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教案】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教案论语选读.pdf

7页
  • 卖家[上传人]:c****
  • 文档编号:208176779
  • 上传时间:2021-11-06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50.49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第六版块:论语选读(共6 课时)第 12 课时高考频点整体感知一、考向分析考点统计高考年份题号顺序考查章节考点及题型分值20XX 年23 为政以德客观填空 (填写观点 ) 1 分24 评价分析4 分20XX 年24 周而不比主观分析 (交友观 ) 4 分20XX 年24(1) 诲人不倦客观填空 (填写成语 ) 1 分24(2) 主观评析 (教学原则 ) 3 分二、命题分析1.考查范围比较大,涉及到论语选读十个章节的内容,但考题主要涉及客观填空、主观评价分析两种形式2.形式上往往命制两道题:或一大题两小题,或两大题(内容上有联系 )3.分值有所加大,由4 分增加到 5 分 (一般是前一客观题1 分,后主观评价分析题3 分或 4 分) 三、高考频点整体感知论语阅读作为浙江省继承并弘扬传统文化的载体,从语言上说,它是古代汉语;从形式上说,它是古代特有的对话文体;从内容上说,它是传统文化的源头所以论语选读应该考虑到三个层次的备考:文字、文章和文化具体就题型来说:可能涉及以下两种题型:题型一:名句、成语、观点填空题(基础理解题 ) 论语文字的理解重点不在于疏通,不一定深究特殊用法,但得理解论语章句的含意。

      这是由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评析孔子思想的前提,否则任何“ 评析 ” 均无法有效展开和具体落实常见设问方式:(1)请从上述文字中提炼出一个成语(一句话 )2)以上材料 (课外材料、补充材料)体现的观点与论语中孔子的观点基本相同,请写出体现文中观点的句子3)上述材料是如何形象地表述观”(为政观、义利观、交友观、教育观、文化观、礼乐观、仁爱观、中庸观等等 )的?(4)上面文字中的(比如“忠”“友”“信”)的内涵是什么?题型二:主观评价分析题本考点的命题基于考试说明的“ 批判继承 ” 论语的现实性运用,选料可以是来自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相关的材料,或者是课内课外横向比较的材料但答案更多的是阐述儒家思想,观点可在课内找;考查的实质还是评述的深刻性、辩证性做题注意观点提示性的话语常见设问方式:(1)以上材料对儒家“思想(观)”的理解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2)对孔子 (儒家 )的“” (观点 )你是如何看待的?谈谈你的理解3)上述文字是否符合孔子的“思想(观)”?请简要说明理由4)上面材料体现了不同的“思想(观 )”,你赞成哪种观点?为什么?(5)以上的做法是否符合孔子的“思想(观)”?请简要分析三、高频考点分类例析(2011浙江高考)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5 分)子曰: “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 ) 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1 页,共 7 页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为非也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韩非子 ) 注为吾善:自我完善不什数:不能用十来计算,即不到十个1.对应题型一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为政观1 分) 孔子: _韩非子: _ 审题要仔细 抓住 3 个关键点:概括孔子和韩非子为政观思路要清晰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文化的正确解读经典文化名著阅读,应读懂原文,并结合作者的生平作答第一段文字选自以德治国里的篇章,“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显然孔子提倡以德、礼治国第二段文字从最后一句“ 故不务德而务法 ” 看,韩非子强调治国必须“ 务法 ” ,即“ 以法治国 ” 答题要规范 为政以德 (或“以德、礼治国”)以法治国2.对应题型二对这两种为政观进行简要评析4 分) 审题要仔细 抓住 2 个关键点:两种为政观评析思路要清晰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文化的批判继承。

      要评析孔子与韩非子的两种为政观,首先要陈述文段中孔子与韩非子各自的观点,然后指出他们观点的优劣解答本题,一要注意对内容的理解,二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写出自己的见解孔子主张以德治国,认为道德教化比刑罚要高明得多,既能使百姓守规矩,又能使百姓有知耻之心,但他却忽视了刑罚在治理国家时的作用这也体现孔子思想的局限性韩非子认为能够自我完善的人很少,十个中不能有一个,就认为治国“ 不务德而务法 ” ,忽视了圣人在治国中的表率模范作用,他的为政观也有偏颇答题要规范 孔子认为法治虽有一定的作用,但也有缺陷,所以要“ 德治 ” ;韩非子认为能够自我完善的人很少,要管理众人,必须以法治国两种观点各有侧重,各有偏颇,应互相补充解答论语基础理解性填空题的解题策略(1)解答分析浙江省高考命题解析中对论语选读复的建议是“ 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文化内涵的探究都要兼顾 ” ,“ 语言文字的理解是基础,文化内涵的探究是结果” ,要顺利完成基础理解性填空题的解答,关键在于理解论语章句的含意 读懂材料,熟悉材料2)备考策略该背的章节及名句必须背出,消灭书写中的错别字;文句的理解与翻译也必须掌握个八九不离十;将十个章节必学课内容烂熟于心,掌握吃透论语十篇必读课文涉及的几大思想观点的核心。

