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米歇尔山及其海湾.docx
10页圣米歇尔山及其海湾 法国圣米歇尔山及其海湾法国圣米歇尔山及其海湾 法国,圣米歇尔山及其海湾,文化遗产,1979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位于诺曼底和布瑞 坦尼之间离海岸很近的孤立岩石岛上,受到海洋潮汐作用,交替与大陆相连和隔断修道 院是为大天使圣米歇尔建造,也是杰出的技巧与艺术的绝技两者与独特的天然环境相结合 的产物 中文名称: 圣米歇尔山及其海湾 外文名称: Mount-Saint-Michel and its Bay 所属洲: 欧洲 所属国: 法国 地点: 法国西北部圣马洛 湾 列入名录年份: 1979 目录 基本信息 景点简介 1. 圣米歇尔山 2. 圣米歇尔大教堂 历史沿革 自然景观 发展现状 历史事记 神话传说 旅游须知 1. 观光 2. 交通 3. 住宿 4. 观潮时间展开 基本信息 景点简介 1. 圣米歇尔山 2. 圣米歇尔大教堂 历史沿革 自然景观 发展现状 历史事记 神话传说 旅游须知 1. 观光 2. 交通 3. 住宿 4. 观潮时间 展开 编辑本段基本信息 名称:法国圣米歇尔山及其海湾登录类型:文化遗产 评定标准:文化遗产 (i) (iii) (vi) 地理坐标为:48° 38′ 8″ N, 1° 30′ 40″ W. 文化遗产:圣米歇尔山修道院,包括要塞、修道院教堂、哥特式圣坛等建筑 [1] 。
意义:天主教的一大圣地,建于小岛上的哥特式修道院是自然景观和人工杰 作相结合的典范编辑本段景点简介 圣米歇尔山 法国著名古迹和基督教圣地,位于芒什省 一小岛上,距海岸两公里 小岛 呈圆锥形,周长 900米,由耸立的花岗石构成海拔 88 米,经常被大片沙 岸包围,仅涨潮时才成为岛古时这里是 凯尔特人祭神的地方公元 8世 纪,圣米歇尔神父在岛上最高处修建一座小教堂,奉献给天使长米歇尔,成 为朝圣中心,故称米歇尔山公元 969 年在岛顶上建造了本 笃会隐修院 1211-1228年间在岛北部又修建了一个以梅韦勒修道院为中心的 6 座建筑 物,具有中古加洛林王朝古堡和古罗马式教堂的风格岛上现还存有 11 世纪罗马式中殿和 15 世纪哥特式唱诗班席, 13-15 世纪的部分城墙和哥特 式修道院围墙等 圣米歇尔山经大自然的造化,使它本身就是世界的一大奇观,而山上的古迹 修道院和大教堂则在基督教徒的心目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 圣米歇尔大教堂从 1017 年投下第一块基石到 1080 年落成,持续了 60 多个春秋教堂分祭 坛、耳堂和大殿三部分由于高低不平的山顶无法提供宽阔平整的地基,人 们便沿山坡修筑了几处建筑以使教堂建在同一个水平面上。
大教堂呈十字形, 而祭台、耳堂和大殿下的墓穴或祈祷间实际上也成了罗马式建筑工艺的杰作 教堂的正面是建有三扇拱门的大门廊,从门前的平台上即可俯瞰大海教堂 集罗马与哥特建筑艺术于一身,大殿为典型的罗马风格,其穹隆的开间多达 7道,两侧的拱门式长廊之上的楼廊砌有罗马式的拱窗,以保证教堂的通风 与采光与大殿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那哥特式的三层圆形祭坛,祭坛四周的回廊不带祈祷室这种教堂的建筑风格在诺曼底一带很有代表性,曾经风靡 一时 就中世纪的水平而言,圣米歇尔山大教堂顶部开间的匀称布局与颇具立体感 的垂直分隔、大殿与耳堂之间宽大的连拱,以及楼廊上饰有雕刻物的门窗, 都展现着建筑师们独具匠心、巧夺天工的造型艺术水准,也为后人留下了一 笔丰富的文化遗产大教堂建成之后,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朝圣者,把对大天 使圣米歇尔的崇拜推向了巅峰;圣米歇尔山也更是披上了神奇的面纱,在诺 曼底无数教徒的眼中无异于东方的耶路撒冷由于圣米歇尔山的无限感召力,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它一直是这一广大地区行政管理与精神统治的支柱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从 13世纪开始,法兰西王国的王权得到了加强, 加佩王朝的腓力二世在 教士们的鼎力支持下,开始了统一国家的征伐和加强中央集权。
