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17、秋水讲解提纲.pdf

24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37862315
  • 上传时间:2018-04-23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36.04KB
  • / 2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秋水原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径流,流出流域出口断面的水流,称为径流)之大,两 涘(sì,水边)渚(zhǔ ,水中陆地)崖(岸边)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译文:秋季河水上涨的时节到了,百川水流灌注到黄河,黄河径流量非常大,站在岸边,连水中小洲和对岸上放牧的是牛是马都分辨不清于是主管黄河之神河伯欣欣然,有点沾沾自喜,认为天下的美丽都在自己这里原文: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译文:顺着水流向东行进,到了北海,面向东望去,看不到水的边际 于是呢,河伯开始转变了他洋洋自得的表情,眺望海洋对着海神叹气说:?乡野俗语是这样说的:‘自以为知道了很多道理,因此就认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了’说的就是我原文: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译文:况且我听说过贬低孔仲尼的主张,轻视伯夷的正义的人起初我不信今天我看到你主管的海洋广阔的无穷无尽(就像孔子的学说那样),我如果没有来到过你这里有过这等体验,我一定会很了危险了(意即不能得道)。

      我总是在你这样的大道无边的人面前闹笑话原文:北海若曰: ?井鼃(wā,古同 ?蛙?)不可以语于海者, 拘于虚(墟)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dǔ ,专一)于时也;曲士(见解偏颇又固执已见的人)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北海海神说:?井里的青蛙,不能够与它谈论大海,就是因为它长期囚禁在废井里夏天的虫子,不能够与它谈论冰冻,就是因为它专一地生活在夏季见识偏狭、固执己见的人,不能够与他谈论大道,这是因为他们被自身的教育或宗教所限制今天你从河岸和小洲里走了出来,看到大海,才知道自己的浅陋,这样就可以同你谈论大道了原文: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w ěi lǘ,古代传说中泄海水之处)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译文:天下的水面,没有比大海广阔的天下的河流水流千遭归大海,永远没有停息过,但是却永远也流不满海水通过尾闾漏泄,永远没有停止,但是海水却不会减少不受季节影响,不受旱涝影响这是它远远超过江河,不可用数量来计算的原因原文: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译文:可是我从来没有把自己看的很伟大很广阔,把自己和天地相比,和阴阳二气对天地万物的支配来比,我在天地之间,就好像一颗小石头或一棵小树木在大山里一样当一个人认识到了自己的渺小,又怎么会把自己看得很伟大呢!原文: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l ěi kōng ,蚁穴)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tí,稗草)米之在大仓乎?译文:累积四海之大,在天地之间所占的比例,不就像蚁穴筑巢在大河边一样吧?累计中国的土地,在整个地球上所点的比例,不就像稗草的米粒在谷仓里一样吗?原文: 号物之数谓之万, 人处一焉; 人卒(民众)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译文:我们对物质的数量习惯以万来称呼,人只是其中一个种类;九州的民众,都是谷物所喂养,舟船和车辆所承载,某一个人,只是其中普通一员;把自己这个人和万物相比,不就像马身体上的一个毫毛吗?原文: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译文:五帝所筹划的, 三五所争夺的, 仁人们所忧虑的,足当重任的干练之士所劳碌的,都是把小的东西给放大了(总认为天下最重要,自己的主张最正确, 自己的能力最强,到底天下有那么重要吗,到底自己绝对正确吗,到底是为了天下还是为了自己?)。

      伯夷拒食周禄,是为了声名;孔仲尼论议天下为是了彰显博大这都是自以为大,不正好像你刚才自认为黄河水天下最美一样吗?原文:河伯曰: ?然则吾大天地而小豪末,可乎??北海若曰:?否夫物,量无穷,时无止,分无常,终始无故是故大知观于远近,故小而不寡,大而不多,知量无穷译文:河伯说: ?既然这样,我把天地当作最大,把毫毛当作最小,可以吗? ?北海若说:?不可以!万物的度量是没有穷尽的, 时间是没有停止的, 标准和界限不是恒定的,结束和开始不是一程不变的所以,大智慧的人观察远近事物,才会看小的不小,看大的不大,不管小大,所探求的范围是永远没有穷尽的原文:证曏 (向,相互指向) 今故,故遥而不闷, 掇 (duō ,用手拿起)而不 跂(qǐ ,企求) ,知时无止;译文:对于古今的事情,能够相互印证,发现它们共通的本质所以,对于遥远的古代的事情,不会感觉有糊涂和疑问存在,对于当前的事虽然好像是手拿把掐,但不会有任何妄想和企求,他们知道时间是无法停止的,事物是随着时间不断发展变化的,事物的大趋势谁也改变不了原文:察乎盈虚,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知分之无常也;明乎坦 塗(途),故生而不说,死而不祸,知终始之不可故也。

