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玻璃微球项目质量监督管理制度.docx
55页玻璃微球项目质量监督管理制度xx有限公司目录一、 免检制度 3二、 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制度 5三、 工业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 8四、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11五、 质量技术创新 13六、 质量战略 15七、 质量管理发展阶段 17八、 质量管理之理论观 28九、 公司概况 39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 40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 40十、 项目基本情况 41十一、 建设进度分析 43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 44十二、 经济效益评价 45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45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47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49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51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53一、 免检制度免检制度是国家为了突出监管重点、增强监管效能、保障质量安全的目的而制定的对优秀、环保创新企业的监督管理制度但是由于在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后,社会对免检制度产生了较大争议,因此国务院办公厅在2008年9月18日废止了对于食品的免检制度,并在2010年制定的(食品安全法)里作出了明确规定1、组织管理国家质检总局组织实施免检制度,制定免检产品类别和实施要求,公布免检产品和生产企业,颁发免检证书,监督免检制度的实施。
省技术监督局负责受理、审查企业免检申报材料,对申报企业实施必要的现场核查,负责对免检产品及其生产企业进行监督管理县技术监督局负责受理用户、消费者对免检产品的申诉和举报,并向省局报告,受省级局委托,参与免检产品的监督管理,开展有关申诉和举报的调查工作2、免检企业应具备的基本条件(1)企业必须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并有注册商标2)申报产品必须在申报前连续稳定生产两年以上,近两年内未出现产品质量事故,出口产品未出现检验不合格情况3)企业必须有健全的质量体系4)产品市场占有率和企业经济效益位于本行业全国前列5)产品标准达到或严于国家标准,无国家标准的要达到或严于行业标准的要求6)产品在全国省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近年内组织的监督检查中连续3次以上(含3次)均为合格,且两年内未出现不合格情况产品及生产企业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的有关要求3.申报程序(1)由企业自行向省级局申报,省级局初审后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不予受理的将申报资料退回企业2)省级局对受理的申报资料进行审查,对重点产品要进行现场核查3)省级局根据材料审查和现场核查情况,签署“同意上报”或“不同意上报”的初审意见4)省级局对初审符合条件的申报产品及其生产企业情况,要广泛征求有关方面意见。
5)根据材料初审、现场核查和征求意见的情况,研究确定最终上报的产品及其生产企业,并按规定时间,将全部申报材料上报国家质检总局6)国家质检总局根据其初审意见和各省级局上报的处理结果,组织进行复核,并进行公示7)对符合免检条件、获得免检资格的产品及其企业,国家质检总局通过政府网站()向社会公布,并向企业颁发免检证书和荣誉牌3、监督管理为加强对免检企业的后续监管,促进免检企业严格自律,维护免检权威性,国家质检总局根据情况,对获得免检资格的产品及企业开展国家专项监督抽查对抽查不合格企业,一律撤销免检资格二、 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由于食品安全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虽然我国在生产许可证目录里包括了加工食品和直接接触食品的材料但由于国家在2009年新制定了《食品安全法》,取消了食品免检制度,严格规范了食品企业的准入制度1、组织管理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在职责范围内负责全国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职责范围内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工作2、企业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取得食品生产许可,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并符合下列要求1)具有与申请生产许可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食品原料处理和食品加工、包装、储存等场所,保持该场所环境整洁,并与有毒、有害场所及其他污染源保持规定的距离。
2)具有与申请生产许可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生产设备或者设施,有相应的消毒、更衣、盥洗、采光、照明、通风、防腐、防尘、防蝇、防鼠、防虫、洗涤以及处理废水、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的设备或者设施3)具有与申请生产许可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合理的设备布局、工艺流程,防止待加工食品与直接入口食品、原料与成品交叉污染,避免食品接触有毒物、不洁物4)具有与申请生产许可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食品安全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5)具有与申请生产许可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保证食品安全的培训、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和健康档案等健康管理、进货查验记录、出厂检验记录、原料验收、生产过程等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法律法规和国家产业政策对生产食品有其他要求的,应当符合该要求3、申报程序(1)拟设立食品生产企业申请食品生产许可的,应当向生产所在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以下简称许可机关)提出,并提交规定的材料,如申请书、生产设备清单,生产场地平面图等2)许可机关受理申请后,应当依照有关规定组织对申请的资料和生产场所进行核查3)许可机关应当根据核查结果,在法律法规规定的期限内作出如下处理:生产条件符合要求的,依法作出准予生产的决定,向申请人发出《准予食品生产许可决定书》,不符合要求的,向申请人发出《不予食品生产许可决定书》,并说明理由。
4)拟设立的食品生产企业必须在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书并依法办理营业执照工商登记手续后,方可根据生产许可检验的需要组织试产食品5)许可机关接到企业生产许可检验申请后,应当及时按照有关规定抽取和封存样品,并告知申请企业在封样后七日内将样品送交具有相应资质的检验机构6)检验机构收到样品后,应当按照规定要求和标准进行检验,并准确、及时地出具检验报告检验结论合格的,许可机关根据检验报告确定食品生产许可的品种范围,并在食品生产许可证附页中予以载明4、监督管理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法对企业食品生产活动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检查三、 工业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为了保证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体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工业产品的质量安全,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在产品质量法正式颁布前,国务院已经陆续发布了若干条例,1984年国务院发布了《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试行条例》,并成立了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办公室,发布了《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开始对重要工业产品实行生产许可制度1、工业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工业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共分七章二十条,详细描述了条例所涉及的产品范围、职责、管理原则、申请程序、受理和决定、对许可证书和标志的管理要求,监督要求等。
