权加强 B.周王室衰微C.社会和平稳定 D.儒学居主导地位【答案】 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春秋时期鲁国朝拜当时强国晋国的次数远高于周天子,说明的是当时周王室衰微,B项正确;材料与中央集权无关,A项排除;春秋时期的显著特征是诸侯争霸,C项排除;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D项排除。
故选B3.汉朝时期,西北地区的戍边战士除了守卫烽火台外,还要经常维护烽火台的军用设施和后勤设施这主要是为了( )A.征收赋税 B.抗击洪水 C.防御匈奴 D.抵御风沙【答案】 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汉朝时期,匈奴对汉朝形成巨大威胁,因此,在西北地区的戍边战士除了守卫烽火台外,还要经常维护烽火台的军用设施和后勤设施,以有效抗击匈奴,C正确;材料所说是军事措施,排除ABD4.研究发现,南北朝时期,鲜卑族慕容部从辽西主动迁到中原地区后来,慕容鲜卑便从历史上“消失”,只留下“慕容”一词作为一个姓氏而存在这一现象表明南北朝时期( )A.民族交融加强 B.南北发展平衡C.经济破坏严重 D.文学艺术繁荣【答案】 A【解析】依据题干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北朝时期,鲜卑族机那里了北魏,孝文帝迁都以洛阳,学习汉族,采取- -系列的汉化措施,加强了与汉族的民族融合,慕容鲜卑便从历史上“消失”,只留下“慕容”一词作为一个姓氏而存在,说明此时期民族交融加强,A符合题意; BCD 三项的内容与题干的材料内容无关,排除;故选A5.唐朝时期传到日本的螺钿铜镜(见下图),把南海的夜光贝、东南亚的琥珀、中东的宝石、阿富汗的蓝宝石巧妙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五彩缤纷的图案。
这体现了唐朝( )A.农业发展的水平 B.疆域范围的辽阔C.对外开放的气象 D.社会矛盾的尖锐【答案】 C【解析】材料“唐朝时期传到日本的螺钿铜镜"体现的是当时的中外交流,和对外开放的气象的说法有关,C项正确;材料与农业发展水平、疆域范围及社会矛盾等说法无关,ABD项排除6.南宋光宗时,出现了武官不习武艺,只学文章的现象这表明当时( )A.行政效率低下 B.财政困难 C.边患已经消除 D.重文轻武【答案】 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的治国政策是重文轻武,文人治国,因此出现“武官不习武艺,只学文章的现象”,D项正确;行政效率低下、财政困难的说法与材料无关,AB项排除;南宋时期仍然面临严重的边患问题,C项排除7.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中医中药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果要了解某中药材的产地、形色、气味及其主要疗效,可以查阅的古代药物学著作是( )A.《齐民要术》 B.《天工开物》 C.《农政全书》 D. 《本草纲目》【答案】 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本草纲目》是明朝李时珍编写的药物学著作,D项正确;《齐民要术》是农书,A项排除;《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B项排除;《农政全书》是明代徐光启创作的农书,C项排除。
故选D8.鸦片战争前,流行于广州地区的某些英语学习读物用粵语发音标注英语单词,词汇以贸易和日用为主此类读物( )A.适应了对外通商的需要 B.揭示了清政府腐败无能C.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发展 D.体现了富国强兵的政策.【答案】 A【解析】依据题干“流行于广州地区的某些英语学习读物用粤语发音标注英语单词,词汇以贸易和日用为主”的信息可知,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有广州十三行与外国有贸易往来,广州地区的某些英语学习读物用粤语发音标注英语单词,词汇以贸易和日用为主,这类读物的出现是为了更好的适应对外通商的需要,A符合题意; BCD三项的内容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故选A9.从1861年开始,“ 自强”一词在奏折、谕旨和土大夫的文章中经常出现为了自强,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曾国藩、李鸿章等掀起了(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C.戊戌变法运动 D.义和团运动【答案】 B【解析】依据题干“为了自强,维护清王朝统治”的信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为了维护清朝统治,实现富国强兵,曾国藩、李鸿章等掀起了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洋务运动,B符合题意;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是农民运动,AD排除;戊戌变法运动是康有为和梁启超发动的改革运动,C排除;故选B。
10. 19世纪末,某条约签订后,法国的画报刊载了一幅漫画( 见下图),描绘了列强瓜分中国的情况该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答案】 D【解析】依据题干的时间是19世纪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 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D符合题意;《南京条约》的时间是1842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天津条约》的时间是1858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北京条约》的时间是1860 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故选D11.位于广州市黄埔区辛亥革命纪念馆陈列着一幅黄兴撰写的对联:“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该对联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萍浏醴起义 B.二次革命 C.黄花岗起义 D.