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艺术导论-第一章.ppt

46页
  • 卖家[上传人]:我**
  • 文档编号:117159083
  • 上传时间:2019-11-18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27.55MB
  • / 4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艺术导论 吴正鑫 wumiaowen@ 第一章 艺术的本质探讨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探讨 n一、探讨艺术本质问题的三种古典理论 n二、揭示艺术本质问题的现代理论基础 n三、针对艺术本质问题的当代理论争鸣 一、探讨艺术本质问题的三种古典理论 “艺术本质”在艺术史上的几种主要观点: n“客观精神说”(“理念说”) n“主观精神说”(“表现说”) n“模仿说” 客观精神说(理念说) n客观精神:所谓客观精神,是指离开个别主体的头脑 ,外在于个别主体而存在的精神现象客观精神是主 观精神的外化和客观化的结果 毕加索《格尔尼卡》1937 客观精神说(理念说) n客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 精神”的体现 n理念——观点、观念、看法、想法等; n宇宙精神——意识、理性、心灵等等 客观精神说代表人物 柏拉图: 认为艺术是一种模仿,而现实又是对理式的模仿 “理式”(Idea) 现实世界以及一切感性事物 艺术 客观精神说代表人物 柏拉图(前427年-前347年), 古希腊哲学家 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观 理式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 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 界仅仅是第三性的 只有理式世界是真实的,而 现实世界只是理式世界的摹 本,艺术世界只能算是“摹 本的摹本”、“影子的影子”、 “和真实隔着三层”。

      柏拉图的理念论 n可感世界是众多的,而理念却是一个自我完善的整体; n可感事物总是相对的,而理念却是绝对的; n可感事物处于永恒的变动的状态中,而理念却是永恒的 、不生不灭、不盈不缺的 n“回忆说”:认为回忆是对理念世界的返回,是人向理性家 园重返的中介 n“迷狂说”:认为迷狂是灵魂在进行回忆时的一种极端亢奋 n的心理状态,是一种高度自由的,摆脱了现实世界尘俗 之累的精神境界 n用洞穴寓言故事来阐述其唯心主义思想 黑格尔的理念论 n认为柏拉图的“理念”是抽象的,不可思议 的;他的“理念”是具体的,具有客观性的 意义,它需要通过与客观现实的结合而获 得自我认识 n认为他的“理念”是一种独立自主的宇宙精 神,即“绝对理念”,世界万物以它为本质 ,都由它发展而来,随其发展而发展 黑格尔:(1770-1831)德 国古典哲学的著名代表之 一、客观唯心主义者 “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 ——黑格尔 艺术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黑格尔 黑格尔艺术本质观 艺术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n 艺术是理性内容和感性内容的和谐统一; n 艺术介于感性事物和理性观念之间; n艺术诉之于感觉、感情、知觉和想象 n艺术凭借情感,以情感为中介使主客观归于统一。

      客观精神说(理念说) “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 ”;“心生而 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 ——《文心雕龙》 刘勰:文是道的表现,道是文的本源 朱熹:文以载道 道——用以说明世界的本原、本体、规 律或原理 主观精神说(表现说) 所谓主观精神,是指依赖于主体的头脑而存在的意 识现象,它包括个人的感觉、知觉、表象、情感、意志 筹意识现象, 也包括没有超出个人头脑的个人的思维方 法和理性的意识现象 主观精神说: 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 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主观精神说代表人物 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 种“自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 及任何目的自由是艺术的精髓 ——康德 认为自由是艺术的灵魂;艺术的无功利性 康德:(1724—1804)德国 哲学家、天文学家、星云说 的创立者之一、德国古典哲 学的创始人,唯心主义,不 可知论者,德国古典美学的 奠定者 “谈到美,我们只能说它是主观的——康德 主观精神说(表现说) n日神:光明之神,它的光辉使万物呈 现美的外观尼采认为美的外观本质 上是人的一种幻觉梦是日常生活中 的日神状态 n酒神:象征着情绪的放纵。

      酒神情绪 具有一种形而上的深度的悲剧性情绪 酒神状态是一种痛苦和狂欢交织的 癫狂状态醉是日常生活中的酒神状 态 人的主观意志是世上万物的主宰艺术的根源来 自人的日神(阿波罗)精神和酒神(狄奥尼索斯)精 神,并表现为“梦”和“醉”两种基本审美状态 尼采:(1844~1900)德 国著名哲学家,同时也是 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 荷马史诗(日神艺术) 希腊雕塑中的奥林匹斯众神形象(日神艺术 ) 酒神精神 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的区分 日神精神: n沉湎于外观的幻觉,反对 追究本体; n用美的面纱遮盖人生的悲 剧面目; n教人不放弃人生的欢乐; n执着人生,迷恋瞬时 酒神精神: n破除外观的幻觉,与本体沟 通融合; n揭开面纱,直视人生悲剧; n教人不回避人生的痛苦; n超脱人生,向往永恒 主观精神说(表现说) n(晋)陆机:“诗缘情” “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文赋》) n(明)袁宏道: “性灵说” “出自性灵者为真诗” 性灵:就是作家的个性表现和真情表露 n(宋)严羽: “妙悟说” “大低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 (《沧浪诗话》) “妙悟说”来源于佛教故事“世尊拈花,迦叶微笑”,体现了佛 学的认识论,讲的是以心传心的法门。

