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林的浪漫主义及政治哲学探索.docx
8页伯林的浪漫主义及政治哲学探索在1 9 5 2年的玛丽弗莱克斯娜系列讲座和1 9 6 5年的梅隆系列讲座中,以及在一些论述浪漫主义思潮的论文中, 伯林所思考的主要问题都是如何反思启蒙运动与理性主义 由此,他提出了 浪漫〃意义上的自由概念此为其后来在1 9 5 8年的?两种自由概念?演讲中所提出的 “积极自由〞概念的前身一、浪漫主义的起源及其思想特征〔一〕浪漫主义的诞生在近代西方启蒙运动时期, 人们已从过去对人的崇拜, 开展到相信人类理性能完美地了解整个世界然而,罗素却指出: “启蒙运动主要是重新评估了独立的思考,从字面上看,它主要是为了传播光明,消除过去普遍的黑暗人们可以凭着强烈的献身精神致力于这种运动,但它并没有因此成为崇尚激情的生活方式 同时, 人们还感受到了另一种对立的影响, 即更为猛烈的浪漫主义力量〞:1: 3 7 3浪漫主义是西方世界自启蒙运动以来又一次重大的思想事件卡尔施米特、卡尔曼海姆及伯林等人都非常重视浪漫主义政治思想的研究价值曼海姆认为, 浪漫主义的兴起源于启蒙主义理性化倾向到达了它的外部极限, 把非理性从这种世界设想的每一个角落都去除出去浪漫主义作为启蒙思想••…的经验反动,••…正好寄居于那些仅仅作为资产阶级理性主义威胁要制服的剩余潜流的生活态度和领域。
''[2] 46假设我们成认理性和非理性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因素,那么我们就要把理性主义和浪漫主义理解和接受为这样的两种因素伯林认为, 浪漫主义绝不仅仅只是一场艺术运动, 因为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许多现象 〔民族主义、存在主义、 民主和极权主义等〕 都受到了它的强烈影响, 而西方传统价值观的剧烈变动正是始自浪漫主义运动伯林将浪漫主义作为一场革命而与另外三场革命〔英国工业革命、法国政治革命和俄国社会和经济革命〕 相提并论, 认为它们对人类社会历史的影响同样深远[3 ] x i总之, 从历史观而论, 浪漫主义起自对过分强调理性和普遍概念的启蒙运动的反动 它推崇情感, 主张想象力的创造性发挥, 坚持美感第一的美学标准, 其共同点在于用丰富的生命哲学来取代理性与概念 “就此而言, 不少哲学家应视为理性主义与浪漫主义某种形式的结合如康德、 黑格尔就是把理性在某些方面加以浪漫主义膨胀, 从而使他的观点成为某种脱离现实的东西〞另一方面人们又视其为浪:4: 1 1 1 — 1 1 2因此,伯林说,康德一方面痛恨浪漫主义,漫主义父亲之一 [3 ] 6 8〔二〕浪漫主义的思想特征浪漫主义运动作为1 9世纪初涉及全欧洲的一次文化和文艺思潮,其产生的根本原因都是样的。
但这些共同的历史因素由于各国社会和文化特性的不同,使得浪漫主义运动在各国的政治立场、思想倾向和理论纲领上并不完全统一伯林这样来概括浪漫主义所包含的内在矛盾性:浪漫主义者要么是进步的,要么是保守的在法国革命后的激进国家中,他们是保守派,要求回归黑暗的中世纪; 在诸如1812年后的普鲁士这样的国家中,他们那么是进步派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遇到革命的与保守的浪漫主义者的原因,也是为什么我们不可能把浪漫主义与任何的政治观点捆缚在一起的原因〃[3] 1 2 7然而,浪漫主义既是多元的,也是统一的,因为在各具特色的浪漫主义中包含着一些共同点首先, 浪漫的〔romantic〕一词最初是指以称赞的目光观照想象中和情感上的 事物的一种心情导致浪漫主义运动登上文学舞台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变革,是整个1 8世纪思想逐步演进的结果,因为浪漫的〃这一术语及与此有关的独特性、创造性、天才等词汇,只能是重新肯定人类价值的产物,这不仅影响到创作风格,且极大地改变了人的整个价值观和自然观浪漫主义运动正是这些变革在长期开展中所形成的高潮[5 ] 18其次,欧洲浪漫主义运动产生的根本背景相同:第一,它的出现是对启蒙运动与法国大革命的反动;第二,它在欧洲各国不只是一种文艺运动,它同时表达在政治、宗教、历史学、哲学、语言学、神话学等之中;第三,浪漫主义美学在理论上几乎都持有情感说、象征说和历 史主义观点[6 ] 5 3 3 — 534。
