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故都的秋》说课稿.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壹****1
  • 文档编号:385906068
  • 上传时间:2023-04-0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9.50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故都的秋》说课稿说课人:赛金娣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们:大家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故都的秋》第二课时,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教学过程设计和理论思考与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四个部分来进行说明一、教材分析1、教材特点及在本单元地位: 必修2第一单元学习写景状物散文其中精读课文《荷塘月色》和《故都的秋》分别是朱自清和郁达夫的代表作,也是我们的中学语文教材的经典名篇单元的教学要求是通过鉴赏品味语言,向深层次赏析作者的情感,要展开想象的翅膀,力求身临其境,感受作者心灵的搏动,体会作品所描述的美景,由此而进入一种审美境界对文中的精彩语句,要反复朗读,熟读成诵,逐步增强对散文的鉴赏能力引导学生能通过文章精巧、绵密的构思,深入品味文中富有情感与哲理的语言在欣赏语言的过程中,使学生从文章的“景语”里,品读出作家笔下“景”的独特之美,进而品读出作家的独特心境,品读出作家蕴含于文中的独特的情与理,体会作者的情态与志趣《故都的秋》系郁达夫在对故都北平的秋景细腻描摹中流露出自己内心的眷恋和落寞之情的作品,体现出这位文人当时的处境和浓重的“主观色彩”作者通过独特的表现手法,表现出了“秋”独特的风姿,独特的色彩,独特的音响,独特的韵味,独特的意境。

      以语文学科的特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第一课时整体感知文章,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理清文章思路,初步感悟作者情感;第二课时以诵读为主,掌握朗读方法,在体味把握作者感情的基础上,能美读课文这是第二课时的说课稿2、教学目标的确立及依据: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已成为当前众人注目的焦点,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却发现这些现象:不少读的不错的同学在课堂上不愿举手读书,有的同学在众人面前读书时面红耳赤,声音放不开,还有的同学读书时有口无心......凡此种种,都说明学生对朗读缺乏兴趣,实践证明,通过多种有效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从而打下学生在写、想方面的基础基于以上,结合该课的特点以及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以诵读为主,具体目标在知识与能力方面是(1)诵读文章,展开想象,体会作品所描述的美景,感受作者心灵的搏动2)掌握朗读方法和技巧,在体味把握作者感情的基础上,读出作者对北国人情风物的热爱赞美,对故都之秋的神往、眷恋,和作者在追求淡泊、恬静、悠闲的生活情趣中流露出的忧思与落寞之情。

      3)通过训练,学生能有感情的朗读写景抒情类散文过程与方法是以学生为主体美读、讨论,教师点拨指导圈点勾画关键字词,掌握朗读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是认识平常生活平常景物所蕴含的美以及丰富的人文内涵,热爱自然,热爱生活二、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对散文是不陌生的,这一单元也刚学过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感受过散文的语言美、意境美,进行过初步的鉴赏不少同学课外喜欢看散文,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尚在形成之中要充分利用他们的兴趣引导他们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既要读,又要指导学生,让他们掌握学会朗读的方法和技巧三、教学过程设计及理论思考(一)展示学习目标 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二)简单回顾作者、写作背景、文章结构及主旨与感情 本文写于1934年,离今天已经久远,且作者写作这篇文章是已38岁,学生要充分把握文中的意味情味可能有些困难,要先回顾作者和写作背景,并提示学生诵读宜慢不宜快,学生才能很快把握住景物描写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感受作者的心意、情怀,为诵读、美读打下基础三)掌握朗读方法与技巧,在体味把握作者感情的基础上,能美读课文1、诵读提示2、齐读第三段3、教师点拨:通过比较阅读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朗读方法5、教师范读(配乐)6、以小组为单位朗读并讨论其他四幅图,推荐一名同学。

      7、学生自由表现8、小结 在这一过程中,诵读前提示学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诵读的状态多种形式的朗读,可以激发学生朗读的激情身临其境的配乐朗读使学生在音乐的气氛中得到感情的熏陶和哲理的神悟创设情境的想象朗读情境的创设非常重要,它不但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想象,同时更有利于促使学生去感悟文中的情和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创设一定的情境,把学生一下子带到课文的情境中,再启迪想象,不仅能激起学生愉悦的情绪,还有利于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文章深层的含义放手让学生讨论的做法,引导学生准确口头表达自己的思想,同时有助于思维的互补,更有助于合作能力的培养其中设计比较阅读,是为了让学生更明确读本文应该用的语调和情感体现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式学习法完成目标的教学理念 新课程在散文阅读方面,提出了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具体是要重视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感悟,这与文本关系密切具体来说,一要读懂作者,了解作者的深层意图;二要读出自己,阐发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是以“读懂作者”为前提任何文本总有个“我”在,这个“我”首先是作者,他原本就含印在他的字里行间文字不是趴在纸上,他是随着作者的内在起伏呼吸的,在深入把握作者这个“我”的同时,还有一个“我”,那便是读者自己。

      在小结时,让学生跳出思维的二维空间我们在深入把握作者这个“我”的同时,要记住,还有一个“我”,那就是我们自己,我们在读的时候,也要读出自己来四)拓展延伸和(五)课外作业 拓展延伸是其他文本的朗读,课外作业是写作练习诵读有两个功能,既是吸收也是表达只有诵读者很好地吸收后才能更好地表达通过拓展实践,进一步巩固朗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迅速把握文章情感基调的能力《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强调在广泛的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重视培养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语文学习实践性特点说到底是学生的听、说、读、写、想,在这里,“读”是接受文本信息的主要途径,是意义重构和新知识生成的基础;“想”和“写”的结合是意义重构和新知识生成的必经之路(从文本而言),是表达与交流的基础;听、说、写是彼此间交流互补的主要通道素质表现的一种主要外在形式是习惯,主动学习、主动用语文的方法阅读和思考,写下些结合个人生活经验的书面文字,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要求和基本目标,也是人生学习的最好的习惯和素质四、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1、教学方法    教学指导思想: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以诵读、讨论为主线,培养学生诵读能力主要采取多种形式朗读法、情境教学法2、教学手段    在教学手段的使用上,最大限度的追求每一位学生学习的最大课堂效益,以原始的教学方法为主,媒体课件为辅引导学生完成学习目标,突破重点、难点3、学法    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采用教师与学生互动合作的教法,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在新课程理念中,课堂是个有机融合体真正富有生机和活力的课型,其课堂结构是复合型的,除了教学步骤等显性模式外,还应考虑到,教学进行中各种因素的互动协同充分利用好教材这个例子,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读的能力没有琅琅书声的课堂是沉闷的课堂,没有教学生读好课文的语文课是失败的课,读必须贯穿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教育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体系,教学的模式绝非是一个条条框框的预设倘若教师背着框框进课堂,无论是教师自己还是学生个体手脚都会被束缚,就不能成为活的课堂所以备课中多设想学生的接受能力,感受能力,努力做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3。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