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上肢周围经嵌压综合征附181例报告.ppt

88页
  • 卖家[上传人]:工****
  • 文档编号:593348706
  • 上传时间:2024-09-24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744.02KB
  • / 8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上肢周围神经嵌压综合征上肢周围神经嵌压综合征附附181181例报告例报告天津医院 孔令震 •肘尺管 62•腕管 58•后骨间神经 27•前骨间神经 15•腕尺骨 12•挠管 4•旋前园 3 手术手术•全部病历病变切除松解神经束间神经松解 48•神经变性病变切除吻合神经 5 •复查 131例•完全恢复 102例 77.86%•部分恢复 18例 13.74%•不恢复 11例 8.4% 挠管综合征挠管综合征•1972年ROLES等提出不伴有骨间背侧神经麻痹的挠管综合征•症状与体征:肘外侧,伸肌群近端疼痛,劳累后加重,夜间偶痛,可于肘关节远近端放射挠神经浅支偶有麻木感握力减弱,旋后肌附近有压痛,伸肘位抗伸中指,抗前臂旋前、旋后疼痛 治疗治疗•保守治疗,早期,局部封闭、理疗、按摩等手术治疗保守不见效或病期较长可考虑手术探查,神经松解术•挠管综合征 4例•男性年龄34-35岁•病期3-9个月,腕下垂,伸姆伸指功能丧失 •例1为肱三肌肌束•例2为肱深动脉•例3为挠神经变性•例4挠神经干有三个线结样变性 结果结果•例1术后半年恢复•例2失访•例3术后1.5年恢复正常•例4术后10个月感觉恢复,运动尚未恢复•骨间背侧神经嵌压综合征、旋后肌综合征、挠神经伸肢受压综合征、骨间背侧神经麻痹 解剖解剖•挠神经与肘平面分为深浅两支,深支即骨间背侧神经通过Frohse腱弓进入旋后肌深浅两层之间,并发出肌支,支配旋后肌。

      •骨间背侧神经出旋后肌分为两支:一支为支配尺侧伸腕肌、深肢总肌、固有伸小指肌另一支支配外展姆长肌、深姆长、短肌、固有深食指肌 病因病因•旋后肌浅层束状变性,囊肿,血管瘤类风湿病变,反复创伤等•症状与体征:发病缓慢,前臂近端疼痛,劳累加重,伸指肌群力弱、无力、丧失伸指功能,感觉无障碍 •腕背伸正常,轻度挠偏(因尺侧伸腕肌无力),伸姆长肌、伸指总肌功能丧失虎口区感觉正常伸肌群起始附近偶有压痛前臂轻度萎缩,旋后抗阻力有压痛 •后骨间神经综合征27例•男13例•女14例•年龄4至67岁•病期2-7个月 病因•孟氏骨折8例,神经变性3例,Frohse增厚,纤维束囊肿,血管变异 治疗•切除病变,神经周围松解3例切除神经变性段,外膜缝合 结果•复查22例,其中19例术后3至6个月恢复正常神经缝合3例,术后1-1.5年伸指肌群恢复正常 讨论•挠管综合征与后骨间神经综合征•1972年Roles提出•1990年Posner提出•本文4例挠管综合症:神经完全麻痹27例后骨间神经综合征伸指肌群麻痹•后骨间神经综合征与旋后肌综合征区别主要依据病变部位而命名 肘尺管综合征肘尺管综合征 •迟发性尺神经类,外伤性尺神经类,尺神经麻痹•1958年FENDEL正式命名肘尺管综合征 •解剖:肱骨内上髁与尺骨鹰嘴之间窄而深的沟,骨性纤维鞘管,肘尺管,管长8.5-23mm,矢径3-5.5mm,横径5.5-8.5mm。

