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岩土工程分类及其性质的划分》.docx
51页附录A铁路岩土工程分类及其性质的划分本附录仅列出常用的分类标准,其它分类标准见〈〈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A. 0.1 土的分类及名称1 土的颗粒分组应符合表 A.0.1 — 1的规定表A.0.1 1 土的颗粒分组颗粒名称粒径d (mm大d> 800漂石(浑圆或圆棱)或块石(尖棱)中400< d< 800小200< d< 400大60< d < 200卵石(浑圆或圆棱)或碎石(尖棱)中40< d< 60小20< d< 40大10< d< 20圆砾(浑圆或圆棱)或角砾(尖棱)5< d< 10小2< d< 5粗0.5< d< 2砂 粒0.25< d<0.5细0.075< d<0.25粉 粒0.005< d< 0.075黏 粒dV 0.0052 碎石类土根据土颗粒的形状和级配的划分,应符合表 A.0.1 — 2的规定表A.0.1 2 碎石类土的划分土的名称颗粒形状土的颗粒级配漂石土浑圆或圆棱状粒径大于200mm勺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块石土尖棱状为主卵石土浑圆或圆棱状为主粒径大于20mm勺颗粒超过总质量的 50%碎石土尖棱状为主圆砾土浑圆或圆棱状为主粒径大于2mm勺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角砾土尖棱状为主注:定名时应根据粒径分组,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3 砂类土根据土的颗粒级配的划分,应符合表 A.0.1 — 3的规定表A.0.1 — 3 砂类土的划分土的名称土的颗粒级配砾砂粒径大于2m恤粒的质量占总质量的 25〜50%粗砂粒径大于0.5mm^粒的质量超过总质量的 50%中砂粒径大于0.25mm颗粒的质量超过总质量的 50%细砂粒径大于0.075mm颗粒的质量超过总质量的 85%粉砂粒径大于0.075mm颗粒的质量超过总质量的 50%注:定名时应根据颗粒级配,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4 塑性指数等于或小于 10,且粒径大于0.075mm颗粒的质量不超过全部重量50%勺土,应定名为粉土5 黏性土应根据土的塑性指数,按表 A.0.1 — 4划分表A.0.1 4 黏性土的划分土的名称塑性指数Ip粉质黏土10 < Ip < 17黏 土Ip > 17注:Ip=W — Wp WL 一液限 W p一塑限6由坡积、洪积、冰水沉积形成的,颗粒级配不连续,粗细颗粒混杂的土,应 判定为“混合土” 土的名称为在主要土名前冠以主要含有物的名称当主要含有物(碎石类土、砂类土、粉土、黏性土)的质量占总质量的 5防25%时,应定名为“微含",如微含黏土角砾土、微含碎石黏土等;当主要含有物的含量大于或等于25%寸,应定名为“含",如含黏土角砾土、含碎石黏土等。
A. 0.2 土的密实程度1 碎石类土的密实程度应根据结构特征、地貌、天然坡形态、开挖及钻探情况,按表A.0.2 — 1确定表A.0.2 1碎石类土密实程度的划分密实程度结构特征天然坡和开挖情况钻探情况密实骨架颗粒交错紧贴,连 续接触,孔隙填满、密 实天然陡坡稳定,坎下堆积物较 少镐挖掘困难,用撬棍方能 松动,坑壁稳定从坑壁取出 大颗粒处,能保持凹面形状钻进困难钻探时,钻 具跳动剧烈,孔壁较稳 定中密骨架颗粒排列疏密不匀, 部分颗粒不接触,孔隙 填满,但不密实天然坡不易陡立或陡坎下堆积 物较多天然坡大于粗颗粒的 安息角镐可挖掘,坑壁有掉 块现象充填物为砂类土时, 坑壁取出大颗粒处,不易保持 凹面形状钻进较难钻探时,钻 具跳动不剧烈,孔壁有 坍塌现象稍密多数骨架颗粒不接触, 孔隙基本填满,但较 松散不易形成陡坎,天然坡略大于 粗颗粒的安息角镐较易挖掘 坑壁易掉块,从坑壁取出大颗 粒后易塌落钻进较难钻探时,钻 具有跳动,孔壁较易坍 塌松散骨架颗粒间有较大孔隙, 充填物少,且松散锹可以挖掘天然坡多为主要 颗粒的安息角坑壁易坍塌钻进较容易钻进中孔 壁易坍塌2 砂类土的密实程度应根据相对密度、 标准贯入锤击数,按表A.0.2 — 2确定。
表A.0.2 2砂类土密实程度的划分密实程度标准贯入锤击数N相对密度D密实N> 30D A 0.67中密15< N< 300.4 < D < 0.67稍密10< N< 150.33 < D < 0.4松散N< 10D < 0.33、、 emax 一e汪:Dr = e max - e min式中:emax一最大孔隙比;emin 最小孔隙比; e一天然孔隙比3 粉土密实程度的划分,应根据孔隙比按表 A.0.2 — 3确定表A.0.2 3粉土密实程度的划分密实程度孔隙比e值密实e< 0.75中密0.75< e< 0.9e > 0.94 黏性土的压缩性应根据压缩系数,按表 A.0.2 — 4确定A.0.31表A.0.2 4黏性土压塑性的划分压缩性分级压缩条效 a 0.1〜0.2 (MPa)低压缩性a0.1 〜0.2 V 0.1中压缩性0.1 80Vw注:S = — 100%Vv式中:Vw 一水所占的体积VV 一孔隙(包括水及气体)部分的体积粉土潮湿程度应根据天然含水率,按表 A.0.3 — 2确定。
