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废名小说申古典诗词意境的探析.docx
7页废名小说申古典诗词意境的探析 武小靖Summary:废名的作品所处的时代是我国的新文学运动时期,其诗化小说在现代文学界独树一帜,其小说作品和古典诗词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纵观废名创作的小说作品,若单从人物、对话和情节上来看会发现其中的关联并不十分密切,但在“意境”这个标准之下却能够达到完美的和谐统一,有了其独特的文学和文化价值以及艺术感染力本文结合废名的一些代表作,从废名小说中的诗化意境、诗味意象以及语言用典三个方面,探析废名小说中古典诗词意境Key:古典诗词;废名小说;新文学运动一、诗化意境的运用“五四”之后,现当代小说家将诗意融入小说,使得小说获得了与众不同的审美趣味,开始有了诗化的倾向纵观我国现代文学史,“诗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创作倾向,受到不少作家的追捧废名的小说就完好地继承了古典诗词抒情造景的特点,既不源于时代呐喊,也不发自个体悲鸣,仿佛是一种源自心灵深处的倾听和呼喊,以最大限度抒发了诗意,言说和颂听的抒情模式成为其独具魅力的地方诗与思既构成废名小说的情感表现方式,也表达人们理想的生存状态,召唤着读者的思想进入作者潜在的灵魂深处,在对小说中人物情感的体会揣摩中,获得一种诗意朦胧的意境。
阅讀废名的小说时我们不难发现,作者并没有在情节的曲折和人物的个性方面过多用力,而是下大功夫营造诗境,从而使得其小说作品中呈现出了只有在诗歌中才能出现的意境,别具一格读者在阅读废名的不少小说作品时会发现,单从人物、对话和情节上来看,其中的关联并不十分密切,但在“意境”这个标准之下却能够达到完美的和谐统一通过废名小说《竹林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笔下描绘的人物都是独立的,他们有着不同的生活、性格和思想,而这些具有差异的人物性格和命运又共同构成了小说的整体意境在这样的创作手法下,读者在阅读小说中描写的人物、事物和景物时,能够慢慢融入隐含在故事中的潜在蕴意里,与故事中的主人公产生共情,从而体会到作者在变化莫测的世事中对命运所发出的感念和参悟废名将“感悟”融入故事所营造意境的方式,与古典诗词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再如《洲》里,小林遇到姐姐姐姐的对白情境是这样设计的:接着不知道讲什么好了,仿佛是好久好久的一个分别而在小林的生活上,这一刹那也的确立了一个大标杆,因为他心里的话并不直率地讲给姐姐听了,这在以前是没有的,倘若要他讲,那是金银花同琴子妹妹了单从作品的文字来看,我们看到的是姐弟俩相顾无言的场景但透过文字去体会作者隐含在深处的意境,则是小林不再能够和姐姐直率交谈,见到姐姐想到的却是金银花妹妹。
作者虽未将其挑明,却暗示了少年情窦初开,让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一个少年初长成后,看到异性躁动慌乱的微妙心理废名以这种让读者在阅读时通过自身感受,用想象力发现或是填补意境的创作方式,正契合了古典诗词中所崇尚的“象外之象”的特点将文字与读者自身感悟相融合,从而构成一种全新的立体的境界二、诗味意象的体现废名在小说创作中常常将风俗和人情作为侧重点,更多地运用“田园牧歌”式的闲适和忧怨情感来进行创作这种创作风格与古典诗词的“思与景谐”理念是十分类似的最为常见的方式是借助景物进行比兴废名的多部小说都在一定程度上沿袭了《诗经》的写作手法,以具体的景或是物为其作品命名,将作品里的人物、故事与题目所示之物设置关联,由此延伸正如《金银花》里,小林摘下了金银花送给了树下的小女孩,而女孩后来成为了小林的妻子在这里,金银花已经不是单独意义上的花了,它代表的是主人公与小姑娘两人之间的姻缘红线,有着爱情的意象再比如,小林对琴子说花应该从深夜开始盛开,但琴子却坚信花只在白天开放直到长大后的琴子在某一天夜间看到花开,恍然回想起当年小林说花是在夜里盛开的话而此时的琴子对小林已经产生了感情花”在这里成为一个有深意的意象,寓意着琴子对小林情感上的变化,从对小林没有感情到逐渐对小林产生感情,从不信认到信任,逐步升华。
同样,《箫》在全文中对仅有“壁上只有细竹吹的箫”这么不起眼的一句话提到了题目所示的“箫”字在这里,“箫”构成了小说中一个隐藏的意象,暗含着小林对妻子诚挚的爱作者自始至终没有明确地表现出来,而是隐含在情节里渐渐蔓延开来,却能够让读者在阅读时理解作者暗含的深意在古典诗词中,“桥”经常作为一个有代表性的意象被使用,如“鹊桥相会”“二十四桥明月夜”等等受此影响,废名的作品中也常会引用“桥”这个意象小说集《桥》中,废名以自己的时代作为故事背景,所以《桥》常被称为是其诗化小说的代表就连废名自己也认为在《桥》中的所有故事情节都是弱于书中所蕴含的诗意的纵观整部作品,“桥”作为一个“暗指我国的古老文化正在离我们而去”的意象贯穿始终,正如“他根本不明白自己站在这儿看什么以往的想法和愿望越来越稀薄,而面前的影子也渐行渐远,同做梦一般”此情待可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而这样意境的产生源自于废名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到了身边田园牧歌式的美好生活在逐渐消失,自己却无能为力,难以凭吊而新文明的出现又令他无所适从,他只能通过这样的方式来缅怀,这种忧伤、缅怀的情思却恰到好处地构成了其作品中独特的美学景观三、言语用典的手法在废名的很多作品中,其对于语言的追求十分讲究。
