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子中有多少粒豆子》教学设计及说课稿.docx
7页10.1 《统计调查》(第3课时)一实验与探究:《瓶子中有多少粒豆子》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教学目标:1 .会根据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设计简单的试验方案,开展实验 活动并估计总体数目.了解实验也是获得数据的有效方法.2 .学生经历阅读思考、合作探究的过程,通过动手实验掌握“取 ——放——取”的方法.3 .在活动过程中学生感悟统计知识的应用价值与数学研究价值, 体验试验的重要意义,增强学习统计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动手试验开展“取一放一取”活动,用样本估计总体.难点:“充分搅匀”使取得的样本具有较强的代表性,理解用样 本对总体只是一种估计.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问题】一个瓶子中装有一些豆子,你能用几种方法估计出这个 瓶子中豆子的数目?【追问一】能用全面调查的方法得出豆子数目吗?为什么?【追问二】你能用抽样调查的方法估计出瓶子中豆子的数目吗?说一说你的具体做法1 .(全面调查)如果豆子不多,可以直接数出瓶子中的豆子数.2 .(抽样调查)如果豆子多(1)分份法:先将豆子分成假设干等份,数出其中一份豆子的粒数, 再估算瓶中豆子总数.(2)量体积法:先取出一些豆子用量杯量其体积为n,并数清这些 豆子的粒数P,再量出瓶中豆子的体积m,再估算瓶中豆子总数q:qxBxmn(3)称重法:先取出一些豆子用天平称其质量为n,并数清这些豆 子的粒数P,再称出瓶中豆子的质量m,再估算瓶中豆子总数q:q"xmn(4)采用“取一放一取”的方法(本节课的主要试验方法).(二)实验探究请同学们试验并填写实验记录表.小组成员实验目的估计瓶子中豆子的数目试验步骤:(1)从瓶子中取出一些豆子,记录这些豆子的粒数m二().(2)给这些豆子做上记号.(3)把这些豆子放回瓶子中,充分摇匀.(4)从瓶子中再取出一些豆子,记录这些豆子的粒数p二()和 其中带有记号的豆子的粒数n=().(5)利用得到的数据估计原来瓶子中豆子的粒数q:结论:总结该瓶中有多少豆子的计算方法例:为了知道一个瓶子中有多少粒豆子,小明先从瓶子里取出 50粒做上记号,然后放入瓶中充分摇匀,再取出100粒,发现有记 号的10粒,可以估计这个瓶子中有豆子 粒.(三)归纳方法总体中做记号的豆子 =局部中做记号的豆子总体数目 一局部数目思考:1.为何要“充分摇匀”?2.各小组通过试验所得到的最后结果为什么有所不同?【设计意图】以现实问题为背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兴趣, 逐步引导学生学会从数学统计的角度去分析和思考问题.学生通过动 手实践能更好地理解和感悟用样本估计总体这一统计思想,了解用实 验的方法获取数据.(四)同类推广鱼塘里有多少鱼?你用什么方法可以估计?1 .讨论各参考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2 .定方案,回答实际问题.试验法(参考答案)(1)先从池塘的不同地方捕捞假设干条(m条)鱼做上标记,然后放 回池塘里.(2)经过一段时间,等有标记的鱼完全混合鱼群中以后,再在同样 的地方捕捞,假设捕捞出P条鱼,其中有标记的鱼有n条;那么池塘里 的鱼有— 条.n教师:给出“取-放-取”方法的名称.(五)巩固提高例1.内蒙古赤峰某地区,为了估计该地区黄羊的只数,先捕捉 20只黄羊,给它们分别做上记号,然后放还,等这些标记的黄羊完 全混合与黄羊群后,第二次捕捉了 40只黄羊,发现其中有两只有标 记,从而估计这个地区约有黄羊多少只?例2.某小湖区内有A、B两类珍贵的鱼,A类鱼有100条,鱼的 尾巴上都做了标记,为了估计B类鱼的数目,管理员小明从湖里捞出 20条这两类鱼,并得到B类鱼占12条,以此作为样本,可估计小湖 区内有B类鱼大约多少条?例3.某原始森林地区为了估计该森林的布谷鸟的只数,先捕捉 40只布谷鸟分别给它们做上记号,然后放回森林,等过一段时间, 这小布谷鸟完全混合于鸟群中后,第2次捕捉了 30只,发现其中有 6只布谷鸟做有表记,从而估计这片森林约有布谷鸟多少只?(六)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采用“取一放一取”的实验方法估计了瓶子中豆 子的粒数, 这种方法利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生活中常用此法 来估计一个总体的数量.(七)课后作业请每个小组设计一个“调查某物总体数目”的题目;并可以利用 “取-放-取”这一方法进行调查.简明地写出操作步骤.10.1《统计调查》(第3课时)说课——实验与探究:瓶子中有多少粒豆子教学背景:新教学理念提出,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 教师要当好“导演”,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在“做中学”,在“学中做”。
而对于让学生实验探究的内容,就更应该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了教材分析:本课旨在让学生利用所学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考 察训练学生自主动手、合作探究的能力,体验统计调查在实际中的应 用,感受抽样调查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教学目标:1 .会根据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设计简单的试验方案,开展实验 活动并估计总体数目.了解实验也是获得数据的有效方法.2 .学生经历阅读思考、合作探究的过程,通过动手实验掌握“取 ——放一一取”的方法.3 .在活动过程中学生感悟统计知识的应用价值与数学研究价值, 体验试验的重要意义,增强学习统计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动手试验开展“取一放一取”活动,用样本估计总体.难点:“充分搅匀”使取得的样本具有较强的代表性,理解用样 本对总体只是一种估计.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瓶子里有多少粒豆子?有什么样的方法得到豆子 数量二、学生提供各种方案:1 .(全面调查)如果豆子不多,可以直接数出瓶子中的豆子数.2 .(抽样调查)如果豆子多(1)分份法:先将豆子分成假设干等份,数出其中一份豆子的粒数, 再估算瓶中豆子总数.(2)量体积法:先取出一些豆子用量杯量其体积为n,并数清这些豆子的粒数P,再量出瓶中豆子的体积m,再估算瓶中豆子总数q:Pq x — xmn(3)称重法:先取出一些豆子用天平称其质量为n,并数清这些豆子的粒数P,再称出瓶中豆子的质量m,再估算瓶中豆子总数q:Pq x — xmn(4)采用“取一放一取”的方法(本节课的主要试验方法).三、动手试验:学生按照步骤分组完成记录和估算例:为了知道一个瓶子中有多少粒豆子,小明先从瓶子里取出50粒做上记号,然后放入瓶中充分摇匀,再取出100粒,发现有记 号的10粒,可以估计这个瓶子中有豆子 粒.四、把上面的方法进行同类推广,我们可以估算池塘里有多少鱼?森林里有多少鸟?草原上有多少只羊等。
五、总结思想:本节课我们通过采用“取一放一取”的实验方法 估计了瓶子中豆子的粒数,这种方法利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生活中常用此法来估计一个总体的数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