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高三历史高考真题排除错误选项解题技巧.doc
9页排除错误选项一、通过选项主语通过选项主语排除,需要大家准确掌握各个历史概念(其内容和时间)例如重农抑商政策、君权神授、君主专制、人文主义、国民革命、国民经济恢复、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等等因此利用选项主语排除是基于基础知识的一项能力1.选项主语与材料含义无关这道题的材料信息是在1920年,有人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显然选项当中的“民主与科学观念”、“实业救国”、“ 批判传统礼教”都不是材料所要体现的信息,很容易就可以排除掉2.还有一种排除的是选项主语不符合材料的限定范围(时间)通过“陕甘宁边区政府”及其团结各阶级的政策,可以判定属于抗日战争时期,而选项中A“土地革命”和B“国民革命”都不属于抗日战争时期,因此排除掉2.通过表述程度历史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因此在语言表述时要准确恰当选择题的选项往往会出现一些程度不当的词汇,这些词汇对历史事实进行了夸张,因此基本上是错误的起止性的:开始、已经 、尚未、阻断、消除、否定、解体 、摒弃了、确立了、实现了、丧失了(“了”字表示完成状态)等程度性的:彻底、相当 、最、始终、彻底 、迅速、尖锐、只、仅仅 等范围性的:普遍、全面、全部、广泛、完全、皆、均、都等。
上面提到是基本上排除,但是也有个别程度不当的反而是正确选项这种主要有三类:①带有主观意图的;②符合史实的;③超出所学,但符合材料信息(很少,毕竟材料有限)①带有主观意图的这两道题分别选C和A,选项中均有看似程度不当的词汇“全面”、“消除”,但因是武则天和美国政府的主观目的,因此可以用②符合史实的在19世纪60年代,美国进行了南北战争,其中重要的原因是南北方经济存在巨大的差异因此“尚未形成成熟的统一国内市场”符合史实选择正确选项一、符合材料含义:读懂材料(能准确地对材料进行高度概括)概括材料特别要注意对材料进行全面概括,可以利用前两篇文章所讲的方法(时间、关键词、关联词、标点符号),加强自己对高考真题的概括能力这一步能做好,也就没什么题能难倒大家了二、符合唯物史观: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这道题比较明显体现了经济发展对文化的影响符合唯物史观三、主观化的正确选项很多难题有一个特点就是正确选项是对材料信息的推断类结果这种正确选项往往在考试时不太容易理解不过这种题的选项也有一个共性,就是除了正确选项,其他三个错误选项错的都比较明显。
因此遇到这种难题,大家可以用排除法,运用基础知识和对材料的分析把明显错误项排除掉,然后大胆地选择那个你看起来不太懂的正确选项瞿建湘老师讲过这样的一句话(大意):错误选项是用所学知识进行排除的,正确选项是需要去学习和接受的因此我们在考场上要敢于选一些看不懂的选项看到表格题我们要注意表格的标题这个表格是关于“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的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从汉高帝(即汉高祖)刘邦到汉武帝,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在逐渐增多结合所学知识,在这段历史时间经历了郡国并行制、削藩、推恩令等政策,中央集权逐渐加强,地方王国的实力逐渐被削弱因此A项,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应该是渐趋缓和了B项,材料是关于中央和地方关系的,是地方行政体制中央行政体制指中央官制,例如三公九卿制或三省六部制等D项,根据材料,王国控制的区域是日益缩小那么C项就是推断出的一个正确选项因为汉武帝解决了内部的王国问题,所以有了一定的条件去解决外部的匈奴边患问题此题问到变化,通过材料可知变化是在明末江南农村雇工和雇主关系的变化,从雇工很听从雇主安排到雇主需要提高对雇工的待遇才能使其安心劳作接下来看选项,B项,“政府”和“重农政策”无法体现材料的变化。
C项,从雇工和雇主关系无法看出社会矛盾,而且“日益尖锐”程度过当D项,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应该是弱化了A项正确的原因在于因为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所以雇工有了更多的就业渠道,这样农村的雇主想要吸引雇工在田间劳作,就需要提高相应的待遇此题讲了儒释道在唐代三个时期的情况唐高祖时期的道教地位高,武则天时佛教地位上升,唐武宗时佛教地位降低A项中,皇帝和好恶不能决定宗教兴亡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统治者可以影响但不能决定B和C项在材料中都没有体现道家和佛教的社会层面的内容材料中佛道此起彼伏,而儒学作为统治思想,比起佛教和道教,位置要稳定的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