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度青海省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答案四.docx
37页2024年度青海省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精选试题及答案四一单选题(共60题)1、教学评价的依据是( )A.成绩测验B.量化指标C.教学目标D.常模参照【答案】 C2、下列教学目标中属于“过程与方法”类目标的是( )A.能举例说明Fe、Fe2+、Fe3+间的转化,写出主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B.运用列表比较的方法.归纳总结各类金属化合物的性质C.掌握乙醇这种重要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主要性质和主要应用D.了解温度、浓度、压强等因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答案】 B3、课堂教学结构包括教学时间的合理利用、课程表的编制和( )A.教学过程的规划B.教学内容的设计C.教学方法的实施D.教学方法的选择【答案】 A4、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B.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蓝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D.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的瓶塞,瓶口冒白烟【答案】 C5、研究者按照研究的目的,以一定的理论假设做指导,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人为地影响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之间因果的化学教学研究方法是( )A.调查法B.实验法C.行动研究法D.文献检索法【答案】 B6、教材分析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基础,化学教材分析的依据包括( )。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 B7、化学教师在布置课堂练习和家庭作业时,正确的做法是( )A.布置超出教学内容的练习题以锻炼解题能力B.练习题的设计富于变化,并有适合的难度C.学生遇到难解答的问题,应该立即将正确答案告知D.全部布置知识记忆性的练习【答案】 B8、发现法的广泛使用被限制的原因是( )A.①②⑤⑥B.②③④⑤C.③④⑤⑥D.①③④⑤【答案】 B9、下列关于乙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用纤维素的水解产物制取B.可由乙烯通过加成反应制取C.与乙醛互为同分异构体D.通过取代反应可制取乙酸乙酯【答案】 C10、物质构成的奥秘部分内容旨在帮助学生用微粒的观念去学习化学,通过观察、想象、类比、模型化的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其教学特点包括A.① ②B.① ③C.② ③D.① ② ③【答案】 D11、下列关于“硫酸”这一教学内容设计的教学目标合理的是( )A.知识与技能目标:利用实验的手段,学会硫酸的强氧化性B.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硫酸的酸性、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等性质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探究硫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提高动手、动脑和运用知识的能力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浓硫酸与稀硫酸的对比,学习“量变质变”规律和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原则【答案】 D12、化学教学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工业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设计了问题“使用塑料制品对人类是有利还是有害”,由学生分别代表化工产品生产者、消费者、环保工作者就此问题发表观点.这种教学方式属于()。
A.科学探究教学B.小组讨论教学C.角色扮演教学D.社会调查教学【答案】 C13、科学方法是理解、应用和掌握科学知识的桥梁科学方法的核心、科学知识体系的精髓是( )A.科学思想方法B.科学文化体系C.科学对象D.科学过程【答案】 A14、下列化合物中同分异构体数目最少的是( )A.戊烷B.戊醇C.戊烯D.己烷【答案】 A15、在“中和滴定”一节课中,教师首先讲述中和滴定原理,接着进行规范的演示,然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反复地完成某一动作,借以形成中和滴定的技能、技巧该教学片段中没有体现的教学方法是( )A.讲授法B.演示法C.参观一调查法D.练习法【答案】 C16、关于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方法,下列最恰当的是( )A.讨论法B.自学C.讲授法D.探究法【答案】 C17、一个化学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获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很高,这说明这个化学测验的哪一项指标很好?( )A.信度B.效度C.区分度D.难度【答案】 A18、下列教学目标属于“过程与方法”范畴的是( )A.知道DH大小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B.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C.运用分子和原子的知识说明化学反应的本质D.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答案】 B19、溶解度四要素不包括( )。
A.一定温度B.100g溶剂C.达到饱和状态D.单位为“Kg”【答案】 D20、教学设计中,最终能够使抽象的教学理论变成教学实践的关键环节是()A.教学目标设计B.教学内容设计C.教学方法和策略设计D.教学过程和活动设计【答案】 D21、化学教学情境设计的常见途径可能有: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 D22、教学重点是指教材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教学内容化学教学重点确定的依据不包括( )A.化学课程的课时总数B.学生已有的认知特点C.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D.化学课程标准【答案】 A23、下列对教学设计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A.有利于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结合B.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化,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C.有利于教师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D.是提高教师科学知识水平的有效方法【答案】 D2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锥形瓶可用作加热的反应器B.室温下.不能将浓硫酸盛放在铁桶中C.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会使溶液浓度偏低D.用蒸馏水润湿的试纸测溶液的pH,一定会使结果偏低【答案】 A25、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 )。
A.充分地传授知识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D.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答案】 B26、下面不属于初中化学学习的实验技能的是()A.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B.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度C.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D.初步学会根据某些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物质【答案】 C27、高中化学课程中,侧重体现化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及其与社会发展相互关系的是( )A.有机化学基础B.化学与生活C.化学反应原理D.物质结构与性质【答案】 B28、一个化学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获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很高,这说明这个化学测验的哪一项指标很好?( )A.信度B.效度C.区分度D.难度【答案】 A29、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SO2使溴水褪色与乙烯使KMnO4溶液褪色的原理相同B.制备乙酸乙酯时可用热的NaOH溶液收集产物以除去其中的乙酸C.用饱和食盐水替代水跟电石反应,可以减缓乙炔的产生速率D.用AgNO3,溶液可以鉴别KCl和KI【答案】 B30、化学教学中使用情境素材时不宜选择的策略是( )。
A.情境素材要真实B.教学中用到的情境素材越多越好C.选用情境素材时要考虑科技发展前沿和社会生活现状D.选用情境素材时要考虑学生的生活背景和学习基础与能力【答案】 B31、学生是课程的主体,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以下不属于学情分析内容的是( )A.分析学生已经具备的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B.分析学习应该达到的终极目标中的未知知识C.分析学生如何来进行学习D.分析学生的兴趣及性格【答案】 D32、重在考查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获取和加工化学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学探究能力的评价方式是( )A.纸笔测验B.档案袋评价C.作业评价D.活动表现评价【答案】 D3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通过用氢气与乙烯加成的方法除去乙烷中含有的少量乙烯B.乙醇和汽油都是可再生能源,所以要大力发展“乙醇汽油”C.用水可区分苯、溴苯和硝基苯D.一定条件下,用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可区分葡萄糖和蔗糖【答案】 D34、下面是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做法的解释或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③④⑤【答案】 B35、自然常识课上,教师通过做水的升温和降温实验,让学生观察水的“三态”变化,这种教学方法是()。
A.讲授法B.发现法C.演示法D.谈话法【答案】 C36、初中溶解平衡学得不好,到了高中由于理解力增强,对化学平衡理解加深,从而促进了解平衡的理解,这种迁移现象是( )A.垂直迁移B.逆向迁移C.顺向迁移D.水平迁移【答案】 B37、已知2NO2(g)N2O4(g)(正反应放热),该反应达到平衡后,下列条件有利于反应向正方向进行的是( )A.降低温度和增大压强B.降低温度和减小压强C.升高温度和减小压强D.升高温度和增大压强【答案】 A38、在化学课程设计时,对“任务”“活动”和“情景”三者应( )A.各自孤立地设计B.先孤立设计,再整合C.整体设计、整体优化D.突出“任务”、整体设计【答案】 C39、STS思想的实质是( )A.人文精神和社会精神的统一B.科学精神和社会精神的统一C.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D.人文精神和社会精神的统一【答案】 C40、下列化合物的酸性强弱为( )A.①>②>③>④>⑤>⑥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