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官亭泵站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总结报告.doc

13页
  • 卖家[上传人]:枫**
  • 文档编号:507077383
  • 上传时间:2022-09-1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4KB
  • / 1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民和县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总结报告民和县水务局二〇一〇年十一月三日一、灌区基本情况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最东端,是青海省的东大门,东南与甘肃省相邻,西北与乐都县接壤,西南与循化县隔黄河相望,西以拉脊山为界与化隆县为邻南北两端通过黄河和湟水河,境内以浪塘山为界分为黄河流域和湟水流域西部最高海拔4220米,东部最低海拔1650米全县国土总面积1890.82平方公里,辖23个乡镇,318个行政村2009年总人口39.76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40%,农业人口35.59万人国内生产总值22.67亿元,耕地面积70.50.万亩,粮食总产13290.9万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3701元官亭泵站灌区位于民和县县城以南约89km的黄河北岸,东临寺沟峡,西至积石峡,北依公伯山,南与甘肃省积石县隔河相望海拔高程在1700—1800m之间,地理坐标东经96°40′34〃,北纬31°30′34〃距省会西宁175km左右,距县府驻地川口镇87km区内有三级路面的川官公路和官亭—中川四级公路,交通十分便利灌区水资源除有濒临灌区南部的黄河水可供取用外,还有较大沟道鲍家沟、吕家沟、岗沟、大马家沟等,虽属黄河一级支流,但都因集水面积不大,源短坡陡,径流很小,属季节性河流,灌溉期间,沟内干枯无水,加上上游节节拦截引用,下游可利用水量不大,另据调查,灌区内地下水源也不丰富,且埋藏较深,所以灌区利用地下水灌溉希望不大,黄河水是理想的灌溉水源。

      官亭泵站灌区内有官亭、中川2个乡镇18个行政村4495户,人口22050人,各类大小牲畜3.44万头(只),人均耕地2.3亩,平均单产302公斤,人均收入1821.44元,居民以土族为主,间有零星回族、汉族和藏族经济结构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无其它工副业和乡镇企业,农业生产是本地区群众赖以生存的唯一经济支柱项目区灌区水利工程建成于1969年10月,由动力渠引水至水轮泵站,经水轮泵机组提水至支渠后灌溉农田灌区供水工艺流程为:渠首控制闸®输水渠(2.07km,Q=32m3/s)®进水、冲砂闸®动力渠(10.79km,Q=16m3/s)®压力前池®水轮泵站®支渠®田间渠系®农田现工程控制面积为5.84万亩,实际灌溉面积为5.2万亩,其中动力渠1.42万亩,峡口支渠0.37万亩,为自流灌溉;一支渠0.80万亩,二支渠1.69万亩,三支渠0.88万亩,为提水灌溉民和县东垣渠灌区水利工程始建于1951年,1963年全面建成投入运行,属无坝引水自流灌区工程以湟水河为水源,干渠设计流量为5m3/s ,全长30.15 km,支渠5条共24.15 km,斗渠63条共长128 km;沿渠修建电灌站21座,配套电机总容量2650kw;干渠各类渠系建筑物103座,支渠建筑物136座,斗渠建筑物座。

      设计灌溉面积3.7万亩区内有民和县松树、核桃庄、川口、马场垣四乡镇23个行政村,61000人,有效灌溉面积3.24万亩,生态面积1.49万亩古鄯水库位于民和县古鄯镇境内,距民和县城34公里,离古鄯镇3公里水库坝址在柴沟和案板沟汇合处,河沟流域面积33平方公里水库工程于1976年动工修建,1979年下闸蓄水,总库容量780万方,兴利库容650万方,防洪库容100万方,死库容30万方,是一座引隆治沟流域七里寺峡水源为主的半注入式年调节水库水库枢纽工程有:引水干渠(长11.37公里,比降1/2000,设计流量2.5m3/s,除引水入库蓄水外,控制自流灌溉面积4750亩)、大坝(黄土均质坝、坝高38米,坝顶长371米,坝顶宽8米,坝底宽240米,坝基防渗形式为粘土截水心墙)、放水竖井和输水洞(放水检修闸门为电动启闲,闸门竖井深46米;输水洞前162.3米为圆形有压(钢筋砼)洞,后192米为¢850的压力钢管,现最大泄水量为8m3/s)、泄洪道(总长434米,侧堰长21米,设计溢洪量:侧堰20.2m3/s,陡坡73.2m3/s;最大溢洪量:侧堰62.4m3/s,陡坡122.4m3/s)和排 砂 渠 (渠长1.961公里,比降1/145,设计过流量60m3/s)。

