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林省梅河口市初中历史八年级期末上册深度自测重点试卷(附答案).docx
16页姓名 :_________________学号 :______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______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初中历史八年级期末上册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满分:100分 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1、 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英军进攻虎门炮台,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等战死B.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C.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皇帝D.清政府的腐败统治加速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过程2、 近代签订的某一不平等条约规定: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该条约是( )A.《黄埔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马关条约》3、 有人把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分为“宗教构梦、战争追梦、政策筑梦、内乱毁梦”四个篇章;“内乱毁梦”是指( )A.水安建制B.创立“拜上帝会”C.天京事变D.颁布《资政新篇》4、 1896年春,谭嗣同写下《有感》一诗:“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最有可能引发谭嗣同发出这一感慨的是( )A.《南京条约》的签订B.《北京条约》的签订C.《马关条约》的签订D.《辛丑条约》的签订5、 发生在庚子年初夏的战役是义和团运动期间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大事;在该次战斗中,中国人民敢于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勇气概震惊了世界;材料中的"敌人”是指( )A.英国军队B.英法联军C.日本海军D.八国联军6、 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它”是( )A.太平天国运动B.戊戌变法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7、 下列两幅漫画选自1911年12月出版的《神州日报》,其反映的社会背景应当是( )漫画一 万目一的 漫画二 恭祝共和开幕A.清政府宣布皇帝退位B.武昌起义取得成功C.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D.临时约法颁布施行8、 中国近代史上,窃取资产阶级革命胜利果实的是A.慈禧太后B.李鸿章C.袁世凯D.张作霖9、 “他有助于使文字的表达能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并且明白易懂,能够为更多的平民所理解和接受”;新 文化运动中与之对应的内容是( )A.提倡民主与科学B.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C.倡导推广白话文D.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10、 周恩来曾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下列各项中,关于第一个“天安门”事件叙说正确的是( )A.导火线为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B.运动的中心从上海转移到北京C.政府迫于压力拒绝在和约上签字D.资产阶级找到改造中国的新途径11、 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共三课,课题分别为: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据此判断本单元学习主题是( )A.国共合作B.国共对立C.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D.国共合作抗日12、 “八一大天亮,百姓早起床,昨夜晚,机关枪……原来是红带兵解决国民党……我快活笑哈哈!”以上民谣传颂的史实是( )A.井冈山会师B.遵义会议C.南昌起义D.贺胜桥战役13、 年来,遵义市开展了“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长征故事”系列活动;某中学讲长征故事:生死攸关——遵义会议;战略转移——瑞金出发;转危为安—会宁会师;得意之笔——四渡赤水;按事件的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序讲解,“得意之笔——四渡赤水”应排在A.第一B.第二C.第三D.第四14、 据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德回忆,张学良问:“联蒋抗日行吗?”周恩来立刻答道:“可以,只要他放弃攘外必先安内,只要他能够同意合作共同抗日,我们就能跟他联合;”这一历史场景出现在下列哪一事件中?A.南昌起义B.遵义会议C.西安事变D.九一八事变15、 据战后中国南京审判日本战犯军事法庭查证,日本占领南京后,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南京大屠杀发生在A.1936年12月B.1937年12月C.1938年12月D.1939年12月16、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胜利并在国内外产生积极影响的战役是A.淞沪会战B.武汉会战C.第三次长沙会战D.豫湘桂战役17、 据下表可知,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变化的主要依据是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调查表(建国前)( )时期政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打土豪,分田地;开展土地革命抗日战争时期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解放战争时期制定《土地法大纲》;实行“耕者有其田”A.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B.农民阶级的需要C.马列主义革命理论D.巩固和发展根据地18、 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A.第二次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抗日战争19、 抗战胜利后,1945年10月,毛泽东在《忆重庆谈判》中感叹:“遍地哀鸿遍地血,无非一念救苍生;”这表明他赴重庆谈判是为了( )A.