      •病因:肘部陈旧性骨折(畸形或骨痂),骨关节炎屈肌群起始部异常,局部腱鞘囊肿,脂肪瘤等 •症状与体征:还小指麻木或感觉异常,手指不灵活,手指尺侧麻木感,内在肌无力或萎缩严重时呈爪之畸形Froment征(+)扣击肘部尺神经有触电感,局部压痛串嘛和神经增粗 •肘尺管综合征62例•男52例•女10例•年龄15-63岁•病期2个月-7年 •体征分三级:•1级小、环指尺半感觉迟钝或减退11例•2级除手指麻木外肌力减弱轻肌萎缩23例•3级感觉减退肌理萎缩爪指畸形28例 •治疗•尺神经浅层前移 56例•神经束间松解 21例•伸层前移 6例 •结果:•复查48例•1级8例完全恢复•2级15例9例正常,6例改善1级 •三级17例•5例正常•6例改善2级•6例未恢复 腕尺管综合征•1861年GUYON研究腕尺侧解剖,对尺神经有发生嵌压可能1965年DUPONT命名 •解剖:•腕尺管起于豆状骨近端,止于钩骨钩远端,其底为屈肌支持带及小鱼际肌起始部,顶的近端为腕掌侧韧带,远端为掌短肌与掌筋膜纤维 •腕尺管内尺动静脉及尺神经通过尺神经于豆状骨远端分为深浅两支浅支支配掌短肌,手掌尺侧,小指及环指半感觉。

      深支为运动支支配小鱼际肌,3,4蚓状肌 •病因:钩骨钩骨折,类风湿病变,囊肿,血管瘤,豆钩韧带增厚,血管畸形掌长肌腱变异 •症状与体征:于豆状骨平面施压表现手指麻木,刺痛,可向前臂、肘部放射手内在肌萎缩无力,典型爪指畸形于钩骨钩部施压,表现手肌乏力,无力,萎缩,爪指畸形,无感觉障碍 •Froment征+,Phalan征+,Tlnel征+,豆状骨有压痛,环小指感觉减退或丧失手背尺侧感觉无异常. •腕尺管综合征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23-58岁•病期1.5月2年9个月•体征:环半、小指感觉减退麻木12例骨间肌萎缩10例,指畸形7例 •肌电图检查5例•显示第一背侧骨间肌及外层小指肌有损伤性电位•治疗:•11例作尺神经松解术(其中一例同时行腱移植术)•1例切开复位万贯接触合术 •结果:复查7例恢复(其中1例行腱移位术后骨间肌自行恢复2例未恢复) •肘尺管综合征6例•腕尺管综合征2例•未恢复•原因:病程超过1年以上神经终板变性•提出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 •1例腕尺管综合征:病程在半年术中未发现明显卡压,同时给腱移位术•术后1年恢复,第一背侧骨间肌自行恢复,因此提出术后至少观察1年,为恢复者再考虑行功能重建术。

      •1例腕尺管综合征•病因第五掌腕关节脱位•病程1.5月•治疗手背侧切开复位术•后半年尺神经恢复 •如病程较长超过3个月切开复位同时行尺神经探察松解较好 旋前园肌综合征•首先由SEYFFARTHYU于1951年提出1958年KOPELL第一例手术,切断正中神经的异常纤维束1981年HARTZ报道39例,对32例作36例手术 •解剖:根据浙医资料正中神经穿经旋前园肌肱头骨与尺骨头占93%•位于肱骨头后方3%•位于肱骨头与尺骨头后方1%•穿经肱骨头2%•穿经尺骨头1% •与压迫正中神经有关的腱性结构•1、联合腱板 屈指线肌起始部腱膜增厚旋前园肌肱骨头和尺骨头 挠侧屈腕肌腱相延续 100例上肢中,见到30例占30%正中神经穿经腱板,位于腱板深面的裂隙最长4.6cm,最短1.2cm,以2-3cm多见 •2、屈指浅肌纤维弓 由屈指浅肌表面的筋膜增厚而成弓状结构,弓突向下在100例上肢中,发现13例,占13%•3、屈指浅肌腱束 在屈指前肌腱内有粗细不一的腱束,在100例中发现4例占4%•4、尺骨头腱性部 增厚的尺骨头腱性部 •症状与体征:前臂掌侧近端疼痛,活动时加重。

