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五年级古诗词(张媛) 2.doc

32页
  • 卖家[上传人]:wt****50
  • 文档编号:34477504
  • 上传时间:2018-02-2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06.50KB
  • / 3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目录五年级上册(15 首)1.墨梅————————————————————元王冕 12.石灰吟————————————————————明于谦 23.过华清宫——————————————————唐杜 牧 34.竹里馆———————————————————唐 王维 45.登高————————————————————唐杜甫 56.观书有感——————————————————宋 朱熹67.四时田园杂兴———————————————宋 范成大 78.绝句——————————————————南宋 僧志南 89.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 孟浩然910.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宋 陆游 1011.过故人庄———————————————唐 孟浩然 1112.别云间—————————————————明 夏完淳 1213.忆扬州——————————————————唐 徐凝 1314.定风波——————————————————宋 苏轼 1515.醉花阴—————————————————宋 李清照 16五年级下册(15 首)1.书湖阴先生壁——————————————宋 王安石 162.竹石————————————————————清 郑燮 173.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 陆游 184.石头城——————————————————唐 刘禹锡195.金缕衣 —————————————————唐 杜秋娘 206.扬子江—————————————————宋 文天祥 217.于易水送人一绝——————————————唐 骆宾王 228.题长安壁主人————————————————唐 张谓 239.丹阳送韦参军————————————————唐 严维 2410.早 梅———————————————————唐 张谓 2511.行宫———————————————————唐 元稹 2612.岁暮归南山———————————————唐 孟浩然 2713.田家行——————————————————唐 王建 2814.蝶恋花——————————————————宋 苏轼2915.声声慢—————————————————宋 李清照30墨梅[元]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作者简介】王冕(1287 年~1359 年) ,元朝的诗人,画家,书法家,因不愿向统治者妥协,厌恶当时社会上的腐败风气而过着隐居的生活有煮石山农、饭牛翁、会稽外史、梅花屋主、九里先生、江南古客、江南野人、山阴野人、浮萍轩子、竹冠草人、梅叟、煮石道者、老村、梅翁等名称著有《竹斋集》 、 《墨梅图题诗》等注释】1. 墨梅:水墨画的梅花2. 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这里化用这个典故3.池头:池边4.淡墨痕:淡黑色的痕迹,指花的颜色5.乾坤:]指天地【译文】我家画中洗砚池边的梅树,花开朵朵,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它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美好,只要留下充满乾坤的清香之气赏析】开头两句“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直接描写墨梅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 “洗砚池” ,化 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诗人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说“我家” 三、四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妍,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 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

      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这首诗题为“墨梅” ,意在述志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作者简介】于谦(1398 年 5 月 13 日—1457 年 2 月 16 日) ,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明代名臣,民族英雄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祖籍考城(今民权县) ,故里在今民权县程庄乡于庄村于谦的曾祖于九思在元朝时离家到杭州做官,遂把家迁至钱塘太平里,故史载于谦为浙江钱塘人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注释】1.吟:吟颂2.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锤,锤打凿,开凿3.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4.浑:全5.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译文】(石头)只有经过多次撞击才能从山上开采出来它把烈火焚烧看成平平常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赏析】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此诗因反映了诗人廉洁正直的高尚情操而脍炙人口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表达自己要和石灰一样,不怕艰难、不惜牺牲、坚守清白,决心在艰苦中磨练,坚守清白,准备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的不平凡抱负过华清宫[唐]杜 牧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作者简介】杜牧(公元 803-约 852 年) ,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 ,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 ,著有《樊川文集》 注释】1.华清宫:故址在陕西临潼县骊山上,是唐玄宗、杨贵妃的游乐之地2.回望:回头远望3.绣成堆:形容骊山突兀而奇秀的景色4.千门:华清宫的宫门5.次第:一个接一个地6.一骑(jì):一人一马的合称7.红尘:指策马疾驰时飞扬起来的尘土8.妃子:指扬贵妃译文】从长安回望骊山,只见林木、花卉、建筑、宛如一堆锦绣,山顶上一道道宫门逐层地开着驿马奔驰神速,看不清所载何物,惟有杨贵妃在山上远望,知道是最心爱的荔枝被运来,欣然而笑赏析】首句“长安回望”四字极为重要长安是当时的京城,明皇应在京城日理万机,妃子自应留在京城,因而飞送荔枝者直奔长安,而皇帝、贵妃却在骊山行乐!这就出现了“长安回望绣成堆”的镜头。

