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西城区2021年高考历史一模试卷含解析.doc
20页一、选择题(共12 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 48 分)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下列可支持此观点的有( )①儒家思想孕育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②墨家学说开启“重农抑商”的先河③道家学说构成传统哲学的重要基础④法家思想成为变法的主要理论依据A.①②③ﻩ B.①②④ﻩ C.①③④ﻩ D.②③④2.如图为北京地区古代地方行政长官称谓演变示意图,反映了行政建制的变革1 和2可填写的分别是( )A.广阳王范阳节度使ﻩ B.涿郡太守 北平布政使C.燕王中都路都总管ﻩ D.北平知府南京道留守3.如图《雨中耕作图》(局部)截取自甘肃敦煌的唐朝壁画,它可以佐证( )A.中国古代耕犁技术的萌芽B.江东地区曲辕犁的结构变C.西北地区已经使用耕犁技术ﻩ D.传统农业自给自足的特点4.北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回击对新法的质疑:“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下列属于他针对时弊并采取的相应“理财”措施是( )A.私田出现﹣﹣均田制 B.商贾囤积﹣﹣市易法C.边防危机﹣﹣将兵法 D.土地兼并﹣﹣免役法5.中国同盟会成立后,三年内入会且身份可考者379人,其中国内和留学国外的学生354 人,官吏和有功名的知识分子 10人,教员、医生 8 人,资本家、商人 6 人,贫农1人。
上述成员身份构成可看出( ) A.同盟会的主张得到比较广泛的认同B.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C.西方政党政治的观念已经深人人心D.广大知识分子是辛亥革命的主力军6.1896至 1911 年,中国铁路建设有了一定的发展,新建铁路总里程约为此前的 22 倍,如图为当时铁 路投资构成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京张铁路修通是这一时期的典型成就②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在此阶段奠定③多方筹款修路表明政府重视修筑铁路④清政府完全掌握了中国铁路的筑修权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7.晚清至民国,中国在外抗强权和内求变革的过程中遇到重重阻力先进中国人针对 “传统文化的习惯 势力”和“在这种制度和文化统治下的民众的种种弱点”提出了(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民族、民权、民生” D.“民主”“科学”8.在东亚地区“率先改变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敌对的冷战结构”的事件是( )A.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C.日本在美国扶植下崛起D.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关系缓和9.1831 年英国辉格党领袖格雷出任首相后,提出了议会选举改革方案,但遭到下院否决。
格雷获国王批准解散下院,并在新一轮大选中获胜第二年议会通过改革方案,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议席这表明此 时英国( )A.工业革命刚开始,贵族仍然拥有较强实力B.工业资产阶级通过和平方式扩大政治权利C.首相名义上对议会负责,实际对国王负责D.议会、内阁和国王形成“三权分立”构架10.1903 年,有国人周游欧洲,记下某国见闻:“虽工业不闻于世界,而已骏骏(迅疾)乎商业时代矣”;朝廷“欲使人迷信宗教……而不复生行政改良之思想”,对“足开启民智”的小说“禁之甚严”符合此 特征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俄国ﻩ D.德国11.20 世纪,世界霸权的转移发生在英国和美国之间其主要原因包括( )①英美存在共同文化和血缘纽带②英国衰落,其殖民地纷纷独立③美国成为经济霸主,军力强大④两极格局下英国需要联美抗苏A.①② B.①③ﻩ C.②③ﻩ D.③④12.“文童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下列诗作反映的内容与史实相一致的是( )ABCD作者梭伦唐太宗彼特拉克毛泽东诗作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车轨同八表,书文混四方(罗马教廷是)万端诡计的熔炉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史实古代雅典民主政治走上顶峰完善科举制,提高进士科地位欧洲宗教改革拉开序幕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A.A B.Bﻩ C.Cﻩ D.D二、解答题(共 3 小题,满分 52 分)13.历史事实•历史记载•历史解释材料一 司马迁撰述《史记》时,“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对纷杂无凭的说法则依据传说与文献相对应,“择其言尤雅者”成编。
《史记》叙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其编著目的在于“究天人之 际,通古今之变”“稽(考证)其成败兴坏之理”古希腊史学家修昔底德认为他的责任是对所列各种事件的每一细枝末节进行精心审核叙述时不能为引人入胜而虚构历史编著是为了让那些希望清晰地了解业已发生的事件以及希望知道将在某一天以同样或相 似的方式再次发生类似事件的人从中获益1)依据材料一,概括司马迁和修昔底德关于史书编著的相同主张材料二关于美洲的发现与欧洲崛起的关系,有观点认为:没有那个新世界,“西欧仍将是欧亚大陆中一块很小和落后的地区,仍将依赖东方输入技术、文化,并输进财富”,或许根本就不会有“欧洲奇迹”;另有观 点认为:美洲发现的真正意义在于为欧洲提供了一处“政治文明实验场”2)①概述美洲发现的历史背景②你对材料二中的观点持怎样的看法?运用相关重要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材料三 20 世纪20﹣40 年代,中国和日本部分教科书关于中日历史上某些事件的叙述如图:关于中国与日本的战争,日本教科书这样描述:“敌人是堪称世界首强的元”“大日本是神之国”“神风骤起,敌舰大都沉没,溺死者无数”中国教科书则对进攻日本一事略去或淡淡叙述。