      译文:他们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充实和空虚(同一般人在充实和空虚上的认识正好是相反的),所以得到了不喜悦,失掉了不忧虑,他们知道充实和空虚的界限不是固定不变的;他们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坦途,所以生存在这个世界不会感到高兴,离开这个世界不认为是灾祸,他们知道每一个终始的过程都是不能再来的原文:计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其生之时,不若未生之时;以其至小求穷其至大之域,是故迷乱而不能自得也译文:计量人类所能认知的知识范畴,不如人类所不能感知的知识范畴更广大;人类出生以后,经未出生的时候,感知的能力进一步缩小;凭着这种非常小的感知能力,企求在非常大的未知领域里达到无所不知,于是,势必会弄得迷茫混乱,一无所得,甚至转丢自己原文:由此观之, 又何以知豪末之足以定至细之倪(ní ,边际)?又何以知天地之足以穷至大之域??译文:由此看来,又怎么能够知道,通过毫毛就足以确定它是世界最小的究竟了(小到不能再小)呢?又怎么能够知道,通过天地就足以确定它们是世界最大的范围了(大到不能再大)呢?原文: 河伯曰:?世之议者皆曰:‘至精无形,至大不可围 ’是信情乎??译文:河伯说: ?世上喜欢辩论的人都说:最精微的东西无形无状,最大的东西不可限量。

      这是真实的情况吗??原文: 北海若曰:?夫自细视大者不尽,自大视细者不明夫精,小之微也;垺(pó u,极大 ) ,大之殷( 盛大,众多)也故异便,此势之有也译文:北海海神若说:?站在细节的角度去观察大的事物,就会看不清;从大概的角度去看细微的末节也同样难以看明白 精微, 是小之又小的东西;无限, 是大中最盛大的因此,他们的不同很容易辨别,主要体现在它们所表现出的势头上原文:夫精粗者,期(qī ,限定)于有形者也;无形者,数之所不能分也; 不可围者, 数之所不能穷也 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致意者,物之精也言之所不能论,意之所不能察致者,不期精粗焉译文:精华和糟粕,只能限定在对有形物质的形容无形的东西,是尺度和数量所不能划分和衡量的不可限定大小的东西,是尺度和数量所不能够穷尽的可以用语言来描述的,是事物的糟粕;可以通过意会的方法来表达的,是事物的精华;语言不能描述,意会也不能体察透彻的东西,就是精华和糟粕所不能限定的了原文:是故大人之行,不出乎害人,不多仁恩动不为利,不贱门隶货财弗争,不多辞让事焉不借人,不多食乎力不贱贪污译文:因此,伟大的人的行为,不会出于损害别人的动机,也不会过分的显示对别人施予仁义和恩惠。

      一切行为,均与利益无关,实行人人平等,连看门的差役都不会轻视他们不会去争抢财货,也不会过分的在财货上辞谢和推让做事情不依赖他人,也不会过分的浪费自己的力气同时,对于社会上贪心和灰色黑暗的做法,也不会看不起原文: 行殊乎俗, 不多辟异; 为在从众, 不贱佞谄 (nì ng chǎn) ,世之爵禄不足以为劝,戮(侮辱)耻不足以为辱;知是非之不可为分,细大之不可为倪(边际,端倪) 译文:行为与世俗迥然不同,但是也不会过分到邪僻和怪异的程度;外部行为上坚持顺从民众,随波逐流,却并不轻视那些谄媚奉承的行为世俗的官爵和俸禄不能够使他受到鼓励,羞辱和侮辱不能够使他被污辱他们懂得,是和非不可能找到一个确定不变的界限(也可能理解为是和非是不能分离的),小和大不可能找到一个确定不变的标准(小和大,是和非,都是辩证的,发展的)原文:闻曰:‘道人不闻,至德不得,大人无己’约分之至也译文:我听说:得道的人是什么也不听(离相离名人不禀) ,最伟大的美德是一无所得(心里是空的灵的),最伟大的人是没有自己的概念的这话简略大概又分明、明确到了极点(混沌和分明相统一的境界)原文:河伯曰: ?若物之外,若物之内, 恶至而倪贵贱 (边际,端倪,引申为分清) ?恶至而倪大小??译文:河伯说: ?像事物的外在,像事物的内在,怎么样才能达到分清谁贵谁贱的目标?怎么样才能达到分清谁大谁小的目的??原文:北海若曰: ?以道观之,物无贵贱。

