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州市海珠区教育事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docx
23页广州市海珠区教育事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 (2021-2025年) 目 录 第一章 “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回顾 1 一、发展地位再巩固 1 二、服务体系再完善 2 三、改革成果再深化 3 四、培育质量再精进 4 五、干部队伍再发展 4 六、惠民力度再加强 5 七、辐射影响再扩大 6 第二章 “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环境 7 一、发展机遇 7 二、主要挑战 9 第三章 “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总体战略 12 一、指导思想 12 二、基本思路 13 三、发展目标 15 第四章 “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18 一、构建现代化的立德树人教育体系 18 二、推进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发展 19 三、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20 四、推进高中教育特色适切发展 20 五、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 21 六、推动民办教育规范品质发展 22 七、推动终身教育多元覆盖发展 23 八、推动校外教培健康良性发展24 第五章 “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项目 25 一、教育资源扩容增量项目 25 二、办学条件升级改造项目26 三、教师队伍蓄能提质项目 27 四、“五育融合”体系构建项目 30 五、教育集团生态优化项目 32 六、信息化智慧支撑项目 34 七、教育督评应用改革项目 36 八、湾区教育交流合作项目 38 第六章 “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39 一、坚持党建引领,构筑基层治理“金字塔” 39 二、拓展投入渠道,绘就多元并举“全景图” 40 三、强调规范思维,打造现代治理“新引擎” 40 四、聚焦防控底线,拧紧平安校园“安全阀” 41 五、凝聚社会共识,齐述海珠教育“好故事” 42 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海珠教育现代化,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支撑海珠区数字经济示范区、产城融合引领区、城央生态宜居区、文商旅融合样板区的建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依据《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广东省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广州市教育事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广东省教育现代化2035》《广州教育现代化2035》,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施行后,将按照《广州市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第四章的规定执行决策后评估制度 第一章 “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回顾 “十三五”期间,海珠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公平优质的价值取向,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践行“基于公平,追求卓越,办家门口的优质学校,办人民满意的海珠教育,为每一个学习者提供适性的教育”核心思路,奋力推进全区教育现代化发展,顺利完成海珠区“十三五”教育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为服务海珠区现代化中心城区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海珠教育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发展地位再巩固 海珠区建立了完善的教育财政投入机制,依法保障教育经费“两个只增不减”2016至2020年,各级公共财政经费总投入达148.72亿元,从2016年的28.24亿元上升至2020年的31.84亿元,年平均增幅3.19%;公共财政教育经费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例分别为29.95%、27.96%、26.65%、26.10%、23.96%;教师福利待遇不断提高,实现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不低于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五中、五中滨江学校、菩提路小学等多个学校工程项目相继竣工并投入使用,中海名都配套学校、鹤鸣五巷小学等建设项目正在推进中。
通过改建、扩建等方式,学校场室面积得到增加,学校教学环境明显改善2016年至今,新增中小学优质学位9886个,新增及转制公办幼儿园学位13585个 二、服务体系再完善 海珠区把“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规范化幼儿园建设”写入政府工作计划,把“民办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覆盖率达70%”“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80%”写入区政府“十件民生实事”,公平普惠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日臻完善截至2020年底,全区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117所,占比100%;其中民办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26所,占比100%;规范化幼儿园141所,占比95.9%通过新建、转制等方式累计增加13585个公办幼儿园学位(其中,新建公办幼儿园17个园区,民办转公办幼儿园38个园区),2020年底,实现公办幼儿园在园人数占比达51.16%、普惠性幼儿园在园人数占比达87.96%,高质量完成“5080”攻坚任务(即: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数达到50%以上,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0%以上)2020年,我区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招生工作督导验收获评“优秀”等次多途径扩大普通高中优质学位供给新增示范性高中学位约3500个,示范性高中学位占普通高中学位的比例增加至65.10%。