      手部挠侧三个半手指知觉减退,手指无力表现委屈拇长、屈指深肌(挠侧半)屈指浅肌的肌力减退或丧失旋前园肌近端有压痛,手肌萎缩,前臂旋后,伸肘或屈指时疼痛加重•治疗:一旦诊断明确,当以手术为主 •前臂掌侧骨间神经综合征•解剖前臂掌侧骨间神经是正中神经最大分支,支配屈指深肌(挠侧),即食、中指屈拇长肌及旋前方肌 •掌侧骨间神经自正中神经背侧发出,相当于挠骨颈水平位于屈指深肌与屈拇长肌之间再向远端,位于骨间膜掌侧与掌侧骨间动脉伴行•病因:旋前园肌或屈指浅肌的异常纤维束带或囊肿等 •症状与体征:前臂掌侧近端疼痛,拇、示指屈曲无力曲拇长肌、曲示指深肌麻痹,出现示指末节过伸畸形Pinch-Gnip征+,无感症状•治疗:手术探察松解正中神经及掌侧骨间神经 •旋前园肌综合征3例•前骨间神经综合征15例•男12例女6例年龄29—54岁 •病因:旋前园肌,联合腱板增厚屈指浅肌纤维弓、纤维束•症状:正中神经支配区屈指肌腱力弱或无力,并有感觉麻木单纯屈拇长肌与屈食指深肌腱无力Pinch-Grip征(+) •治疗:•全部手术切除病变松解正中神经及前骨间神经•结果:旋园前肌综合征3例1例恢复正常两侧拇指末节麻木。

      复查前骨间神经综合征12例,11例恢复正常1例食指末节仍无恢复,拇战末节梢能屈力弱 •腕管综合征•1909年HUNT介绍发生在中老年疾患1913年MARAE和FOIX进行尸解,发生正中神经在腕管受压变细1930年,1933年RICHARD、LEARMONTH实行切开腕管横韧带减压1938年MOERSCH命名为腕管综合征1946年CNNCANNON与LOVE描述正中神经受压症 •解剖腕管:桡侧舟骨大多角骨,尺侧豆状骨、钩骨、背侧(深层)为月骨、头骨、小多角骨,由关节囊韧带相互连接,形成凹陷掌侧(浅层)为腕横韧带覆盖 •腕横韧带为宽广的腱性组织,起于大多角骨嵴与舟骨结节,止于豆状骨和钩骨钩部,其厚为1—2mm,宽22—23mm腕管内有正中神经与所有屈肌腱极其滑液囊通过 •病因:女性多于男性为1:6国内1:3,与内分泌有关屈肌腱腹异常,类风湿性腱鞘炎囊肿,脂肪瘤,陈旧性克雷氏骨折,慢性劳损 •症状与体征:患手示、中指感觉异常,麻木疼痛,以中指最显,常放射至肘或肩,夜间加重病人常诉晨起手指麻木、发胀、鱼际肌无力,手指不灵活但白天症状稍减若反复劳动,握拳又出现症状,病久后大鱼际肌萎缩,运动无力。

      •据120例统计:•手部感觉异常92%,夜间症状加重82%,上肢疼痛24%,主诉手指麻木60%,主诉手指笨拙或发硬43%,手指肿胀10%,指端麻木12.5%,鱼际肌萎缩12.5% •1、Phalan腕掌屈试验:80%+•2、止血带试验:充气超过收缩压,60秒出现疼痛10分钟感觉障碍•3、Tinel征:60%+•4、肌电图:传导速度减慢正常终末潜伏期为3m/秒,最大为5m/秒,本征90%潜伏期延长 •腕管综合征58例62例•男20•女38•年龄20—57岁•病期2个月—5年 •症状:食、中指感觉异常或麻木58例(60例)夜间痛46例大鱼际肌10例(11例)Tinel征(+)58例(60例)Phalan征(+)50例(52例) •病因:腕横韧带增厚>3mm28例,其他蚓状肌、指浅屈肌变异,腱鞘结核、腱周滑膜炎 •治疗:•腕横韧带全部切开或部分切除腕横韧带增厚>3mm28例占位性病变切除(蚓状肌 或指浅屈肌变异,腱鞘结核、滑膜炎等)正中神经束间松解术27例 •结果:•复查41例,其中31例恢复正常,1例尚有部分手指麻木 •大鱼际肌萎缩9例•均经神经束间松解•2例未恢复3例稍有肌收缩•4例恢复•原因:病程长1年以上。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