      世尊拈花,迦叶微笑 主观精神说(表现说) n建安七子:是建安年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以下: 孔 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他们对于诗 、赋、散文的发展,都曾作出过贡献人又称“三曹七子” n竹林七贤: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 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 辉县、修武一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 n刘义庆:《世说新语》 n钟嵘:《诗品》 (意)达·芬奇《蒙娜丽莎》 (西班牙)达利《内战的预感》 模仿说 模仿说: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发 展到后来,更认为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再现” 清明上河图 模仿说的代表人物 n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艺术所 具有的这种“模仿”功能,使得艺 术甚至比它所“模仿”的现实世界 更加真实 n艺术创作不应当“照事物本来的 样子去摹仿”,而应该“照事物应 当有的样子去摹仿” ——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 古希腊斯吉塔拉人,世界古代史上 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 之一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 的老师马克思曾称其是古希腊哲 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 是古代的黑格尔 三种模仿方式 n(1)按照事物本来的样子去模仿; n(2)按照事物为人们所说和所想的样子去模仿; n(3)按照事物应当有的样子去模仿。

      模仿说 n“画鬼魅易,画犬马难”——《韩非子》 n“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唐代画家张璪 “造化”,即大自然;“心源”即作者内心的感悟 (意)达·芬奇《抱貂女郎》 米洛斯岛的维纳斯 模仿说 n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再现) n认为艺术是对生活的“再现“,是对客观现实的”再现“ ——车尔尼雪夫斯基 俄国19世纪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从他关于“ 美是生活”的论断出发,认为艺术是对生活的“再现”,是对客 观现实的“再现”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基本论点是艺术反映现 实,但他所理解的现实生活,不仅包括客观存在的自然界, 而且包括人们的社会生活,使其更加具有深刻的社会内容 但是如果过分强调艺术是对客观现实生活的再现,就会使得 艺术价值的模仿属性简单化、片面化和肤浅化了 n关于艺术的本质除了以上三点说法外, 还有“游戏说” 、“情感说” 、“潜意识说” 等多种颇有影响的说法 二、揭示艺术本质问题 的现代理论基础 马克思明确提出“艺术生产”的概念,从生产实 践活动出发来考察艺术问题,把艺术看做是一 种特殊的精神生产 n(1)、艺术是一种生产形态 从社会生产实践的角度看待和考察人类及人类的一切 活动这一基本观点出发,马克思把艺术等看作是人的 有意识的、全面的生产活动的一种,认为艺术是生产 的一种特殊方式。

      揭示艺术本质问题的现代理论基础 (2)、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形态,即精神生产形态, 与一般物质生产的不同 从人的需要与生产的目的性来看,物质生产是为了维持生存所需 的物质产品,主要价值是物质的功用性和使用,艺术生产,制造 艺术品,主要不是为了实用,而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 从生产的过程来看,艺术生产的全过程是主体运用一定的物质形 式传达他对社会生活的审美认识与审美感受,它所物化或对象化 的是创作者对现实世界独特的审美掌握,不是一般的物质生产单 凭技巧制作或生产产品 从产品的消费来看,商品属性不像一般生产的产品那样是艺术品 的主要属性和本质属性,艺术生产的精神产品则有自己的特殊属 性,审美属性 揭示艺术本质问题的现代理论基础 (3)、艺术作为“艺术生产”的实质 艺术作为“艺术生产”,它是一种自由的精 神生产,审美创造,审美是它的本质特征 它一方面将主体对客观世界的审美认识 和审美体验物化或对象化到作品中,另一 方面为人类提供精神消费的产品,通过影 响人的精神最终影响客观世界 揭示艺术本质问题的现代理论基础 艺术特性问题: n从性质上看,一方面,艺术是客观社会生活的 反映,另一方面;艺术又凝聚着艺术家主观的 审美理想和情感愿望。

      n艺术必然是心与物的结合、主观与客观的结合 、再现与表现的结合 揭示艺术本质问题的现代理论基础 艺术发展的独立性问题 “为艺术而艺术” :口号是法国人的发明,对于诗歌要求形式上的 整齐完美;用严格的、古典诗的格律,经过细磨细琢、雕词凿句 的一番功夫,表现客观事物的外形美;诗人在作品中不能流露自 己一丝一毫的感情 “为人生而艺术 “:五四时期具有现实主义倾向的一种文艺主张, 是文学研究会的基本文学态度他们反对封建载道文学和游戏文 学,反对纯艺术的文学,强调文学要反映人生,关心民生疾苦, 同情“被损害者和被侮辱者”,写出了一批反映现实生活的问题小 说 艺术生产活动与物质生产水平的“不平衡关系” 陈丹青《泪水洒满丰收田》 陈丹青《西藏组画》(之二) 三、针对艺术本质问题的当代理论共鸣 主观主义: 一种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 主要分两种基本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特点是: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不是从客观实际出 发,而是从主观感情、愿望、意志出发,从狭隘的个 人经验或本本出发,采取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 使主观和客观相分裂、认识和实践相脱离在实际工 作中,有时表现为教条主义,有时表现为经验主义。

      所谓主观主义的艺术,即指抽象主义 三、针对艺术本质问题的当代理论共鸣 n直觉主义: 强调直觉或直观在认识中的作用的思潮和学说认为 直觉是比抽象的理性更基本、更可靠的认识世界的方式这种学 说或思潮通常带有强烈的反理性主义、反实证主义和反唯物主义 倾向 n存在主义:又称生存主义,当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之一这一名 词最早由法国有神论的存在主义者马塞尔提出存在主义是一个 很广泛的哲学流派,主要包括有神论的存在主义、无神论的存在 主义和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三大类,它可以指任何以孤立个人 的非理性意识活动当作最真实存在的人本主义学说存在主义以 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认为人是在无意义的宇宙中生 活,人的存在本身也没有意义,但人可以在存在的基础上自我造 就,活得精彩。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