特殊学校教育、普通学校随班就读、附设特教班教育及送教上门四级特殊教育网络初步建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水平进一步提升海珠工艺美术职业学校、穗华职业技术学校申报省级重点中职学校取得实质性进展广州老年开放大学海珠学院与区内18条街道及1所企业合作,共同开办19所老年教育学校,基本形成三级办学体系,社区教育课程及资源库建设更加成熟 三、改革成果再深化 加强教学管理,推进课程教学改革、高中选课走班制探索和课堂教学比武,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推进“区管校聘”改革,稳步实施新机制教师招聘,干部及教师交流轮岗实现常态化,师资均衡水平明显改善入选广州市“智慧教育示范区”支撑区,获信息化行业高峰论坛“2020公开课PRO”年度政务创新奖和团队颁发的2020年度“数字化政务民生先锋”奖,全区实现三个100%(多媒体教学课室建设可触控式多媒体教学平台覆盖率100%、中小学网络多媒体教室覆盖率100%、数字校园样板行政区和教学区无线网络接入率100%)已组建5个教育集团,覆盖23所学校,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充分发挥了优质教育资源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四、培育质量再精进 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持续完善“一办(部)两心三级四协同五专委”德育工作体系,形成制度创新、以德育人、全员育人、特色彰显、充满活力的海珠德育工作新局面在近两年举办的广州市中小学班主任技能大赛、中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示范班评比活动和2019年广州市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三百”工作中,我区获奖总数均居全市榜首坚持提质增效主方向近五年,中高考成绩稳步提升;区属中职学校毕业生“双证率”超过95%,一次性就业率100%近五年,全区学校参加市级以上各类体育竞赛获奖4074项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影响力持续扩大,区内学校参加历届“富力杯”广州市校园足球联赛夺冠总数全市第一;全区中小学共培育了102个区级艺术特色项目,区少年宫小天使交响乐团、小海燕合唱团成为广州市素质教育展示名片之一9所中小学被评为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打造海珠特色劳动教育品牌,印发《海珠区教育局全面推进新时代中小学幼儿园劳动教育实施方案》,150多人次获市级以上劳动教育比赛奖项建成13所省、市级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累计创建区级及以上健康学校134所,创建率达78.15% 五、干部队伍再发展 深入推进人事改革,制定“区管校聘”、交流轮岗等规范性、指导性文件。
近五年,全系统共1008人次参加交流轮岗持续深化校长职级制管理改革,2017年至今,共认定特级校长9名,一级校长26名,二级校长38名、三级校长34名,四级校长90名扩宽人才集聚渠道,深入探索推进“全国教师招聘+高校优才招聘+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引才揽才”模式,引进高层次人才22名利用高校“优才计划”和面向全国公开招聘教师783名创新教师准入机制,制定编外聘用制专任教师管理方案并面向社会招聘125名编外聘用制专任教师健全人才培养体系,近五年新增正高级教师21人、特级教师17人、省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1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10人;市教育专家工作室主持人、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共64名;区名校长、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共计59人、名教师120人坚持教研引领课改,近五年立项省级、市级课题共77项;获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育教学成果奖12项,获奖数量均居全市前列 六、惠民力度再加强 在全市率先实现特殊儿童按需安置入学,成立海珠区随班就读指导中心,全区27所普通中小学、幼儿园建立特教资源室,相关经验做法在广州市特殊教育二期提升计划座谈会上作分享推广;持续推进随迁子女入学工作,2020年共安排132名符合条件的港澳居民随迁子女(含持港澳居民居住证的适龄儿童)免费入读公办中小学;共设置955个义务教育阶段学位用于安排来穗人员随迁子女入读,其中公办学位占比74%。
建立全方位、立体化的校内课后服务新模式,100%公办小学向本校学生提供校内课后服务,自愿托管学生参与率达97%,家长满意度高达95%不断完善校园人防、物防、技防一体化防控体系,提升“平安校园”建设水平,推进校园周边综合整治,建成市级及以上安全文明校园94所;成立海珠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实现383个校(园)区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全覆盖制定《海珠区教育局CESO首席教育服务官工作方案》,积极服务区域经济和重点产业发展 七、辐射影响再扩大 不断拓展与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交流合作平台,穗港澳教育交流日益频繁省内外教育对口帮扶任务高质量完成,成立海珠区教育发展研究院贵州瓮安工作站,积极开展对口帮扶教师跟岗交流活动积极推进校外教育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工作,代表广州市接受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调研并获高度肯定;积极开展正面宣传和舆情引导,江南新村第二小学学生踢出“世界波”、小海燕合唱团在世界合唱比赛中夺得双冠军、南武中学硬核措施迎返校等信息被人民日报、新华社客户端及省市主流媒体广泛报道传播 “十三五”时期,海珠区教育资源配置不断优化,教育发展更加均衡优质,教育改革活力日益彰显,教育治理能力持续提升,育人水平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进一步增强,海珠教育良好形象逐步树立,顺利迈入高质量发展轨道,为“十四五”期间教育改革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章 “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环境 一、发展机遇 “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进的关键时期,是广东省以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为主题主线,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的关键时期广州市迎来了“四个出新出彩”实现老城市新活力的重大历史机遇,海珠区也开启了构建“一区一谷一圈”(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中大国际创新生态谷、海珠新活力文商旅融合圈)发展布局的新征程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为海珠教育事业改革发展赋予了新使命、新动能、新机遇 (一)新时期党的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为教育领域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障和政策环境 党的十九大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部署十九大以来,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颁布实施了系列重要教育政策文件,以党的最高权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从根本上破解制约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胜利召开,2019年广东省、广州市教育大会先后顺利召开,2020年海珠区成功召开全区教育大会,从政策和制度上树立了深化教育改革、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鲜明导向。
(二)“四个出新出彩”的战略定位激发教育新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