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目标大机动的制导指令校正算法研究.docx
6页抗目标大机动的制导指令校正算法研究 候冰 张金鹏 曹有亮 赵阳摘要: 针对寻的末制导中对抗大机动目标的情况, 同时考虑导弹制导系统动力学及重力影响, 提出了一种新的制导算法, 即在制导回路中加入指令校正环节 该制导算法通过引入校正环节, 并在制导律中引入导弹加速度, 可以弥补弹体动态响应引起的延迟, 减小脱靶量, 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系统快速性, 提高制导控制系统对抗目标大机动的能力关键词: 目标机动; 动力学滞后; 制导律; 导弹加速度; 校正算法: TJ765; V438: A: 1673-5048(2018)02-0029-050引言随着新型推力矢量涡扇发动机、 先进气动设计、 双向数据链和隐身技术的应用, 第四代战斗机和无人作战飞机等新一代航空武器相继出现, 使得在未来战争中导弹将面临机动能力更强、 逃逸方式更复杂、 可探测性更差的攻击目标然而, 目前对于抗大机动目标制导算法的研究, 大多是在目标信息及其机动方式完全准确可知的前提下进行的, 这种假设在实际工程实现中并不成立, 目标运动信息很难准确获得, 并且有一定的延迟, 难以满足对目标准确信息的需求 导弹制导系统动力学影响会引起过载跟踪制导指令的响应延迟, 末制导时严重影响制导性能。
本文假设导弹采用雷达导引头,可以提供视线角和弹目接近速度信息, 针对末制导中目标进行大机动的情况, 与此同时, 考虑导弹制导系统动力学及重力影响, 利用经典控制理论, 在制导回路中加入指令校正环节 通过比例制导律和校正环节相结合来减小脱靶量, 并在制导律中引入导弹加速度 结构形式上类似于比例-微分控制器, 可以一定程度上提升系统快速性, 提高制导控制系统对抗目标大机动的能力1数学模型与问题描述鉴于通过反馈/前馈控制信号可提高瞬态和频率响应, 考虑如何利用经典控制理论来提高制导性能, 并在制导算法中引入导弹的实际加速度1.1目标机动模型通常情况下, 能否精准获取目标的机动状态, 将会对制导精度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 目标机动模型和实际模型之间越接近, 那么推导出的制导算法的工程实用价值也会越高首先, 假设目标为正弦机动, 一般来说, 不管是逃逸机动或者是蛇形机动, 在实际应用中, 均可将其看作为正弦机动 本文假设目标是一阶动力学系统, 包含动力学时间常数Tt, 采用正弦机动形式, 该机动模型表达式如下:y·T=VTV·T=aTaTaTc=1Tts+1aTc=aTcsin(ωTt) (1)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