最后,浪漫主义政治思想的根本理念相同在伯林看来,浪漫主义运动的实质与核心可概括为两个要项:第一是不屈的意志; 第二,事物不存在本质和稳定结构及任何我们必须要去适 应的某种模式,我们所面对的只有宇宙无尽的自我创造[3] 117-119o这种实质与核心在政治思想上的表现如下:第一,主体中心主义浪漫主义在说明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上,总是从个人内心体验而不是从客观外界事物出发因此,个人的唯一性、独特性及人类活动的不可预测性成为浪漫主义者特别强调的语汇第二,机缘主义浪漫主义运动遵循通过创造性想象而改造一切的原那么,这种创造只是一种偶然的、非理性的、纯精神性的即兴发挥第三,折衷主义浪漫主义政治思想是对自由派和保守派思想的一种综 合',这种 综合'表现在:他们既强调个人自由的价值,又强调共同体的价值;既以进步、开展的眼光看待世界, 又十分关心过去的传统、 历史的连续性;既成认人的理性的价值, 又批判理性主义的危险性7]二、浪漫〃意义上的自由概念伯林指出:从强调理性到强调意志,这一重点的转移产生了一种自由观念:它不是不干预的观念、 不是允许每一个人自由选择的观念,而是自我表现的观念,将你自身强加于介质之上的观念,去除你自己的障碍的观念。
[817 1在这里, 伯林提出了两种自由观念, 即近代理性主义消极意义上的、没有干预的自由与始自浪漫主义运动的意志自由,并且认为它们之间锋利对立伯林认为,浪漫意义上的 意志自由〃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首先是康德的 意志自由文德尔班指出,康德的三大批判正好位于启蒙运动时期与浪漫主义时期之间〃 [91731 ,即承上他是启蒙运动的结束或完成,他为认知理性划定了界限,从而保证了它的合法性与合理性;而启下他又是浪漫主义的开端,因为浪漫主义时期的哲学产生于他的后两个批判,它们试图把人的理性本性界定为其行为和社会秩序的根据[10] 93当康德以限制知识,为道德自由留地盘’’的独特方式解决启蒙运动内部理性与自由的矛盾时,他并未偏离理性主义,而是进一步开展了理性主义,即他把理性从科学理性扩展到了道德理性,并且提出了一个根本结论:知识的价值在于道德的价值因此,康德哲学的主题不单是认识论或道德学问题,而是主体性问题,自由才是其哲学体系的根底和出发点[6] 3 7 3在康德看来,意志就是理性的实践能力与实践理性,意志与理性是实践理性的两方面康德伦理学要揭示自由的规律, 就是要找出实践理性的法那么, 解决意志与行为应当如何的问题。
于是,意志成为康德伦理学的出发点 对此,康德提出了指向自由这一中心的三条道德法那 么,即善良意志、绝对命令与意志自律, 从而把道德的根据和价值标准从主体外部转移到主 体内部,把自由理解为自律,并与道德法那么结合在一起,使道德他律变为道德自律康德的自由〃是指人的意志的一种能排除一切外来势力干扰、摆脱自然因果必然性、感性欲望 的制约而进行独立自决和判断的能力只有在意志自由时,人们才能服从道德规律因此, 康德说,要维护道德,就必须假设人的意志自由之所以要把意志自由引入伦理学,其用意在于说明人的道德责任因此,在康德学说中,个人责任是一个核心概念[11] 17 5康德认为,理性存在者的意志只有在其受自由观念支配而行动时,才是他自己的意志 只有在拥有意志自由时, 人才能对其行为负有道德责任伯林指出,康德否认所有的决定论,强 调人的意志,认为极其重要的中心命题是:唯一值得拥有的是不受束缚的意志[3] 7 5 — 7 8因为人的一切行为假设都是被决定的,那么道德问题就被取消了否认自由意志,就是否认道德和人作为人所应当承担的义务与责任伯林认为,选择能力是一个充分开展的人所须具备的条件,康德关于意志自由的学说与人的选择能力概念之间有着直接密切的关系[1 2]。