      唐明皇时,骊山遍植花木如绵绣,故称绣岭用“绣成堆”写“一骑”遥望中的骊山总貌,很传神次句承 “绣成堆” 写骊山华清宫的建筑群这时候, “一骑”已近骊山,望见“山顶千门次第开” ;山上人也早已望见“红尘”飞扬, “一骑”将到,因而将“山顶千门”次第打开紧接着,便出现了“一骑红尘妃子笑”的戏剧性场景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作者简介】王维(701 年-761 年,一说 699 年—761 年) ,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开元九年(721 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 400 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 “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 ,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注释】1.竹里馆:是诗人在辋川别墅的二十景之一,诗人把每个景物都写了诗2.幽篁:深密的竹林篁,竹林,泛指竹子3.复:又4.长啸:撮口而呼为啸啸声清越而舒长,所以叫长啸相当于现在的吹口哨,古代一些超逸之士常借此来抒发情怀译文】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会儿弹琴,一会儿吹口哨。

      密林深深,人们都不知道我在这儿,只有明亮的月光照在我身上赏析】这首诗语言自然平淡,意境非常优美写景物,只用了六个字:“幽篁” 、“深林” 、 “明月” ,十分随意,没花什么气力去刻画、涂饰;写自己的活动,也只用了六个字:“独坐” 、 “弹琴” 、 “长啸” , 选材十分简洁,也没有生动、细致的描绘表面上看来,用字造句平平无奇,但四句诗合起来,却别有一番韵味和境界,给人一种清幽绝俗的感受:景是如此空明澄净,人是如此安闲自得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作者简介】杜甫(712-770)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 、 “杜老” 、 “杜陵” 、 “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巩义人,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 1400 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 ,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跟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注释】1.猿啸哀:巫峡多猿,鸣声凄厉。

      当地民谣云:"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 .渚:水中的小洲飞回:回旋3..落木:落叶萧萧:秋风吹动树叶的声音4.万里"两句: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云:" 万里,地之远也;悲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杜甫当时患有肺病、风湿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5..繁霜鬓:白发日多6.潦倒:衰颓、失意这时杜甫因肺病戒酒,故云"新停浊酒杯" 译文】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穷困潦倒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赏析】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诗人在夔州,逢重阳节,登高临眺,萧瑟的秋景激起了身世飘零的感慨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明代胡应麟推重此诗精光万丈,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但其实情景是融于一体的观书有感[宋]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者简介】朱熹(1130 年 9 月 15 日~1200 年 4 月 23 日) 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 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 ,出生于南剑州尤溪19 岁进士及第,曾任荆湖南路安抚使,仕至宝文阁待制为政期间,申敕令、惩奸吏、治绩显赫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注释】1.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朱熹父亲松与郑交好,故尝有《蝶恋花•醉宿郑氏别墅》词云:“清晓方塘开一境落絮如飞,肯向春风定 ”2.鉴:镜古人以铜为镜,包以镜袱,用时打开 3.渠:他,指方塘4.那(nǎ)得:怎么会那:通“哪” ,怎么的意思5.清如许:这样清澈6.源头活水:源头活水比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从而不断积累,只有在人生的学习中不断学习运用探索,才能使自己永葆先进和活力,就像水源头一样译文】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要问为何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赏析】这是一首极其有艺术哲理性的小诗。

      人们在品味书法作品时,时常有一种神采飞扬的艺术感觉,诗中就是以象征的手法,将这种内心感觉化作可以感触的具体形象加以描绘,让读者自己去领略其中的奥妙所谓“源头活水” ,当指书写者内心的不竭艺术灵感诗的寓意很深,以源头活水形象地比喻丰富的书法艺术灵感才是书法艺术作品真正的不竭源泉,阐明了作者独特的读书感受,很符合书法艺术创作的特色,也反映了一般艺术创作的本质 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梅子金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