日本教科书基本不提明代倭寇;中国教科书不仅详记倭寇为患之事,且看重宣扬戚家军“愿替国家牺牲”的精神日本教科书淡化了唐朝的影响,侧重于日本“始终以对等的姿态与彼交往”中国教科书则指出日本“不论政治制度,以及饮食、居处等等,没有一样不仿唐朝”3)阅读材料三,概括 20世纪 20 ﹣﹣40年代中日教科书在编写上的相同做法,结合近代以来中、日两 国的历史发展状况,对此进行分析14.新疆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1865年,浩罕汗国军官阿古柏带兵侵入新疆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率军西征为了就近补给武器,左宗棠从上海江南制造局等地招募技术工人,购买机器,建立了西北地区最早的近代兵工厂﹣﹣西安机器局,后迁入兰州该局生产的武器在抗击侵略中发挥了很大作用、,最终清军收复了除沙俄所 占伊犁地区之外的全部新疆领土指出材料反映的重大事件,依据材料分别简述其意义15.2021 年 l 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瑞士,出席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年会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的总部都设在瑞士日内瓦1947 年,美国、中国等 23 个国家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其宗旨是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
1995 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取代关贸总协定关贸总协定以“临时适用的多边贸易协定”形式存在,而世界贸易组织是常设国际组织前者只处理货物贸易问题,解决争端,缺乏法律性的强制措施;后者还处理服务贸易及与 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问题,其裁决具有自动执行的效力和明确时间表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概述关贸总协定签署的背景;与关贸总协定相比,说明世界贸易组织发展的表现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满分 48 分)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下列可支持此观点的有( )①儒家思想孕育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②墨家学说开启“重农抑商”的先河③道家学说构成传统哲学的重要基础④法家思想成为变法的主要理论依据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 ②③④【考点】32:百家争鸣.【分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需要掌握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对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对“重农抑商”提出的时间和人物的识记以及对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对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影响的理 解.【解答】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变法中首倡“重农抑商”,应属于法家思想,故②错误.①③④均符合百家争鸣史实,故C项正确.故选C.2.如图为北京地区古代地方行政长官称谓演变示意图,反映了行政建制的变革。
1 和 2 可填写的分别是( )A.广阳王范阳节度使ﻩ B.涿郡太守 北平布政使C.燕王中都路都总管ﻩ D.北平知府 南京道留守【考点】1V: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地方官制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秦朝统一后中国地方官制不断演变的历程 来分析材料.【解答】A.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材料中一处,应该是汉朝,结合所学知识,汉朝北京地区可能出现, 往往也可能出现太少,材料中二出,唐朝,这一时期唐朝只可能出现节度使,故而答案选 A.B.这一时期北平地区不可能有布政使,因为这是明朝的官职.C.唐朝北林地区没有中都路,这一行政单位,当时主要是节度使.D.汉朝北京地区不可能出现北平知府,这只可能出现在宋朝以后.故选 A.3.如图《雨中耕作图》(局部)截取自甘肃敦煌的唐朝壁画,它可以佐证( )A.中国古代耕犁技术的萌芽 B.江东地区曲辕犁的结构变C.西北地区已经使用耕犁技术ﻩ D.传统农业自给自足的特点【考点】21: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需要掌握唐朝耕犁技术状况.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信息“甘肃敦 煌的唐朝壁画”和对图示内容的解读与分析.【解答】依据题干“甘肃敦煌的唐朝壁画”和图示内容可知,说明西北地区已经使用耕犁技术,故 C 项正确. 中国古代耕犁技术的萌芽在春秋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故 A 项错误.B 项看不出曲辕犁的结构变化,应排除.自给自足的特点不能从图示中得出,故 D 项错误.故选 C.4.北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回击对新法的质疑:“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 征利。
下列属于他针对时弊并采取的相应“理财”措施是( )A.私田出现﹣﹣均田制B.商贾囤积﹣﹣市易法C.边防危机﹣﹣将兵法 D.土地兼并﹣﹣免役法【考点】KD: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分析】本题考查王安石变法.需要掌握市易法的目的.解题的关键是对市易法的目的识记.【解答】结合所学可知,均田制出现在孝文帝改革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故 A 项错误.王安石针对商贾囤积的现象,实行市易法,故 B 项正确.将兵法是王安石变法的军事措施,不是理财措施,故 C 项错误.免役法的目的是减轻农民徭役负担,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不是针对土地兼并,故 D 项错误.故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