其主要特点如下1)强制性特点,由于工业生产许可证所涉及的产品都是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的产品,因此,我国由国务院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国家质检总局)进行批准并授权管理2)四个统一特点即统一目录,统一审查要求,统一证书标志,统一监督管理3)评价性特点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制度,不仅具有强制性,而且是一项专业技术性很强的质量评价制度4)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遵循科学公正、公开透明、程序合法、便民高效的原则2、工业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产品范围生产许可证涉及的具体产品范围是根据2007年第174号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告关于公布实行生产许可制度管理的产品目录的公告,目前共有66类3、实施工业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的意义2005年7月9日,国务院第440号令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于2005年9月1日开始实施实施该条例的主要意义如下1)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制度是国家采取行政手段,加强对重要工业产品的质量管理,确保重要工业产品质量的强制手段建立许可制度,能从源头遏制假冒伪劣产品的生产,保证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体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工业产品的质量安全2)能够贯彻国家的产业政策。
如2004年2月,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制止钢铁、电解铝、水泥行业育目投资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3]103号),国家质检部门针对当时钢铁、电解铝、水泥行业存在的原材料和能源消耗过快,有些偷工减料,忽视产品质量等突出问题,发挥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制度在市场准入把关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采取对钢铁、水泥、铝型材等产业政策规定不得新上、不得重复建设和扩大规模,不颁发生产许可证等方式平衡社会需求,防止盲目投资3)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协调发展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制度作为一项典型的行政审批制度,从生产和流通两个领域对粗制滥造的劣质产品起到清源截流的作用,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保障,为实现市场经济的公平有序构建一个坚实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除有产业政策规定的外,没有数量限制,只要求符合条件,能保证质量安全,就准予许可4)促进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通过实施生产许可制度,按照有关规定对企业,的生产能力、质量保证能力进行现场核查和产品检验,使申请取证企业满足国家规定的取证条件,企业通过申请办理生产许可证,完善生产技术装备,健全生产管理制度、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了产品质量,进而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
四、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是由国务院第549号令中公布的,条例由2009年1月14日国务院第46次常务会议签署,自2009年5月1日起实施条例对特种设备的生产(含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合同)、使用、检验检测及其监督检查都做了具体的规定1、《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主要内容和特点它对特种设备的生产(含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使用、检验检测及其监督检查做了法规上的要求,并对其事故处理方式和法律责任做了明确规定该条例的主要特点如下1)强调安全第一条例强调以预防为主,事先严格准入,强化政府监管和行政许可措施,确保人民群众和财产安全2)企业负责企业是特种设备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条例》明确了企业在特种设备安全方面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3)权责一致《条例》严格按照“三定”方案的规定设立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职责和权限,依法履行职责,明确了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法律责任4)统一监管履行WTO承诺,统一进口特种设备和国内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制度.做到监管主体、监管制度、监管规范、监管收费“四个统一”对七大类特种设备实行统一立法、统一监管5)综合治理特种设备安全涉及社会各个方面,单靠一个部门不可能做好这项工作,应当发挥全社会的力量,综合治理,严格监督。
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广大人民群众、新闻媒体及其他社会中介组织等均有监督权、建议权、举报权2、《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产品范围根据条例第二条的内容,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下同)、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3、《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制定的意义(1)制定《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是为了加强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特种设备是生产和生活中广泛使用的具有危险性的设备,有的在高温高压下工作,有的盛装易燃、易爆、有毒的介质,有的在高空、高速下运行,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严重人身伤亡及重大财产损失因此把监察制度法制化已被社会广泛认可2)制定《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是为了防止和减少事故特种设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特种设备的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事关社会稳定根据条例规定,特种设备的生产(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