      认真解读每课后的相关知识链接的那篇短文,把精要之处加以圈画或摘录,弄通弄懂弄透弄熟四、主观评价分析类题目的解题策略批判与继承论语中的思想观点是论语阅读考查的重点,其目的在于“ 传承文化,提升思想” 此类题目都以主观探究题的形式出现,检验考生对儒家文化内涵的把握试题一般围绕孔子的几大思想观点的核心,如为政观、义利观、交友观、教育观、文化观、礼乐观、仁爱观、中庸观尤其值得关注仁、义、礼、乐、信五大关键词在孔子学说中的关系以及各自在现实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探究题答题具有辩论性,要先总说自己的观点,再分说理由,理由的说明要结合文本内容来阐释一)解题分析1话语类评析题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2 页,共 7 页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以论语原文语录为评析对象,要求学生进行评析分单篇材料评析和多篇材料组合式评析1)单篇材料评析例: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子曰: “ 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 门人不敬子路子曰:“ 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论语先进) 子曰: “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 子路闻之喜。

      子曰:“ 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论语公冶长 ) 题目:从孔子对子路两次评价的共同特点中概括出孔子的教育特色,并加以评析2)多篇材料组合式评析包括非重点课文和非论语语录,这类题目强调比较、综合,要求学生从题目指定的角度进行评析例: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 奚自? ” 子路曰: “ 自孔氏 ” 曰: “ 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子谓颜渊曰: “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 “ 子行三军,则谁与?” 子曰: “ 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题目:孔子主张 “ 知其不可而为之” ,却又 “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这两者之间是否矛盾?请你谈谈你的看法2话题式评析题引用论语中的一些语录,一个话题,要求学生进行评析它已经不是简单地概括语录所包含的原始儒学的理念,而是在整合理念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这些理念就某个话题进行评析例:在人与人的交往问题上,原始儒家追求友好交往和诚实交往的目标,但孔子同时又以“ 仁” 为标准,不赞成同任何人进行交往,他说:“ 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里仁 )他反对把交往降为党派活动,除主张要“适中交往”外,孔子还说“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卫灵公 )“人之过也,各于其党”(里仁 )。

      可见,在交往问题上,孔子认为我们不可以放弃自己的意志和立场而依附于他人,甚至把交往蜕变为一种结党营私的活动题目:对孔子的这种交往观,你是怎么看待的?请结合现实进行分析不超过 100 字) 3文学欣赏式评析题从欣赏表达方式的角度进行评析,分析人物行为所表达出来的思想观念既要求认识理解语录所包含的原始儒学理念,又要求认识叙述者表达的方式,或表达时的情态、心理例:阅读论语中的两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子曰: “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 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题目:你是如何看待文中孔子的这种“ 苦乐观 ” 的?谈谈你的理解2 分) (二)答题模板1点出主旨:读懂所给材料的含意通过筛选信息,点出孔子观点或儒家观点2阐释含意:理解文本,探究儒家文化内涵可以通过摘抄题中相关材料或论语课文中的语句,具体阐释观点的含意3辩证分析:对材料所反映的孔子的思想,结合时代和现状(可以是社会的现状,也可以是考生个人的实际情况 )辩证地思考其价值和意义五、课后练习详见 “ 点对点 ” 训练 1 4 题 p101 第 34 课时高频考点分类例析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3 页,共 7 页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一、真题讲解(2010浙江高考)论语对后人的思想有深刻的影响。

      请引用论语中与下面文字意思相仿的一句话,然后分析它们所表达的思想4 分)“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欧阳修朋党论) 审题要仔细 抓住 4 个关键点:引用意思相仿然后分析思想思路要清晰 作为全国高考独一无二的对论语的考查,本题另辟蹊径,一改20XX 年命题方式,不是机械地选几则论语选读中的章节,考查成语概括与孔子的思想,而是着重考查学生对论语思想精髓的理解和运用,要求在充分理解欧阳修名言的基础上,写出“意思相仿的一句话”,“然后分析它们所表达的思想”,巧妙地融合了对课文理解的深度、名句熟练程度、品评分析的角度等多种能力的考查,达到知识迁移,巩固与应用的目的,可谓答题要规范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告诉我们,君子追求义,小人追求利这种思想反映在欧阳修的朋党论中,即君子交友与小人交友的本质区别在于对义与利有不同的价值取向 一题多赢 ” 该题难度虽然不大,但因为两问前后的关联性,容易一错全错二、总结答题不规范的重要原因主要包括三种情况:1简单翻译,没有分析示例一: 君子与君子之间是因为有共同的道义而成为朋友,小人与小人之间因为有共同的利益而成为朋友,这是自然规律。

      示例二:君子与君子交往团结而不勾结,小人与小人勾结而不团结所以我们要与君子做朋友2重点不突出第一问回答 “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和“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的考生中,有部分考生在回答第二问的时候将重点放在了“ 周”“比”“和”“同” 上,分析时围绕 “ 团结 ”“勾结 ” 或“ 和谐 ”“混同 ” ,没有考虑到材料中重点关注的是君子与小人在价值取向上的不同而事实上“ 周” 指以义合, “ 比” 指以利合, “ 和” 是指君子在坚持义的原则下与人和谐相处,“ 同” 指的是小人在追求共同利益的基础上无原则地与人混同,因而“ 周” 与“ 比” 、“ 和” 与“ 同” 同样揭示的是君子与小人价值取向的不同答题时应仔细分析题目要求,按要求有重点地回答,切不可无的放矢,事倍功半3语言罗嗦,表达不清20XX 年论语题第二问出题意图很明显,答题要点也很明确,但能清楚地说明白的考生并不多有考生洋洋洒洒写了一大段,仔细一看就是一个意思反复出现,如“君子以义合,小人以利合,君子看重的是义,小人看重的是利,君子与朋友相处是以义为原则的,小人与小人相处是以利为原则的,君子是重道义的,不会因为利而出卖朋友,小人是重利益的,一旦无利可图就会出卖朋友”。

      这一回答将君子与小人两者的区别分析。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