合作成立国民政府B.与国民党妥协求和C.争取国内民主和平D.积极准备发动内战20、 下面两幅图片共同反映了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是( )A.共产党的正确领导B.解放军英勇善战C.人民群众的支持D.军事实力的优势21、 创办大生纱厂,倡导“实业救国”的清末状元实业家是A.张謇B.张之洞C.詹天佑D.侯德榜22、 1915年吴老先生从乡下来到上海,他为眼前崭新的社会风俗感到奇怪;他不可能看到( )A.小洋楼里穿着旗袍的摩登女郎在吃西餐B.人们在商务印书馆购买新式教科书C.《申报》刊登了身着中山装的男士照片D.拖着长辫是当时流行的社会时尚二、综合题23、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一场场气壮山河的斗争,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史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以五四爱国运动为起点,马克思列宁主义开始在中国大地上以波澜壮阔的规模广泛传播,已经有那么多先进分子奔集到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到了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时候;(1)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五四运动和共产党建立的关系;材料二 1927年至1928年上半年,在“清党”名义下共产党员从近6万人迅速减少到1万多人,中国共产党正面临被瓦解和消灭的危险,……1930年初,红军已有13个军,在民党统治薄弱的几省边界地区;先后建立大小15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有几万、几十万农民团结在共产党周围;1933年以博古为首的临时中央迁入中央苏区,直接把持了革命根据地的一切大权……,最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如果再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党和红军必将被完全断送;遵义会议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召开的;(2)“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期间面临一个又一个危机,他们从实际出发作出正确的道路抉择”;根据材料二和所学史实对此进行论证;材料三 见国共合作示意图;(3)请将A、B两处内容补充完整;材料四 抗战胜利后,1945年8月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国内和平与国民党在谈判桌上进行了一次激烈较量;随后,经过三年的军事较量,中国共产党终于推翻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赢得了执政党的地位,领导人民当家作主;(4)材料中“谈判桌上的较量”指哪一历史事件?通过这一历史事件国共双方“三年的军事较量”中,中国共产党迅速获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5)综合上述材料谈一下你的感受;2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按照“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方针,办洋务以恪守传统制度为前提,其宗指是维护和巩固清朝的专制统治;洋务所能办的,只是从西方引进一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进行不彻底的经济改革;因此,洋务运动时期的近代化运动仅局限在器物层面;洋务派这种舍本逐末的做法,实际上注定了必然失败的命运;——摘自左玉河《洋务运动、甲午战争与中国早期现代化的顿挫》材料二 甲午战争之后的几年,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很重要转折期,从这时开始,中国才比较正规地迈进到自觉理智地向外国学习的历史进程;国人对西学的领悟……进而引起了西方思想文化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第一次大融合;——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四卷材料三 近代以来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主要目标就是由传统专制统治政治形态向现代民主政治形态的转变;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将自由平等的观念、法制、原则和社会生活新风尚带入了中国社会,塑造一种迥异于封建社会普通大众对于政治事务无权、无力、无兴趣也无意识参与的全新政治形态;——摘编自师泽生、林毅《辛亥革命的价值与启示》〔1〕据材料一,指出洋务运动的目的,并概括洋务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思想文化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第一次大融合”的政治实践;〔3〕根据材料三,指出近代以来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主要目标,并概括辛亥革命后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表现;〔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的基本特点;25、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二十年前的五四运动,表现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五四运动成为文化革新运动,不过是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种表现形式;由于那个时期新的社会力量的生长和发展,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出现一个壮大了的阵营,这就是中国的工人阶级、学生群众和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所组成的阵营;而在“五四”时期,英勇地出现于运动先头的则有数十万的学生;这是五四运动比较辛亥革命进了一步的地方;——(节选自人民出版社1967年版《毛泽东选集》一卷横排袖珍本522—524页)材料二 “6月5日上海日商纱厂的中国工人首先罢工,……接着,机器、纺纱、印刷、公共交通、码头、船坞等行业的工人相继罢工;”材料三 “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党纲,……;这样,无产阶级先锋队组织——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了!”材料四: 光绪时期(1875~1908年),虽然政府财政收入迅速增加,但支出却增长得更快;1899年,清政府的开支高达1.01亿两,而当年总收入为8840万两,其中2400万两即占总收入的30%,用来偿还外国贷款,从1874年至1911年间,根据合约,政府借款为1.714亿英镑(约10。