护国战争【答案】 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11 年,为推翻清朝统治,同盟会在广州组织了黄花岗起义,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C正确;萍浏醴起义是在湖南、江西交界,排除A;二次革命、护国战争均是为反对袁世凯,排除BD12.经过五四运动,越来越多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其中,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介绍的是( )A.鲁迅 B.梁启超 C.胡适 D.李大钊【答案】 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18 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在中国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的旗帜,1919 年,又在 《新青年》上发表了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介绍,D符合题意;鲁迅的成就是发表《狂人日记》,排除A;梁启超发动了戊戌变法,排除B;胡适掀起了文学革命,主张用白话文能代替文言文,排除C;故选D。
13.某班同学在历史剧表演时,使用了以下两件道具,据此判断,该历史剧的主题可能是( )A.五四风云 B.北伐凯歌 C.长征岁月 D.抗日烽火【答案】 D【解析】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 年,共产党为了更好的联合国民党抗日,把自己的部队改名为八路军和,D项正确;五四风云属于1919年的五四运动时期,此时期的中共没有成立,A项排除;北伐凯歌是北伐战争时期,此时期的国共第一次合作, 共同称为国民革命军,B项排除;长征岁月属于长征时期,此时期中共的部队被称为红军,C项排除;故选D项14.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在大庆油田的建设中,广大建设者吃大苦、耐大劳,建设起当时我国最大的石油基地其中被称为“铁人”的是( )A.王进喜 B.焦裕禄 C.邓稼先 D.袁隆平【答案】 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进喜是大庆石油工人,被称为“铁人”,A项正确;焦裕禄被称为“党的好干部”,B项排除;邓稼先是“两弹元勋”,C项排除;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之父”,D项排除15. 周恩来总理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会议朝着达成协议、避免走上歧路的正确方向前进。
这里的“会议”是指( )A.巴黎和会 B.雅尔塔会议 C.万隆会议 D.华盛顿会议【答案】 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推动了会议的圆满召开,C项正确;周恩来并未出席巴黎和会、雅尔塔会议及华盛顿会议,ABD项排除16.下图是1978~2008年全国乡镇企业数量变化图:乡镇企业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大跃进”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C.经济体制改革 D.人民公社化运动【答案】 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 年后我国的乡镇企业数量急剧增加,这主要和我国的经济体制有关,激发了经济发展的活力,C项正确;大跃进运动、农业合作化运动及人民公社化运动均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ABD项排除17.某同学在利用历史笔记复习时看到下列内容:●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洗雪了百年国耻该同学复习的内容可能是( )A.社会生活的变迁 B.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C.经济特区的建立 D.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答案】 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9年7 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因此B项正确;材料与社会生活变迁、教育文化事业发展无关,AD项排除;经济特区设置于1980 年,C项排除。
故选B18. 2016年,我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隐形战斗机歼-20公开亮相; 2017 年,我国第一艘自主设计建造的航空母舰进行设备调试和颜装施工这反映了我国( )A.重视和平利用核能 B.积极开展多边外交C.积极推进科技强军 D.大力发展航天技术【答案】 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一代隐形战斗机歼20“自主设计建造的航空母舰"均体现的是我国在积极推动科技强军的步伐,C项正确;材料与核能利用无关,A项排除;材料与外交发展无关,B项排除;材料与航天技术无关,D项排除19.公元前4世纪,随着亚历山大东征,大量希腊人迁到东方,吸收当地的文化与风俗希腊文化传入印度与佛教结合,形成了一系列雕塑、绘画艺术可见,亚历山大帝国( )A.强化了等级制度 B.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C.推动了海外贸易 D.统一了东西方语言文字【答案】 B【解析】材料“随着亚历山大东征,大量希腊人迁到东方,吸收当地的文化与风俗”体现的是亚历山大东征在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B项正确;材料与等级制度强化、海外贸易发展及统一语言无关,ACD项排除20.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写道:“ 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这体现了( )A.人文主义 B.神权至上 C.维新思想 D.科学精神【答案】 A【解析】依据题干“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的代表人物,他强调人的力量,注重人性,宣扬人文主义精神,他的作品《哈姆雷特》充分体现了这一-思想,A符合题意;神权至上是封建思想,B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