他用极其凝练而含蓄的语言风格来构筑了自己独特的诗歌意象在谈及自身的创作时,废名曾言自己在言语用词上正是运用了古典诗词创作中惜字如金的手法,从而使多数小说作品均短小精炼,用字极其讲究小林一手捏竹枝,石桥上慢慢地过去,过去了,回身,三哑叔还站在这头望他,笑闭了眼睛小说《落日》里,短短的一句话描写主人公过桥,里面却包含了“捏”“过去”“回”“望”等诸多的动作,信息量大,也极其生动,寥寥数语就能够使主人公的紧张心态跃然纸上,让读者瞬间看到了一个小心翼翼、慢慢过桥的人的形象古典诗词当中的核心字叫做“诗眼”,废名作品里出现的关键字则可称为“文眼”废名在其创作中,将语言运用到了出神人化的境地他通常以古典诗词中以少数文字来达意的手法,用有限的文字将读者引入一种奇幻的境界之中她不说话,仅仅笑了一下便笑尽了花红山而她身旁的树木则牢牢铭记了她所牵着的马匹她逗留了半天,靠着树荫休息即使日后回到家中,也会被这里的树荫所遮蔽吧,还会有一匹永恒的马,简直如同仙鹤那般的白而树下的蘑菇撑着微型的伞,也被她深深地喜欢”这是废名在《花红山》中描写小林和琴子在攀登花红山时,琴子在山上休息时发出的感触作者在对这些情感的描写中,并没有过多修饰,寥寥几笔却可以把读者引入到一个纯真女子至善至美的内心深处。
而这种创作手法的运用,正是沿袭了古典诗词的写作风格废名在语言上就常常运用与唐诗绝句十分相近方式进行小说创作一方面在词句的运用上崇尚古典颇具诗歌的层次美,另一方面透过简单的描述将读者引入一种亦真亦幻的意境对于具有儿女情长和田园风光的经典诗句,废名在作品中甚至是直接引用的,例如“八月初一雁门开”(《影子》)、“安见此树老”(《松树》)、“寒壁画花开”(《日记》)等等,作者通过古典诗词名句的直接引用,使作品蕴含了古典文学的深度内涵,读起来更具有诗情画意,引入深思四、结语廢名的小说试图用超脱、淡薄的艺术境界来表达内心的孤寂,希望来借此解脱内心深处的寂寞也从而形成了古典诗词般的追求淡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特点而废名所处的创作时代,正处于我国的新文学运动时期时代的大背景下,让这个时期的作者在国家的命运面前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创作的作品多为民众做出鼓与呼,逐渐摒弃了古典诗词的柔美风格,开始带有鲜明的激烈和对抗性废名在小说中过多追求一种古典诗词的艺术美,淡化了其社会效应、道德功能,或多或少地缺乏现实感和时代感,但即使如此,废名与时代格格不人的作品依旧有一席之地,他用最简练的文字创造出了独特的意境,以诗味的意象,言语用典而独立于现代文学的小说之林,具备着独特的文学和文化价值。
Reference:[1]王凯.冲淡平和的人间牧浮——简评废名的诗化小说[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S2):83-87.[2]彭春华,潘颂汉.论废名诗化小说的意境营造方式[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1):133-135.[3]郑蕾.黑夜里的曙光——评莫应丰《将军吟》[A].邝邦洪.多重的文学世界: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评论集[C].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4]郑蕾.废名:中国式意识流与小说诗化之关系[A].钟军红,陈翠平.一个时代的记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十章[C].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5]郑蕾.意识流在中国的接受和影响[A].刘晓文.自我与他者:中外文学关系研究景观[C].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6]闫清学.废名小说《桥》中的意境与风景世界[J].时代文学(理论学术版),2007(01):26.[7]周建华.现代土壤中的传统之花——论废名的诗[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02):43-46.[8]张丛皞.浅谈新中国成立后废名诗评风格的承续与转变——以《新民歌讲稿》为例[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2(02):57-59.[9]吴思敬.新诗:呼唤自由的精神——对废名“新诗应该是自由诗”的几点思考[J].文艺研究,2010(03):36-37.[10]席建彬.论废名田园小说的厌世心理与叙述困境[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09):106-114.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