因此,康德强烈反对任何人支配人的行径,认为家长制主义是所能想象得到的最 大的专制主义一个人要获得真正的自由,就必须是可任意地向善或向恶,否那么理性地选择善就无任何价值只有当我能自由地选择时,我才可被视为负有义务或责任,才是真正的道德行为者, 因为理性与理性选择是人性的本质, 是人作为自由的本体区别于事物和野兽的本质[1 1 ] 1 7 6 — 1 7 7 正是由于康德认为意志自由不仅指意志具有绝对自发性的能力, 而且指意志的决定能够独立于一切经验的条件, 自己为自己立法的能力, 它所遵循的法那么同时也是普遍的理性法那么,所以,伯林认为康德仍然属于1 8世纪的理性主义范围但无论如何,康德的体系却产生了革命性的后果, 由此, 他迈入了浪漫主义之父的行列:一方面,如果人的本质是自我主宰——— 对自己的目的和生活方式的有意识的选择,那么这种观点就是对于传统真理符合观的颠覆[11] 1 7 8 - 1 7 9;另一方面,一些康德的浪漫主义继承者那么因此而得出了 “价值是律令, 它们是被创造的而非发现的〞这样一整套理论其次是费希特的 “同一自由〞 伯林指出: 费希特的 “知识学〞成为浪漫主义运动的权威学说;他的? 对德意志人民的讲演?一文在后来引发了汹涌的民族主义情感,并在1918年后成为德国人心目中的?圣经? [ 3 ] 9 3 — 95。
这一切都是与费希特的知识学"中所蕴涵的自由观分不开的浪漫主义运动时期的主导概念是自我 与启蒙运动的标准化和简单化相反, 浪漫主义的根本特征是多样性或多元论, 是追求、欣赏独特和个别而不是普遍和一般 这种自我观念, 尤以费希特的知识学最为典型 费希特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浪漫主义者, 因为他认为哲学应该是一门严谨的科学但是他宣扬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将康德的道德原那么开展成为了浪漫主义哲学康德认为,只有当我们的行为是普遍的时,它才是道德的我们检验行为道德与否的方式是看我们能否从我们的行为准那么中形成一个普遍法那么 费希特那么主张, 知识不超出感觉经验范围, “自我〞是一切知识绝对在先的、无条件的根据,它不依赖于他物而独立自存, “非我〞那么依赖于 “自我〞 因此, 自我为了自己的绝对存在需要客体与自我的一致性费希特指出,事物之所是,不是因为它们独立于我,而是因为我使它们如此;事物依赖于我对待它们的方式及我对它们的要求 因此, 不是因为食物摆在我面前我才饥饿, 而是因为我 饥饿,某物才成为我的食物[13] 16 3按照费希特的自我论,自我始终有一种向往绝 对的、独立的自我活动意向它要成为一种“为我自己、由我自主〞的绝对自我。
因此,自我必须独立和自由 对于作为伦理冲动的实践自我来说, 对理想目标的追求就是自由 这就是说,自由不是实践自我的既定事实,而是“应当是〞的东西与康德一样,费希特也认为自由是人的本质,即自我的本质在他看来,人的天性是完整与统一的,故须保持自身的独立和自由无独立与自由,就无人的尊严所以,自我即个体必须绝对自由 “这样一来, 就出现了浪漫主义观念:世上最重要之物是正直、献身精神〃 [8] 6 3伯林指出,由于1 7至1 9世纪德国人在政治、经济上的落后,所以,自由这种想法一方面成了在实践上不可能实现的东西;另一方面成了一种强烈和热切追求的理想〃[8] 5 4这种思想状态就是两个自我〔内在自我与外在自我〕学说产生的根源[8] 5 5 — 5 7康德强调内在自 我的学说对费希特、 德国浪漫派哲学家及在总体上对欧洲思想意识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