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校学生学习倦怠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docx
5页体校学生学习倦怠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 摘要:学习倦怠是目前体校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学业和身心发展本文通过调查问卷和课堂观察和课余谈心等方法,对乳山市竞技体育运动学校的初中部和中专部学生学习倦怠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课程枯燥无味,教学方法不满意,心理压力大,学生自身原因是产生倦怠的主要影响因素针对这些因素,我们提出了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运用好情感教育,关心学生的心理,以及取得社会上的更多的支持等相关对策关键词:体校 学习倦怠 心理特点 教学模式 情感教育 对策一、竞技体校学生日常学习现状分析:中小学生是相当一普遍的社会群体,教育部为中小学生制定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培养方略,在这里们研究“竞技体校学生”这一特殊学生群体与普通中小学生相比,这些学生又具有运动员这一特殊身份,享受国家培养津贴,也承担国家赋予的更高使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竞技体校得奖牌的数量为第一衡量标准,获得高水平、高数量的奖牌就会得到上级部门的青睐和引起社会的较大轰动,在运动员选拔过程中就会有优质生源到高级体校就读因而在学校教育里就形成重视训练成绩,而忽视了文化课成绩这在体校教育的社会评价中有着较差影响。
然而没有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思想教育,没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这是不合格的人才体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大致是在气质、创造力、观察力、意志力、处理难题能力、考试焦虑度和心理健康等个性因素上有较大缺陷他们多个性豪放,不拘小节,学习时观察不够全面仔细;或意志力薄弱、仅忙于应付作业,无法处理难题,惧怕考试;或更无创新意识,心理健康欠佳,情绪不稳定,自卑、缺乏自信心,遇事易冲动等二、学习倦怠的定义及产生学习倦怠的主要影响因素:学习倦怠(student burnout),所属类别心理学,其概念来源于职业倦怠(job burnout)的研究借鉴其在"职业倦怠"中下的定义:学习倦怠是指学生对学校课程学业持负面态度的一种现象,并且伴有以下行为表现:对所学课业和学校活动热忱消失,呈现一种消极状态,对同学、朋友态度冷漠和疏远,其产生原因是较长时间来自学校课程等方面的压力我国学术界对学习倦怠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在国家教育委员会的文件中也没有对此做出界定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伴随学生群体而存在,往往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因而也是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概括来说,学习倦怠表现在学生对所学课业和学习活动热忱消失,是学生对课程学业持负面态度的现象。
针对体校学生的学习倦怠分析主要有以下方面影响因素:(一)学习基础差相比其他同龄人,大部分竞技体校的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本身基础比较差加上运动员在学校的主要精力都用在竞技项目的训练上,学校对运动员的竞技成绩考核也胜过对运动员的文化成绩考核这也使得运动员将大部分成绩都用在竞技项目的训练上,而训练对学生的体力消耗也很大,对运动员的学习也有一定的影响二)课程枯燥无味有1/3的同学认为课程枯燥无味而倦怠分析主要原因是课程设置的不够合理专业课多,基础课少,必修课多,选修课程少,加之体育学校注重数理化主科而轻视音乐,书法,美术等学科课程内容实用性不强,不能满足学生专业发展的需求除教师讲授和学生努力因素外,更重要的是课程内容脱离了学生的实际需求三)教学方法不满意有1/4的同学对教师的教学方法不满意,产生倦怠情绪事实也是如此,在学科课程的教学中仍然采用我教你学,我讲你听的填鸭式的照本宣科内容空洞乏味,教法单一,有的老教师上课缺乏创新意识四)自身的心理压力比较大自身因素产生的倦怠情绪的同学占了1/3学生学习缺乏自信心,缺乏乐趣,往往把学习看成是一种心理负担有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习好是为了家长学的,是为了老师学的。
有的学生放纵自己,怕苦怕累,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三、针对学习倦怠学生的转化对策:(一) 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文化课教学只有彻底改变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创设多样化,富有趣味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参与课程教学互动,促进学生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才能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使抽象复杂的教学内容变得更为具体,生动,直观,形象,增加教学的吸引力和趣味性,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如在专业教学中,也可以根据课程的特点,将课内讲授的和课外实践紧密结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二)运用好情感教育体校中有不少学生学习倦怠是因为心理问题有部分学生的家庭往往是单亲家庭或者是矛盾多的问题家庭他们小小年纪心里藏的事情非常多,比较敏感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家庭影响,更加重视维护他们的自尊心更多的用赞许,表扬,奖励和给予依赖性委托的方法,唤起他们的自尊心,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用好情感教育,关键是要用好宽和严这两个情感教育的双刃剑调动其进取的积极性,进而培养问题家庭倦怠生自强拼搏的精神三) 培养倦怠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懂得勤能补拙的道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事情的发展变化有它的规律性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
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内因通过外因而发生变化学生这个内因只有通过教师这个外因才能发生变化兴趣是学习的挚友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营养,提高学习效率,形成兴趣才能成为开发人的智力的动力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细细调查研究,比较掌握每个后进生的特点切重火候,对症下药让他们真正认识到凡是生活中的美,都是由劳动创造的发奋早为好,苟晚休嫌迟最近不努力,一生都无知帮助他们总结认识自己,实现他们的人生劳动价值(四)、及时巩固转化“成果”要不断给学习倦怠学生注入新的“活力”在学习倦怠学生的转化过成中,应恰当地运用激励方法适时鼓励,不忘赞扬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起着学生衡量自我的成败、认知自身能力的暗示作用学生不断地得到成功的激励,才有动力五)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社会支持系统是个体应对压力的重要外部资源很多研究显示,支持系统可以使个体减轻压力延缓倦怠感的产生一个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构建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综合教育体系对于预防学生学习倦怠具有重要作用四、总结学习倦怠学生的转化工作是一个长期、持续性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们持之以恒地对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付出更多的耐心,转化工作才能坚持下去。
再者,学习倦怠学生具有相对性、暂时性、可变性这就需要各学科教师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运用自己在课题研究中积累的经验不断调整转化方案,改进工作思路,尽最大努力转化学习倦怠学生,让他们在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不断取得学习上的进步参考文献:[1]王翠荣 高职学生学习倦怠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及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7)[2]李梦霞 学习倦怠的研究综述[J] 科技信息 2009(21)[3] 杨春艳体育专业学生学科课程学习倦怠的因素及对策研究[A]高教论坛 2010.2-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