      古鄯水库全灌区设计灌溉面积3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1325亩,征费灌溉面积11325亩,属二类灌区灌区干渠工程有:引水干渠(长11.37公里,比降1/2000,设计流量2.5m3/s)、总干渠(长3.83公里,比降1/2000,设计流量2m3/s)、北干渠(长17.42公里,设计灌溉面积5500亩,比降1/1000—1/100)、南干渠(长18.88公里,包括隆治沟老灌渠改造15.2公里,灌溉面积11450亩)和西干渠(长9.62公里,比降1/1000,设计流量1.0m3/s,设计灌溉面积6600亩)干渠总长度为61.12公里,已衬砌51.82公里,占总长的84.8%支渠工程有古鄯支渠、朱家岭支渠及引水渠上的3条支渠(引水一、二、三支)和南干渠上的四条支渠(南干一、二支和哈家支渠及下川口支渠)支渠总长23.52公里,已衬砌18.58公里,占总长的78.9%全灌区现有树木39400棵2003年对水库大坝及其枢纽工程进行了除险加固,稳固了水库效益的发挥2009年8月,隆治、总堡、马场垣三乡及工业园区生活用水正式通水,标志着古鄯水库由原来单一的灌区灌溉转变为集灌溉和人饮一体化供水综合性效益的水库。

      水库管理所现有职工24人(国家正式职工10人,临时职工14人),其中:工程师4名,农民技师1名,共产党员5名群管人员27名多年来,水库管区为该地区的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西沟水库灌区位于湟水下游南岸支流巴州沟北侧的山麓丘陵地带,距省会西宁115公里,距民和县城25公里,海拔高程2200~2600米之间,属西北高原沟壑区,为青海省湟水流域典型的浅山区灌区的总土地面积约34平方公里灌区行政上隶属于巴州、西沟、川口三乡镇,共有22个行政村,居住有汉、回、藏等民族,人口3.08万人现有耕地43542亩,其中沟岔水地13834亩这里林草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侵蚀模数约5000~7000t/km2年,全区内气候干旱,降雨稀少,年蒸发量大,作物前期缺雨干旱,后期多雨常涝,降水不能很好利用,且区内水源紧缺,造成粮食连年歉收,群众生活困难,基础条件薄弱,严重制约着地方经济的发展但土质肥沃,日照充足,光能资源丰富,适宜农作物生长民和县米拉沟灌区管理所成立于一九九九年,主要职责是为灌区农田灌溉供水和人畜饮水供水,以及水利设施的维护管理,保证灌区水利设施的安全运行和水利工程发挥应有的效益本灌区属山区地区,设计灌溉面积1.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0.45万亩,干渠一条长24.25公里(未衬砌),支渠一十八条62.1公里(其中衬砌14.4公里,渠道支渠衬砌率为23%),各类建筑物129座,更新改造15座,更新改造率为11%,灌区基本无配套设施。

      2009年底,经人事局核定人员编制8人,现有在编职工8人,其中工程师5人,技术员1人,工人2人,临时工7人灌区土壤以栗钙土为主,间有少量灰钙土、黑钙土,成土母质为黄土,土层深厚,土壤有机质含量不够丰富,质地以中壤为主,肥力中等,耕性良好,利于农林业生产民和县地处青藏高原东部、深居内陆,受太平洋与印度洋水气影响不大,所以除降水少、蒸发量大,气候干旱,冷季长,暖季短,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冬寒夏暑,昼热夜凉,干湿季分明,雨热同季等内陆高原的气象特性外,还具有气温与雨量垂直变化大,地区间差异明显等山地气候特征根据《民和县农业气象手册》,灌区平均气温6℃,极端最高气温为35℃,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22℃灌区年平均降水量为361毫米,降水地域差异大,且季节变化分配极不均匀,7—9月份降水量占全年的60%左右,平均年总蒸发量为1682毫米,大于年降水量二、项目规划与实施情况十一五期间民和县项目总投资4.46亿元,五年计划完成4.32亿元其中续建项目:完成东垣渠灌区配套项目和湟水河干流民和段治理续建工作共2项,总投资10837万元,至2005年底已下达1963万元十一五计划:投资9937万元,建防洪堤28.93KM, 改善灌溉面积2.2万亩。

