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word论文】松子的开发与利用【农林学专业论文】.doc
2页1松子的开发与利用作者:陈宝 南江 王星 李婷 刘存芳摘要介绍了松子的营养成分及其在医药、食品工业领域的应用价值,并对松子开发利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松子;开发;利用 01 松子(Senen Pini Koraiensis)为松科植物油松、马尾松、云南松、红松等的球果,又名松子仁、海松子、罗松子松子呈倒卵状三角形,无翅,红棕色,长12~16 mm,宽 7~10 mm,种皮坚硬,破碎后可见卵状、长圆形种仁,有松脂样香气,味淡有油腻感大多数松树(马尾松、油松等)球果成熟后不久鳞片即张开,种子迅速脱落,有少数松树的鳞片张开和种子脱落过程要延续几个月之久,有些松树的一部分或全部球果年内处于闭合状态或在树上不定期地张开,红松球果大而重,成熟前后极易被风吹落[1]松科植物在陕西秦巴山区、东北等地都有广泛的分布,其对生长环境要求不高,山涧、坡地、沟壑、河流两岸一般都可生长,绝大多数是森林树种和用材树种松子营养成分较高,可开发为中药材和食品,也可人工载种松科植物,作为绿化树种 1 松子的营养成分 人们对松子中的生物活性成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营养成分极其丰富,主要有多种类型的不饱和脂肪酸,包括亚油酸、亚麻酸和油酸等,还含有丰富的磷脂,含量高达 0.7%~0.9%,另有大量的蛋白质、糖类、VE,还富含人体所需的 19 种氨基酸及多种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和多种矿物质等[2]。
利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从松子鉴定出的氨基酸有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谷氨酰胺、蛋氨酸、半胱氨酸、门冬酰胺、苯丙氨酸、酪氨酸、苏氨酸、缬氨酸、精氨酸、组氨酸、丙氨酸、门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脯氨酸、丝氨酸,其中包含人体所必需的 8 种氨基酸采用水蒸汽蒸馏法得到乙醚提取物,利用 GC-MS 分析方法对其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从其乙醚提取物中确定出挥发油有 26 种烃、17 种脂类、16 种醛、12 种酮类、31 种醇、11 种碱、2 种酸等对松子的脂溶性物质经过水解后分离,经 IR、HNMR、CNMR、MS 测定,鉴定出亚油酸、顺-5,9-十八碳二烯酸、顺-5,9,12-十八碳三烯酸、顺-5,11,14-二十碳三烯酸这 4 种脂肪酸类化合物采用微波消除—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水蒸汽蒸馏后的滤渣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其中含有 Ca、K、Fe、Mg、Cu、Se、Mn、Zn 等金属元素 对松子活性成分的分离和结构的确定还处于不断地研究中,现有研究表明,松子中存在着丰富多样的抗癌、抗衰老等活性成分,其中有一些具有新颖结构的物质会由于地域、气候或生长环境的不同存在差异,深入研究松子中的营养成分有极其重要的开发和利用价值。
2 松子的应用 2.1 医药方面 松子入药有着悠久的历史人们在服食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诸多民间药方就是用松子防病治病,且疗效颇佳松子所含的脂肪成分主要为亚油酸、皮诺敛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其含量占脂肪总量的 97%,有软化血管和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3-5]松仁中含有 19 种氨基酸,其中含有人体必需的 8 种氨基酸,这些活性成分对激活酶的活性、促进蛋白质合成、抗衰老、抗缺氧、抗辐射、增强体力、提高耐力、消除疲劳、增加人体免疫功能等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临床试2验表明,松子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便秘、风湿性关节炎、神经衰弱、头晕眼花等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经常食用松子仁可以起到补充营养、滋补强壮和抗衰老延寿的作用 2.2 食品工业领域 在食品领域,松子即可单食,也可做成糕点糖果、饲料冲剂、粥酱菜肴之类的食品,如海带玉米松仁糊、松子露等[6]其中,松子油是极具营养的食用油,近年来,作为一种新油源、新产品,其经济价值可观[7] 3 松子的市场前景 我国松子种植生产的历史悠久,产量较高,已销往 20 多个国家和地区,销路极为广阔,经济效益良好我国目前对松子的开发利用主要还是以食为主,还不够深入,其他方面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充分开发。
尤其是在医疗方面国内松子市场还处于成长阶段,松子仅东北区域有大量种植和生产我国其他一些适宜松子生长的地区如秦巴山区等也应该加大对松子的种植、开发利用和深加工,以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充实国内的市场随着人们生活的日益改善和对健康的追求,松子作为一种天然食品和保健品,经济效益可观,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其行业深加工和出口市场潜力巨大 4 参考文献 [1] 吴国芳,冯志坚,马炜梁,等.植物学:下册.[M].2 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189. [2] 于俊林,车喜泉,常纪庞.松仁的化学成分及功效[J].人参研究,2001,13(1),25-27. [3] 李哲敏. 松子仁的营养保健功能[J].农牧产品开发,2001(7):23-24. [4] 范世忠.松子——养生疗疾的干果食品[J].食品与健康,2005(2):19. [5] 胡兹苓,李湘萍,包宏,等.松属植物种子油脂肪酸的分布及化学分类探讨[J].植物资源与环境,1992,1(3):15. [6] 陈晓平,王萍.松仁乳的研制[J].食品工业科技,2005,26(8):95-97. [7] 王明清.松子油开发利用[J].粮食与油脂,2002(10):3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