Ip式中: W一天然含水率 w「一塑限含水率 I「一塑性指数p pA.0.4 岩石的分类1岩石坚硬程度的定性划分,应符合表 A.0.4 — 1的规定表A.0.4 1岩石坚硬程度的定性划分名称定性鉴定代表性岩石硬质岩极硬岩锤击声清脆,锤击有回弹,震十, 难击碎,浸水后大多无吸水反应禾风化或微风化的花岗岩、片麻岩、内长岩、 石英岩、硅质灰岩、硅质胶结的砂岩或砾岩 等硬岩锤击声较清脆,锤击有轻微的回 弹,稍震手,较难击碎,浸水后 有轻微的吸水反应弱风化的极硬岩;木风化或微风化的熔绪凝 灰岩、大理岩、板岩、白云岩、灰岩、钙质 胶结的砂岩、结晶颗粒较粗的岩浆岩等软质岩较软岩锤击声不清脆,锤击不回弹,较 易击碎,吸水明显,浸水后指甲 可划出印痕强风化的极碰岩;弱风化的碰岩;未风化或 微风化的千枚岩、云母片岩、砂质泥岩、钙 泥质胶结的粉砂岩和砾岩、泥灰岩、页岩、 凝灰岩等软岩锤击声哑,锤击无回弹,有凹痕, 易击碎,浸水后手可掰开强风化的极硬岩;弱风化〜强风化的硬岩; 弱风化的较软岩和未风化或微风化的泥质岩 类:泥岩、煤、泥质胶结的砂岩和砾岩等极软岩锤击声哑,锤击无回弹,有较深 的凹痕,手可掰开,浸水后可捏 成团或捻碎全风化的各类岩石和成岩作用差的岩石2 岩石坚硬程度的定量划分,应采用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 R)指标,并符合表A.0.4 — 2的规定。
表A.0.4 2 R与定性划分岩石坚硬程度的对应关系R (MP)R> 6060 > R > 3030 > Rc> 1515 > R > 55坚硬程度极硬岩硬岩较软岩软岩极软岩3 岩石的软化性按软化系数分类,应符合表 A.0.4 — 3的规定表A.0.4 — 3岩石软化性分类名 称不易软化的易软化的软化系数krkr > 0.75kr < 0.75注:软化系数kr为同一岩体中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与风干状态下岩石单轴抗压强度的比值4 新鲜岩石抗风化能力分级,应符合表 A.0.4 — 4的规定表A.0.4 4新鲜岩石抗风化能力的分级\分级7指标和特征 \不易风化的易风化的软化性不易软化的易软化的耐冻性耐冻的不耐冻的岩浆岩的结构细粒的粗粒的造岩矿物以石英为主长石、辉石、角闪石较多黄铁矿、橄榄石、黑云 母含量较多胶结物硅质的钙质的泥质的耐风化时间暴露一、二年尚不易风化暴露后数日至数月即出现风化A.0.5 岩体的分类1 岩体按节理宽度分级应符合表 A.0.5 — 1的规定表A.0.5 1岩体按节理宽度分级名 称节理宽度b (mm密闭节理b< 1微张节理1 < b < 3张开节理3 < b < 5宽张节理b> 52 岩体节理发育程度应按表 A.0.5 — 2确定。
表A.0.5 2岩体节理发育程度分级节理发育程度分级基本特征节理不发育节理1〜2组,规则,为构造型,间距在 1m以上,多为密闭节 理,岩体被切割成巨块状节理较发育节理2〜3组,呈X型,较规则,以构造型为主,多数间距大于 0.4m,多为密闭节理,部分为微张节理,少有充填物,岩体被 切割成大块状节理发育节理3组以上,不规则,呈 X型或米字型,以构造型风化型为 主,多数间距小于0.4m,大部分为张开节理,部分有充填物, 岩体被切割成块状节理很发育节理3组以上,杂乱,以风化型和构造型为主,多数间距小于 0.2m,以张开节理为主,有个别宽张节理,一般均有充填物, 岩体被切割成碎裂状3 岩体按受地质构造影响程度划分应符合表 A.0.5 — 3规定表A.0.5 3岩体按受地质构造影响程度划分名 称基本特征轻 微地质构造变动小,节理不发育较 重地质构造变动较大,位于断层或褶曲轴的邻近地段,可有小断层,节理较 发育严 重地质构造变动剧烈,位于褶曲轴部或断层影响带内,软质岩多见扭曲及拖 拉现象,节理发育很严重位于断层破碎带内,岩体呈块石、碎石、角砾状,有的甚至呈粉末、泥土 状,节理很发育4 岩体按完整程度划分应符合表 A.0.5 — 4规定。
表A.0.5 4岩体完整程度划分名称结构面特征结构类型岩体完整性指数Kv完整结构面1〜2组,以构造型节理或层面为 主,密闭型巨块状 整体结构Kv> 0.75较完整结构面2〜3组,以构造型节理、层面为 主,裂隙多呈密闭型,部分为微张型,少 有充填物块状结构0.55 < Kv< 0.75较破碎结构面一般为3组,以节理及风化裂隙为 主,在断层附近受构造作用影响较大,裂 隙以微张型和张开型为主,多有充填物层状、块石、碎石状结构0.35 < Kv< 0.55破碎结构面大于3组,并多以风化型裂隙为主, 在断层附近受构造作用影响大,裂隙以张 开型为主,多有充填物碎石角砾 状结构0.15 < Kv< 0.35极破碎结构面杂乱无序,在断层附近受构造作用 影响很大,宽张裂隙全为泥质或泥夹岩屑 充填,充填物厚度大散体状结构Kv< 0.15注:岩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