      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译文:北海若说: ?从大道的角度来看待,事物不分贵贱从事物个体的角度来看待,都是认为自己高贵,因而互相轻视从世俗的角度看待,贵贱的说法又自己不能决定原文:以差观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则万物莫不小译文:从不同的角度、立场来看待事物,顺应他伟大的方面来使它发挥伟大的作用,那么万物没有不伟大的;因应它渺小的方面来使它发挥渺小的作用,那么万物没有不渺小的原文:知天地之为稊米也,知豪末之为丘山也,则差数睹矣译文:懂得了天地就像一颗稻米,毫毛就像一堵山丘,那么事物的差别也就可以看清了原文:以功观之,因其所有而有之,则万物莫不有;因其所无而无之, 则万物莫不无; 知东西之相反而不可以相无,则功分定矣译文:从用途的角度来看待,顺应事物有用的方面去使用它,那么万物都是有用的;顺应事物没用的方面去用它,那么万物都是没用的我们都知道东和西是相反的方向,但是却谁也离不开谁,那么用途(有用和无用)的区别也就明确了原文:以趣(qù ,趣向、志趣)观之,因其所然而然之,则万物莫不然; 因其所非而非之,则万物莫不非; 知尧、桀之自然而相非,则趣操睹矣。

      译文:从人的趣向和志趣来看待事物,顺应人所认可的方面去认可它,那么万物没有不正确的;因应人所否定的方面去否定它,那么万物没有不错误的所以,我们就会理解尧和桀自然而然地会相互指责和攻击,那么对价值取向和操守也就看清了(不同的志趣和操守,是因为所走的道路和方向不同,但彼此的过程同样都是必须的,最终的归宿都是无;然后无又生万有) 原文:昔者尧、舜让而帝,之(燕相子之)、哙(燕王哙)让而绝,汤、武争而王,白公(楚平王之孙白公胜)争而灭译文:过去尧舜禅让而帝位相传,燕王哙和燕相子之的禅让却造成了人政俱亡;商汤王和周武王通过战争取得王位,楚平王之孙白公胜却通过战争使自己灭亡原文:由此观之,争让之礼,尧、桀之行,贵贱有时,未可以为常也译文:由此看来,战争和禅让的礼制,尧和桀的行为,贵和贱的时遇,不能够当作恒常不变的东西去对待原文:梁丽可以冲城,而不可以窒穴,言殊器也译文:粗大的木头可以用来冲垮城门,却不能够堵塞小的洞穴,这说明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原文:骐骥(qíj ì,骏马) 、骅骝(huáli ú,骏马)一日而驰千里,捕鼠不如狸狌,言殊技也译文:骐骥和骅骝这样的骏马,日行千里,但用来捕鼠却不如狸猫,这说明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技能。

      原文:鸱鸺(chī xi ū ,猫头鹰)夜撮蚤,察豪末,昼出瞋目而不见丘山,言殊性也译文:猫头鹰夜里能抓跳蚤,明察秋毫,到了白天瞪圆双眼却看不到山丘, 这说明不同的时间、 条件有不同的特性原文:故曰, 蓋(盖) 师是而无非、师治而无乱乎?是未明天地之理、万物之情者。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025年智慧安防智能视频监控防暴系统知识考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2025年智慧安防智能围栏入侵检测技术知识考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2025年智慧安防多场景动态联动协同技术知识考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2025年智慧学校智能会议管理系统技术知识考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2025年智慧城市规划建筑能耗管理系统技术考核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2025年智慧城市能源管理系统知识考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2025年智慧城市管理数字孪生建模知识考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2025年智慧城市环境监测AI分析准确率知识考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2025年智慧城市消防物联网监测系统可靠性知识考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2025年智慧城市水资源管理优化知识考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2025年智慧城市智能公共安全系统技术知识考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2025年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安防视频监控与AI分析系统知识考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2025年智慧城市应急管理系统知识考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2025年智慧城市公共设施运维测试知识考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2025年智慧城市交通流量预测策略知识考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2025年智慧城市交通流量数据整合方法学知识评估与解析.docx 2025年智慧城市交通信号诱导技术知识考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2025年智慧城市交通信号智能调控标准知识考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2025年智慧场馆大型活动安保技术知识考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2025年智慧园区智能巡检机器人技术知识考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