圣米歇尔山 修道院因为新文明的介入而迅速发展起来在不到 25 年的时间里(1204- -1228年),人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大兴土木,最终形成了当今 “西方奇迹“ 的宏伟规模 修道院虽然经诸多建筑师设计,但依旧保持着朴实无华、古色古香的格调, 令人无处不感受到本笃教徒那静思冥想、严苛简朴的苦行僧生活整个修道 院分 3层,被一堵高墙隔成两部分,共有六座建筑物修道院的公共入口处 在东南角,接着便是接待室和食品储藏间二层颇具档次, 一间带有两个 壁炉的会客厅,专门接待有身份的人会客厅的 顶部也显示出非同一般的 气魄,呈宽阔的穹隆形,并有交叉拱肋加固;另一间结构相同的屋子专供修 士们从事誊写手稿等脑力劳动,以及冬季取暖相传法国国王路易十一确定 了圣米歇尔山的神品级别后,这座大厅便更名为骑士殿在修道院的第 3 层,与修道士的用膳室紧紧相连的,便是 那西方奇迹的精华所在,即内院 及其回廊内院与回廊面朝大海,背靠教堂的北大殿这里是修道院最隐蔽的地方,外人不允许越雷池一步,只有修士们才有资格自此拾 阶进入教堂 修道院的内院与回廊堪称 “奇中之奇“,它们被二层的花岗岩墙垛或巨型石 柱支撑着,近看恍若镶嵌于大教堂之上,远眺则犹如悬浮于天水之间,其景 致之壮观,好似天上庭院错落人间。
与内院相映成趣的回廊又是中世纪建筑 艺术的精品,其圆柱看似 纤圆脆弱,但实际上它们却支撑着回廊那专看风景 的页岩大屋顶廊柱的排列错落有致,其梅花形的格局致使柱头又是对角拱 顶的台基,从而形成 了柱林之上的连拱廊如此廊中有廊的布局,足以反映 出设计者的聪明才智如果说教堂以其雄伟挺拔的阳刚气派显现着博大精深 之道,那么内院与回廊则刚柔相济,展示着修道院诗情画意般的和谐说其 诗情,是因为内院宽阔而静谧,给人以远离尘世、宠辱皆忘之感,人们在此 不但获得了完美的自我,还似乎可以直接聆听神的心声;言其画意,是因为 回廊本身便是一幅幅绝妙的立体几何图,它们所表现出的阴柔娇媚之秀色, 使来访民者无不赏心悦目 圣米歇尔山与其附近的海湾也是一处优美的自然景观,它的文化和历史与自 然的完美结合使其成为人类的宝贵遗产 编辑本段自然景观 圣米歇尔山所处的圣马洛湾以涨潮迅猛闻名遐迩, 最高潮与最低潮时海平 面的落差高达 15 米由于海湾深水区不多且底部平坦,退潮时大海距离岸 边有 15 至 20 公里通常涨潮的速度相当于一个人的步行速度 —每小时 4 公里,顺风时速度则增加到每小时 30 公里因为圣马洛海湾潮水如此 “善 变”,流传着许许多多可怕的故事,比如,会追赶骑士的涨潮,在巨大的流 沙中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的满载货物的马车,陷入淤泥不能自拔而悲惨死去 的旅人。
海湾的退潮往往也开始得非常突然,也许几分钟前还是一望无际深不可测的 大海,突然之间海水退向远处,满眼望去已是裸露的海滩和海滩上颜色很特 别的流沙几乎所有的法国古典文学大 9 币,从雨果到莫泊桑,都曾经被 它的多变所迷惑雨果描写道:陷入流沙之中,一定会遭到惊心动魄的埋葬, 这个过程是漫长的、必然的、毫不容情的 ……的确,这些沙表面看似平坦 光滑、松软安全,可一旦不小心滑落下去,它内部的暗流就会像蛇一样滑动, 松软的被潮水浸泡的表面变成淤泥将你死死地缠住,犹如陷入沼泽一般难以 自拔 这里的沙其实更像是淤泥,一旦变干,非常结实;一旦与水混合,立即变成 粘稠的泥浆圣马洛海湾附近的海底布满大大小小的地下河床,它们就是制 造危险的罪魁祸首因为潮起 潮落很容易将沙冲稀,河床里及河床下就形 成了阴险多变的流沙,而那些过于自信的旅行者很可能陷入其中,遭遇不幸一千多年来,大西洋海水潮起潮落,无数的沙被冲向海湾,使海岸线因此向 西移动了约 5 公里,更靠近圣米歇尔山了 1879 年人们修建了一条堤坝, 车辆从此可以直接通过堤坝上山现在每年只有两三次,当天文大潮将堤坝 淹没时,圣米歇尔山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岛。