      新建项目:共9大类149项,总投资3.37亿元完成重点水源工程及骨干工程河西沟水库和满坪水库,满坪水库扩大灌溉面积3万亩,河西沟水库改善灌溉面积1.25万亩完成张铁水库、古鄯水库等六大国营灌区改造节水工程,改善灌溉面积 11.18万亩加强民营灌区老化失修水利工程的维修改造,完成水库、涝池和渠道机井维修工程,改善灌溉面积2.75万亩消除病险水库的安全隐患,加固处理4座病险水库建设全县23个乡镇2300亩雨水积蓄补灌菜棚工程,为每乡镇100亩菜棚供水新建积石峡北干渠,实现三川地区自流灌溉,实现旱变水 0.4万亩,改善灌溉面积3.78万亩到“十一五”末,水浇地面积达到18.19万亩,保灌面积达到12.36万亩,基本完成现有国营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继续实施人畜饮水工程,解决饮水困难问题,基本解决全县人民吃水难的问题实施人饮安全工程,解决14.7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继续加强水土保持生态治理工作:开展水资源保护工作,进行林草封育149平方公里,保证供水水源安全;生态小流域治理面积52.6平方公里;新建淤地坝2项:寺纳沟、河纳沟流域坝系,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1.9平方公里;新修高标准坡改梯4.82万亩,以适应农业机械化作业的发展;集雨利用工程23项,建水窖8570眼,小涝池125座,解决无水源的8184户饮水问题。

      新建防洪工程隆治沟、巴州沟防洪堤38KM,保护耕地1710亩,人口0.45万人非工程项目31项,投资632万元,用于改善基层水利管理单位办公条件、制度建设、用水管理方案的制定、节水技术推广等青海省民和县农业综合开发官亭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由2007年7月份完成了可行性研究报告并上报到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和水利部,2009年4月份上报了实施计划,由水农 (2009)349号《水利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2009年农业综合开发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实施计划的批复》、青水农(2009)498号文、青水建(2009)764号《关于民和县农业综合开发官亭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的批复》批准下达的2009年6月30日,由省财农字[2009]825号文《关于下达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民和县官亭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省级财政配套资金的通知》下达2009年建设投资为640万元项目自2009年12月5日开工至2010年10月25日完工,共完成防渗支渠4条长19.3公里,完成下达总规模的100%完成下达总渠系建筑物215座,完成下达总规模的100%改造衬砌动力渠3.47公里,维修水轮泵机房,建筑面积为356m2,更换上水钢管3条长1500m;维修引水渠渠首控制枢纽和动力渠进水冲砂闸各1座;以上工程共完成土石方7.1万立方米;砼与钢筋砼1.3万立方米;砌(干)石0.2万立方米;耗用水泥3640吨;砂石料20419立方米;木材140.6立方米;钢材40.23吨,累计完成总投资1440万元。

      完成总达投资的100%1、民和县东垣渠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项目(02年)工程青海省民和县东垣渠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项目(02年)工程,位于民和县核桃庄乡、川口镇,发展节水灌溉面积9050亩,扩大灌溉面积4600亩,生态林灌面积2000亩工程完成情况和主要工程量:项目一期实际完成干渠砼“U”型槽防渗衬砌16.368 km(其中:干渠8.605km、支渠5.1 km、斗渠8.405km,各类渠系建筑物284座(处)累计完成工程量为土石方10.43万m3、砼浇筑8045 m3、钢筋砼预制构件88 m3、浆砌石3040 m3累计完成投资588。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