在某种程度上说,当地旅游业的 兴旺应归功于这条堤坝每年多达 250 万的游客通过这条堤坝来到圣米歇 尔山参观,TGV快车将参加一日游的游客从巴黎送达圣米歇尔山不过,真 正能登上圣米歇尔山最高点 11世纪大教堂和拉梅维耶尔修道院的游人不足 1/3到圣米歇尔山朝圣的传统根植 于奥贝主教时期不过,今天许多人来 此并非只是赶时髦,圣米歇尔山让他们流连忘返,甚至在山上逗留数日而不 归夜幕降临时,喧嚣了一天的 “大街”渐渐安静下来,没有满载游客来 往穿梭的汽车,人流如织的修道院也变得空荡宁静,这时才是感受圣米歇尔 山独特建筑群的最佳时间 小岛呈圆锥形,周长 900 米,由耸立的花岗岩构成海拔 88 米,经常被大 片沙岸包围,仅涨潮时才成为岛圣马洛海湾涨潮迅猛,每逢傍晚,大西洋 的潮水有如万马奔腾般扑过来,将山边的流沙淹没,圣山顿时变成汪洋,蔚 为奇观但十九世纪人们建筑长堤连接圣米歇尔山后,水流受阻,潮水的起 落在沙地留下大量淤泥和沉积物,久而久之地势变高,岛的形状改变,海潮 奇观亦随之消失专家估计,到 2042 年,这座名山更将被杂草包围,大杀 风景 几个世纪以来,圣米歇尔山傲然挺立,凭海临风,潮涨潮落,历尽沧桑。
它 所处的圣马洛湾以涨潮迅猛而出名,观潮于是成了圣米歇尔山一大景观每 逢傍晚,大西洋的潮水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奔腾而来,刹那间将它四周的 流沙淹没,顿时一片汪洋,只有那条长堤与陆地相连每年春天和秋天,会 有两次大潮出现,一 次在 3月 21 日左右,另一次是 9 月 23 日左右每当 此时,圣米歇尔山人山人海,热闹异常 法国当局计划耗资逾二十亿港元进行修建,要将巨潮奇景重现眼前 编辑本段发展现状 由于原来修建的堤坝破坏了海水涨落的自然规律,圣米歇尔山附近的海湾被 流沙和淤泥严重侵袭,原有的浸水草地 ——沿海垸田早就变成了杂草丛生 的海岸,而且在不断地向圣米歇尔延伸,诺曼底羊群已经 “包围”了被列 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历史古迹的城墙为了恢复充满传奇色彩的圣米歇尔 山的历史风貌,政府决定在环绕圣米歇尔山的 库埃农河河口修建一个潮水 坝 海水涨潮时新的大坝将防止淤泥流入河中,退潮时则有助于泥沙冲到拉芒什 海峡这样,修道院周围的土地将始终处于海水之中,免受沉积岩的污染, 并逐渐得到净化这项造价高昂的工程预计将在今年完工当水闸完全打开 时,大坝将被完全淹没将来大海重归之时,那条老的通车堤坝将被人行大桥取代,禁止车辆通行,而参观历史古迹的游人将乘坐专门的渡轮到圣米歇 尔山。
如果再不采取紧急措施,被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法国圣 米歇尔山将在 2042年被沉积物完全掩埋早在 30 年前,人们就曾提出这 座圣山的拯救方案,但真正的施工日前才开始几十台推土机的轰响打破海 湾昔日的宁静,来往穿梭的大卡车使翻飞的海鸟惊恐不已 然而,潮水的起落也给圣米歇尔山带来了隐忧,那就是每当潮水退去时,在 沙地上留下大量的沉积物久而久之,山周围的地势渐渐变高,海水离陆地 也愈来愈远,圣米歇尔山的 岛状态面临严重威胁其实,海湾的沉积物增多 从很多年前就开始了,只是近年有加快的趋势 圣米歇尔山的治理工程是浩大的,只第一阶段工程就耗资 2.2 亿欧元,全 部工程完工需要五六年的时间它包括清除圣米歇尔山附近的沉积物, 库 埃斯农河的河床清淤,更改 库埃斯农河的航道,修建一条新的大坝取代拉 卡塞尔纳水坝等 海水涨潮时新的大坝将防止淤泥流入河中,退潮时则有助于泥沙冲到拉芒什 海峡这样,修道院周围的土地将始终处于海水之中,免受沉积岩的污染, 并逐渐得到净化这项造价高昂的工程预计将在今年完工当水闸完全打开 时,大坝将被完全淹没将来大海重归之时,那条老的通车堤坝将被人行大 桥取代,禁止车辆通行,而参观历史古迹的游人将乘坐专门的渡轮到圣米歇 尔山。
编辑本段历史事记 古时为凯尔特人祭神的地方708 年,阿夫朗什镇( Avranches)主教奥伯 特(Aubert)遇天使长米歇尔显灵,并在其。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